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软”的理想生活深处——新世纪王安忆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古典倾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申欣欣
  • 中文刊名:HNS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1-10
  • 出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45;No.188
  • 语种:中文;
  • 页:HNSK201801015
  • 页数:4
  • CN:01
  • ISSN:41-1011/C
  • 分类号:95-98
摘要
<正>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古典主义倾向逐渐成为一个显明的话题,这一话题自上世纪末进入了热烈的讨论,"这种广义的古典精神产生的心理基础,就是作家们有意无意地,与刚刚兴起便迅速消褪的商业化浪潮中,由流行的物质生活方式与大众传媒的作用,逐渐形成的无深度社会的精神抗拒"[1]。这种以古典精神对抗现代社会的创作倾向终于在新世纪的小说创作实践中逐渐彰显并渐次明朗化(1),在这里所提到的古典倾向,不等同于既有概念中的古典主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思潮的外化,一种克制、理性的创作原则的
        
引文
[1]季红真.朦胧的古典精神[J].文学自由谈,1990(4).
    [2]王安忆.王安忆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292.
    [3]吴芸茜.与时间对峙——论王安忆的小说哲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3(4).
    [4]王德威.虚构与纪实——王安忆的《天香》[J].扬子江评论,2011(4).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404-405.
    [6]张新颖.王安忆《匿名》的大故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6).
    [7]王安忆.小说的创作[J].花城,2008(6).
    [8]陈思和.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九十年代初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1998(6).
    (1)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创作实践也趋向古典化题材和视角:王安忆的《天香》、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贾平凹的《古炉》、阎连科的《四书》、葛亮的《北鸢》等小说在取材和精神气质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
    (2)王安忆多次在世纪之交的创作谈中提及古典主义对其创作的影响:“我崇尚古典主义,我认为最伟大的艺术品是古典主义的”“我还是喜欢古典的,它的限制非常严格,就在这严格里你做吧。”“古典主义离我们的出发地最近,也许更接近事物的本身面目,我愿意保留真理的观念”,作为一个理论自觉地成熟创作者,新的文学创作倾向开始萌生滋长。
    (1)张旭东曾在《“启蒙”的精神现象学分析》一文中,直指作为名词、口号、概念的启蒙与作为生活实质的启蒙之间的批判性间隙。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