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年谱与中国电影史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Filmmaker Chronicle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Film History
  • 作者:李道新
  • 英文作者:Li Daoxin;
  • 关键词:年谱 ; 影人年谱 ; 电影史研究 ; 中国电影 ; 历史叙述
  • 中文刊名:DDDY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inema
  • 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当代电影
  • 年:2019
  • 期:No.274
  • 语种:中文;
  • 页:DDDY201901016
  • 页数:7
  • CN:01
  • ISSN:11-1447/G2
  • 分类号:94-100
摘要
年谱是中国独有的述史体裁和治学方法。从年谱学与影人年谱的角度进入中国电影史研究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不仅是为了在电影史研究中传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以此克服当下学术领域里反复出现的主观化和情绪化弊端,而且是为了以更加勤苦、谨严的姿态和客观、翔实的方式进入中国电影的历史现场和本土语境,在最大限度还原社会历史面貌和体认影人生命轨迹的过程中,为中国的电影史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积累和价值导向,并为重述中国电影史以及构建"中国电影学派"奠定不可或缺的学术基础。
        
引文
本文写作,直接源自笔者2018年春季学期在北京大学为研究生开设的“电影史研究专题”课程;并得益于中国电影资料馆李镇副研究员、檀秋文副编审,北京电影学院王海洲教授、沈娟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长沙学院谭文鑫副教授等人的交流与协助。
    (1)转引自葛涛《中国谱牒学的新发展--新时期以来年谱出版略述》,《中华读书报》2005年1月5日。
    (2)冯勤《近代重要人物年谱长编出版工程启动》,载上海中山学社主办《近代中国》第二十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476-480页。该出版工程涉及“谱主”包括:盛宣怀、张之洞、郑观应、张元济、左宗棠、林则徐、袁世凯、冯桂芬、崇厚年、叶昌炽、刘鹗、缪荃孙、罗振玉、吴大澂、曾国藩、李鸿章、张謇、陈宝琛、翁同龢、薛福成、梁启超、康有为;以及邹韬奋、闻一多、郑振铎、熊希龄、竺可桢、任鸿隽、叶景葵、秉志、顾颉刚、林森、舒新成、柳诒征、巴金、曹禺等等。
    (3)从2012年开始,《东吴学术》设立“学术年谱专栏”。陈思和在《学术年谱总序》(《东吴学术》2014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年谱编撰是最花时间最吃功夫,同时也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治学方法。研究者在学术上的真知灼见被不动声色地编织在资料的选择和铺陈中,而不像那些流行的学术明星,凭着胆子大就可以胡说八道。”2016年8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年谱与新文学研究的经典化”学术论坛。程光炜也在《当代作家的史料与年谱问题--程光炜先生访谈录》(《新文学评论》2018年第1期)中表示,目前研究者应该遵循此前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方法而把目录学、文献学和年谱学等,看作当代文学史研究“一定会经历”的一个“必然阶段”。
    (4)散木《略说近世年谱的研究和出版》,《中华读书报》2009年10月14日。
    (5)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初稿)》,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
    (6)蔡楚生《纪念郑正秋先生--郑正秋先生逝世二十二周年祭》,《中国电影》1957年第7期,第73-76页。
    (7)史簇整理《郑正秋电影工作年表(初稿)》,《中国电影》1957年第7期,第76-78页。
    (8)袁文殊《悼梅兰芳同志》,《电影艺术》1961年第4期,第17-20页。
    (9)晏夷整理《梅兰芳电影活动年表》,《电影艺术》1961年第4期,第20-21页。
    (10)程季华口述、刘小磊采访整理《病中答客问--有关〈中国电影发展史〉及其他》,《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108-117页。
    (11)同(10)。另外,在后来的访谈中,李少白也回顾了《中国电影发展史》写作前后的一些经过,可以相互佐证。参见陈墨、王家祥《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李少白访谈录》,《当代电影》2009年第10期,第38-43页。
    (12)在《治史有凭学可考--记电影史学家邢祖文先生》(《传记文学》2005年第1期)一文中,李少白指出:“祖文同志搞科研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总是从史料的收集做起,经过鉴别、整理、分类、归纳,从而在每一处陈述中,尽可能地勾勒出历史原貌。当时,可资借鉴的电影史书很少,也没有相关的史料汇编,书中史实陈述,都是祖文从原始材料(一份份报纸、一本本杂志、一张张说明书、一篇篇影评及其他文字)中一点一滴地摘录下来又经梳理而后成文的。他翻阅了数千册的特刊、杂志,以万页计的报纸,以及当时可能看到的电影书籍,还有历史档案材料、工具书等。……祖文还有一种善于把零星的材料梳理成为比较完整的或比较系统的材料的能力。现在让有的中国电影史研究者最感兴趣的,是电影史中所附《影片目录》。他们觉得,那不像正文受到意识形态的左右,比较客观如实,可以从中窥探‘真相’和‘全貌’。这个《影片目录》就是祖文在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分类整理、格式化出来的。……祖文搞电影史料,像一个考古学者把从地下挖出来的零星残片拼成尽可能完整的文物那样,有一种不厌其烦、坚持不懈的精神。”
    (13)“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2005年开始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首批图书计划约二十余本,以编剧、导演、表演、摄影、事业管理等领域二十余位电影家为传主。
    (14)石川编著《踏遍青山人未老:徐桑楚口述自传》,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249-250页。
