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焚儒服说补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terpretation of the Hypothesis That Zheng Chenggong Burns His Confucian Clothes
  • 作者:杨伟忠
  • 英文作者:Yang Weizhong;
  • 关键词:郑成功 ; 陈继儒 ; 焚儒服 ; 生员 ; 弃学 ; 遗民
  • 英文关键词:Zheng Chenggong;;Chen Jiru;;burn Confucian clothes;;Shengyuan;;quit school;;adherents of former Dynasty
  • 中文刊名:TYJK
  • 英文刊名:Taiwan Research Journal
  • 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出版日期:2018-08-15
  • 出版单位:台湾研究集刊
  • 年:2018
  • 期:No.158
  • 语种:中文;
  • 页:TYJK201804008
  • 页数:9
  • CN:04
  • ISSN:35-1022/C
  • 分类号:71-79
摘要
郑亦邹《明季遂志录》一段富于诗意的文字,演绎出郑成功焚儒服的情节,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陈碧先生通过严谨的史学考证,证明了历史上实无郑成功焚儒服一事。然而问题还未完全了结,古书之误,盖有所由,思而适之,方才无误书。本文即试图探究郑成功焚儒服说之所以产生的文化根源。
        A poetic text from Ming Ji Sui Zhi Lu,written by Zheng Yizou,deduces the plot that Zheng Chenggong burnt his Confucian clothes,which has been passed down to this day and become a history story that later generations relish.Chen Bisheng,through rigorous historical research,has proved tha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burning robes by Zheng Chenggong. However,just as Gu Guangyin said: all errors of ancient books have their reasons,only find them out can we feel enlightened and then solve the problem radically. This paper aims to inquire into the cultural origin of this misstatement,and try to figure it out.
引文
[1][63]郑亦邹:《郑成功传》,陈支平主编:《台湾文献汇刊》,第一辑第三册,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23页,第16页。
    [2]郑亦邹:《郑成功传》,陈支平主编:《台湾文献汇刊》,第8页;怀荫布:《乾隆泉州府志》卷四十,上海书店出版社编:《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第二十三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10月,第297页。
    [3]陈碧:《郑成功焚儒服说质疑》,《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年第1期。
    [4]《明史》卷六十九《选举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第六册,第1675页。
    [5]参看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55页。
    [6]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卷一《生员论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5月,第21页。
    [7][13]陈宝良:《晚明生员的弃巾之风及其山人化》,《史学集刊》2000年第2期。
    [8][10]伍跃:《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第44-45页。
    [9]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卷一《生员论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5月,第22页。
    [11]与弃学相近的说法还有辍学、退学等,二者的产生相对比较晚近。辍学含有学习条件不足,不得已放弃的意义;而退学含义比较具体,一般要通过一定官方程序。比较之下,弃学含义比较广,泛指多数放弃学习的行为,出现亦较古,因此,本文概以弃学指称古代主动放弃生员资格的行为。
    [12]王应奎:《柳南续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83页。关于退学呈文,在陈继儒的儿子陈梦莲撰写的年谱中也有保存,基本一致,只是相对比较简短,今亦录其文如下:“府君二十九岁,谢去青襟。郡侯喻公及诸荐绅再四慰勉,不能夺。即文宗亦咄嗟为异事。具呈有云:‘住世出世,喧静各别;禄养色养,潜见则同。老父年望七旬,能甘晚节;而某齿将三十,已厌尘棼。揣摩一世,真如对镜之空花,收拾半生,肯作出山之小草。既禀命于父母,敢言告于师尊。尝笑鸡群,永抛蜗角,读书谈道,愿附古人。’”陈梦莲:《眉公府君年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辑:《明代名人年谱》第七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10月,第463页。
    [14][32]何三畏:《云间志略》,台湾:明文书局,1991年,第427页,第432页。
    [15]上书退学的生员似乎有改换名字的习惯,上引范濂,字叔子,别号养庵,原名范廷启,唤作“范濂”是“既谢诸生后所更名也”。参看范濂:《云间据目抄》,《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三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8月,第100页。
    [16][49][52][53][55]陈确:《陈确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4月,第368页,第278页,第278页,第278页,第295页。
    [17]请参看陈宝良:《生员的考取与课试》,《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
    [18]《明史·隐逸传》载:“明太祖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岩穴,侧席幽人,后置不为君用之罚,然韬迹自远者亦不乏人。迨中叶承平,声教沦浃,巍科显爵,顿天网以罗英俊,民之秀者,无不观国光而宾王廷矣。其抱瓌材,蕴积学,槁形泉石,绝意当世者,靡得而称焉。”明初定下不用之罚,表现出相当的强制性质,针对的是隐者自肥的国初形势。明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隐遁之士变得异常鲜少,最初的强制性质也逐渐被遮蔽。参见《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第二十五册,第7623页。
    [19]《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陈继儒》,第二十五册,第7631页。
    [20]邹漪:《启祯野乘》,台湾:明文书局,1936年12月,第516页。
