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述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伟兵
  • 关键词:仪式 ; 意识形态功能 ; 人类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仪式感
  • 中文刊名:MZLT
  • 英文刊名:Minzu Tribune
  • 机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09 10:31
  • 出版单位:民族论坛
  • 年:2019
  • 期:No.40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分化的文化整合研究”(16BKS068)
  • 语种:中文;
  • 页:MZLT201902014
  • 页数:7
  • CN:02
  • ISSN:43-1009/C
  • 分类号:91-97
摘要
仪式的意识形态功能是学界包括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在内的共同关注话题。国内外学界从仪式的意识形态研究和意识形态的仪式研究两种路径对仪式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行了探讨,形成了神话—仪式学派、社会功能学派、象征文化学派等。仪式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在探索与争鸣中呈现为多维的共建。但是在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也要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问题上的话语滞后和该问题研究的系统性缺失等问题。因此,仪式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仍需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系统化,寻求共识。
        
引文
(1)[法]爱弥儿·涂尔干著,渠东、汲喆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页。
    (2)[法]范热内普著,张举文译:《过渡礼仪》,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0页。
    (3)[英]维克多·特纳著,黄剑波、柳博赟译:《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4-95页。
    (1)彭文斌、郭建勋:《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论述》,《民族学刊》2010年第2期。
    (2)[英]维克多·特纳著,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47页。
    (3)彭文斌、郭建勋:《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论述》,《民族学刊》2010年第2期。
    (4)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5)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系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5页。
    (6)彭文斌、郭建勋:《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论述》,《民族学刊》2010年第2期。
    (1)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2)史宗:《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3)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4)[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4页。
    (5)[美]大卫·科泽著,王海洲译:《仪式、政治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7页。
    (6)[美]大卫·科泽著,王海洲译:《仪式、政治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2页。
    (1)[法]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著,陈越译:《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71页。
    (2)[法]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著,陈越译:《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59页。
    (3)[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第20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