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谐视阈下贫困群体精神脱贫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冉光仙
  • 关键词:生态和谐 ; 贫困群体 ; 精神生态 ; 精神脱贫 ; 共同体
  • 中文刊名:GZSK
  • 英文刊名:Guizhou Social Sciences
  • 机构:铜仁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贵州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349
  • 基金: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精准扶贫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育人实现路径研究”(2016A066);; 铜仁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专项项目(tyxkxm[2018]12);;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教育学”(黔教科研发〔2017〕85号)
  • 语种:中文;
  • 页:GZSK201901004
  • 页数:6
  • CN:01
  • ISSN:52-1005/C
  • 分类号:26-31
摘要
精准脱贫蕴含着精神脱贫的命题,客观要求贫困群体摒弃以往对自然的偏见和对社会的依赖,以主体性自觉进行精神上的自我变革,这既是反贫困的重要前提条件,又关系着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自然、社会、精神三种生态的和谐发展,因而需要内在形成贫困者与帮扶者双向互动、主客观世界双重改造、共结发展共同体的生态图谱。和谐精神生态是衡量人的发展的尺度。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以精神脱贫为契机进行精神更造,着力于乡村主体孕育、文化开新和共同体建设,必有助于对人的意义世界重构,加快实践对象从经济人、道德人迈向生态人的进程,发挥脱贫攻坚实践伟力与精神伟力的重要作用。
        
引文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8.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47.
    [4](德)古茨塔夫·勒内·豪克.绝望与信心[M].李永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1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黄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2.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2.
    [8]阿马蒂亚·森.贫穷和饥荒[M].王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3-47.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7.
    [10](美)E·拉兹洛.人类的内在限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5.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