    [21][33]冯鼎高:《乾隆华亭县志》卷十四,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松江区地方志办公室编:《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松江县卷》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第685页。
    [22]陈继儒:《陈眉公全集》,上海:广益书局,1936年5月,《自序》。
    [23]陈继儒:《陈眉公全集》,第225页。
    [24]陈梦莲:《眉公府君年谱》,第463页。弃学的不同说法复见于陈继儒诗文,如《祭相国王荆石》:“丙戌,辰玉别余入都,予裂青衿而招之。”参见陈继儒:《陈眉公全集》,第262页。《复周怀鲁抚台》:“某自丙戌年即裂青衿,里居教授。”《答孙木山》:“丙戌,掷青衫耕陇上矣。”转引自高明:《陈继儒年谱》,《陈继儒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第92页。
    [25]徐益孙,字长孺(或书“孟孺”),同陈继儒一样都是“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的友生。
    [26]陈继儒:《祭徐孟孺》,《陈眉公全集》,第255-256页。
    [27]《宋本玉篇》,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9月,第490页。
    [28]《汉书》卷六十四下,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12月标点本,第九册,第2819-2810页。
    [29]熊廷弼:《按辽疏稿》,《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四九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第739页。
    [30]尤侗著、杨旭辉点校:《尤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第57页。
    [31]范濂:《云间据目抄》,第107页。
    [34]转引自陈国栋:《哭庙与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员层的社会性动作》,《新史学》1992年第3卷第1期。
    [35]《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270页。
    [36][37][38]《后汉书》卷八十三《隐逸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5月标点本,第十册,第2756页,第2759页,第2762页。
    [39]郑显文:《中国古代服饰的法律制度初探》,《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
    [40]黄允昇辑:《昭代典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第278页。
    [41][42]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第1502页,第1535页。
    [43]张岱:《夜航船》,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234页。
    [44]沈起凤:《谐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7页。
    [45]明神宗万历七年有勅士子碑:“若有不由提学官考取,径自行文给与生儒衣巾,及有革退生员赴各衙门告诉复学者,即将本生问罪革黜。”桂邦杰:《民国江都县续志》卷十五,凤凰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六十七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4月,第636页。
    [46]如崇祯二年有生员黄自儒“论其情则欺君当斩,合之律则徒褫有余辜也。……律杖一百,徒三年,有《大诰》减等,杖九十,徒二年半。系监生有力,照例纳米赎罪,褫革衣巾,合侯具奏定夺。”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卷八,《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四八四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65页。
    [47]怀效锋点校:《大明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05页。
    [48]《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63页。
    [50]祝渊:《乙酉三月丁亥焚巾衫敬赋》,见《祝子遗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九五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7月,第369页。
    [51]祝渊:《临难归属》,见《祝子遗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九五册,第401-402页。
    [54]汪琬著,李圣华笺校:《汪琬全集笺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568页。
    [56]黄宗羲:《谢时符先生墓志铭》,《南雷文定后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第18-20页。
    [57]《慈溪县志本传》引魏霞传,见魏耕:《雪翁诗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第2-3页。
    [58]关于这一时期生员大量弃学的情况,陈国栋、姚蓉和陈宝良等学者已经搜集并整理了很多资料,陈国栋先生并将之总结为一种社会性的动作。可参阅前揭陈国栋:《哭庙与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员层的社会性动作》,陈宝良:《晚明生员的弃巾之风及其山人化》,以及姚蓉:《略论明清易代之际“弃诸生”现象》,此文收录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中国的前沿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2006年度):青年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59][60]张穆:《阎潜邱先生若璩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6月,第23页,第24-25页。
    [61]归庄:《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70页。
    [62]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99页。
    [64]黄宗羲:《赐姓始末》,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文献丛刊》第25种,台北:中华书局,1960年1月,第1页。
    [65]徐鼒撰,王崇武校点:《小腆纪年附考》,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5月,第515页。
    [66]郑亦邹自述《遂志录》之作:“自古帝王代兴,莫不显忠遂良,以厉世磨钝”,“天子(康熙)悯明事之废,仗节抗义守死之臣不见于世。诏下郡县,凡遗忠逸事,皆悉以闻,则微显阐幽,固有待于今日。”郑亦邹:《明季遂志录征信序》,《白麓文钞》,见陈支平主编:《台湾文献汇刊》第一辑第三册,第509-510页。
    [67]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9月,第63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