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法律属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egal Attributes of Ethnic Village Tourism Cooperatives
  • 作者:曹务坤 ; 辛纪元
  • 英文作者:CAO Wukun;XIN Jiyuan;
  • 关键词:民族村寨 ; 旅游合作社 ; 法律实施 ; 法律性质 ; 功能主义
  • 英文关键词:ethnic villages tourism cooperatives;;nature of law;;functionalism
  • 中文刊名:SXZX
  • 英文刊名:Thinking
  • 机构: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1-15
  • 出版单位:思想战线
  • 年:2018
  • 期:v.44;No.270
  • 基金: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制度瓶颈与破解研究”阶段性成果(14BMZ070)
  • 语种:中文;
  • 页:SXZX201806017
  • 页数:8
  • CN:06
  • ISSN:53-1002/C
  • 分类号:159-166
摘要
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是近年来衍生的一种新型合作社,它不仅有独特的内涵,还有独特的法律属性。实践中,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运行涉及的诸多法律问题,如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治理结构、章程及法律属性、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法律理论是建构合理的民族旅游合作社制度的前提条件,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法律属性则是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重要法律理论基础。从功能主义的视角看,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具有互助性经济组织,非营利性法人,人合法人等法律属性,并与民族村寨的法律属性密切相关。随着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进一步升级,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战略的实施,针对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法律属性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 new type of cooperatives that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ethnic village tourism cooperatives have their own connotations and legal attributes. In practice,the operation of ethnic village tourism cooperatives involves many legal issues,such as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the constitution and legal attributes of the cooperatives as well as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members of the cooperativ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le of law,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theory on ethnic village tourism cooperatives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constructing a reasonable system of the cooperatives,and the legal attributes of the cooperatives are an important legal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opera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ethnic village tourism cooperatives have the legal attributes of mutual-aid economic organization,non-profit legal person,legal person and so on,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gal attributes of ethnic villages. With development-oriented poverty relief gaining momentum and strategies to revitalize rural tourism being implemented,the study on the legal attributes of ethnic village tourism cooperativ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引文
(1)参见孟铁鑫《我国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3期;银元《四川省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马翀炜,张爱谷《乡村旅游制度建构---以玉龙县关泉村旅游合作社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7期;阳宁东,邓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社区旅游中的作用》,《农业经济》2012年第3期;屈小爽《旅游合作社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基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视角》,《世界农业》2017年第4期;单福彬,祁向文等《基于合作需求的乡村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设计》,《热带农业科学》2015年第10期;王昌海《效率、公平、信任与满意度: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第4期。
    (2)参见黄祖辉,邵科《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崔宝玉,程春燕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重边界”》,《财政科学》2016年第4期;马惊鸿《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属性反思及法律制度创新》,《政法论丛》2016年第2期;薛桂霞,孙炜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4期;张德峰《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政府有限监管》,《现代法学》2012年第6期。
    (3)学术界和实务界并没有对“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笔者从概念外延的视角对其归纳,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是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下位概念,是以民族村寨旅游为经营范围的专业合作社。
    (1)参见马光选,刘强《整合式扶贫:一种新的扶贫治理模式的尝试性阐释---以大理州扶贫治理经验为例》,《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2)从调查的情况看,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微观层面的四个基本功能是:提供旅游吸引物,提供社会资本,提供文化资本,承载旅游扶贫的功能。宏观层面的四个功能是:经济功能、合作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社会控制功能。
    (3)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中,在企业主导模式下,民族村寨居民以不同形式加入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后,常会因为旅游企业收取民族村寨旅游景点门票,影响到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个人会员---民族村寨居民的传统旅游商业经营活动,从而导致民族村寨旅游景点出现门票纠纷,甚至引发群体事件;在民族村寨社区主导模式下,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常因旅游开发中的产权不清,引发民族村寨旅游产权纠纷;而在基层政府主导的模式下,旅游开发中的权益分配不均,也常会引发民族村寨旅游权益纠纷。在云南和贵州的村寨旅游开发中,纠纷的发生率都超过了50%。
    (4)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6页。
    (1)[美]黄宗智,尤陈俊:《历史社会法学---中国的实践法史与法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368页。
    (2)从2014年8月至2018年4月,笔者先后到丽江市白沙镇玉湖村、楚雄彝族自治州紫溪镇紫溪彝村、大理市下关乡红山村、普洱市宁洱乡园照寺村、香格里拉县无境乡霞珠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龙保乡安乐村、昆明市红土镇花沟村、六盘水市珠市彝族珠市彝族村、黔东南苗族侗族州西江苗寨和朗德苗寨、安顺市高荡村、贵阳市青岩古镇等民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并到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民委、遵义市绥阳县、六盘水市钟山区、毕节市金沙县和赫章县、安顺市平坝县和镇宁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以及贵阳市白云区等县(区)等扶贫部门、旅游部门和民族宗教局进行了调研。
    (1)我们在大理下关乡红山村、普洱市宁洱乡园照寺村等民族村寨调研时,据村民反映,一些旅游开发企业为了大力发展民族村寨旅游业,而不惜破坏民族村寨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
    (2)把民族村寨围起来而收取门票,这实质上影响了旅游开发的民族村寨与其他民族村寨的人文交流和情感交流,影响他们的传统生活,这也是旅游开发的民族村寨居民及与其相邻民族村寨居民极为反对收取门票的重要动因。
    (1)宋刚,马俊驹:《农业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研究---兼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2)秦愚:《农业合作社的资本问题---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7期。
    (3)马跃进:《合作社的法律属性法学研究》,《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
    (1)[俄]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72~273页。
    (2)张治:《合作论---丛政治哲学、法哲学到行政法哲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年,第81页。
    (3)税兵:《非营利法人解释---民事主体理论的视角》,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22~24页。
    (1)税兵:《非营利法人解释---民事主体理论的视角》,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236页。
    (2)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8页。
    (3)刘云生:《民法与人性》,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第212页。
    (4)刘云生:《民法与人性》,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第23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