    (15)《中国电影编年史》各卷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电影图史(1905-2005)》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16)程季华、李行、吴思远《序》,载中国电影图史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电影图史(1905-2005)》,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版。
    (17)[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论历史》,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24页。
    (18)[德]约恩·吕森《历史思考的新途径》,綦甲福、来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6页。
    (19)参见刘志伟、孙歌《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版。
    (20)李开元《论历史叙事中的合理构筑--文学比史学更可信?》,《现代传记研究》2014年第1期,第101-119页。
    (21)沈芸整理《夏衍生平年表(第四稿)(1900-1995)》,《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第46-53页;另载《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1期,第182-194页。
    (22)曹树钧《鲁迅戏剧电影活动年谱》(上、中、下),载上海鲁迅纪念馆编《上海鲁迅研究·鲁迅与出版》2007年春季号,第217-239页;2007年夏季号,第189-214页;2007年秋季号,第242-263页。
    (23)洪钤《中国话剧电影先驱:洪深历世编年纪》,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版。
    (24)严平《荒煤生平年表(1913-1996)》,《当代电影》2013年第12期,第44-50页。
    (25)李镇主编《郑君里全集》(第八卷),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第209-256页;李镇主编《石挥谈艺录·雾海夜航》,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
    (26)沈芸《史料·回忆与研究--从“夏衍生平年表(第四稿)”谈起》,《新文学史料》2000年第4期,第10-18页。
    (27)李镇《郑君里全集》“前言”,载李镇主编《郑君里全集》,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
    (28)计划中,还将出版《郑君里全集》第九卷,包括对郑君里一生中全部有时间可考事件的整理,应是一份相当完整的郑君里年谱。
    (29)陈墨《觉者迷踪:孙师毅先生的人生与影事》,《当代电影》2008年第10期,第30-36页;陈墨《孙师毅生平大事年表》,《当代电影》2008年第10期,第44-45页。
    (30)陈墨《一部影片的历史:〈荣誉属于谁〉研究》,《当代电影》2018年第8期,第67-73页。
    (31)黄德泉《中国早期电影史事考证》,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版。
    (3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54-55页。
    (33)《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自序”,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8页。
    (34)邓小南《历史研究要强化史料辨析》,《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16版。
    (35)剑云《郑正秋小传》,《明星特刊》(《上海一妇人》号)1925年3月,第2页。
    (36)谭春发《开一代先河--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37)李道新整理《郑正秋生平与创作年表》,《当代电影》2004年第2期,第40-41页。
    (38)胡非玄《郑正秋新剧活动编年稽述》,《戏剧文学》2013年第7期,第120-125页。
    (39)郑正秋编辑《新剧考证百出》,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年版。郑正秋编辑《新剧考证百出》原由上海中华图书集成公司1919年出版。该书辑录新民社、春柳社、药风社等演出剧目的剧情本事98则,以及当时演出的西洋名剧剧情本事33则。剧目多注明演出剧社、取材何处及编著者、翻译者。
    (40)黄德泉《亚西亚中国活动影戏之真相》,《当代电影》2008年第7期;黄德泉《上海亚西亚影片公司出品考》,《电影艺术》2010年第4期。
    (41)黄雪蕾《中国第一?〈难夫难妻〉与它的“经典化”》,载黄爱玲主编《中国电影溯源》,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11年版,第10-31页。
    (42)张新英《对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几个问题的质疑与考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143-160页。
    (43)郑正秋《姊妹花外再生花》,《明星》1935年第2卷第4期,第4-5页。
    (44)高肖梅总编辑《〈小城之春〉的电影美学:向费穆致敬》,台北:台北电影资料馆1996年版。
    (45)黄爱玲编《诗人导演--费穆》,香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1998年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6)陈墨《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47)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编《费穆电影新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48)黄爱玲编《费穆电影〈孔夫子〉》,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1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