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砖石山石图像类型与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of Mountain Rock on Portrait Bricks in Han Dynasty
  • 作者:胡军
  • 英文作者:HU Jun;
  • 关键词:两汉 ; 画像砖石 ; 山石图像
  • 英文关键词:Two Han Dynasties;;Portrait Bricks;;Mountain Stone;;Painting Landscape
  • 中文刊名:YSTS
  • 英文刊名:Arts Exploration
  • 机构:广东嘉应学院美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15
  • 出版单位:艺术探索
  • 年:2018
  • 期:v.32;No.151
  • 语种:中文;
  • 页:YSTS201804007
  • 页数:12
  • CN:04
  • ISSN:45-1077/J
  • 分类号:51-62
摘要
依据母形基本样式,两汉时期画像砖石上发现的山石图像可分为三角形、半圆形、"工"形、"山"形及其他形等五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又可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而有区别的形式。这些山石形象在艺术风格上存在着陕北晋中、鲁西南与苏皖北、四川、河南等四个区域性特征,形态上体现出"写实到符号再到写实"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昆仑山形象的程式化演变历程非常明显。
        According to the basic shape of the rock itself,the images of the rocks found on the bricks in the periods of two Han Dynas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riangle,semicircle,"I-shaped"、"E type"and other five different types,and each typ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forms that are interconnected and differentiated.In terms of artistic style,it can be seen that these rocks show fou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North of Shaanxi and Center of Shanxi,Southwest of Shandong and north of Jiangsu and Anhui,Sichuan,and Henan,and the patterns changed from the"first realism,then symbolism,realism at the end",especially the Kunlun mountains image whose stylized evolution is very obvious.
引文
(1)为了能更准确地把握汉画像砖石山石图像信息,笔者搜录的资料以知网所见历年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为主,并在仔细甄别的基础上兼顾各类正式出版著作及重要公私收藏机构的藏品。
    (2)时期划分主要依据考古发掘报告或相关著作中给出的参考性时间,资料原出处未给出参考性时间的,本文虽收录其形象,但不作时期划分,研究中作为参考。以下各例无特别说明皆如此。
    (3)相关情况见史家珍、李娟《洛阳新发现西汉画像砖》,《中原文物》2005年第6期。
    (4)三处画像情况分别见:许昌市文物工作队《河南禹州新峰墓地两座汉代画像砖墓》,《中原文物》2013年第2期;陈文利、李丽娜《许昌市博物馆藏汉画像砖》,《华夏考古》2009年第4期;马钺锋《河南省中原石刻艺术馆收藏一批汉代空心画像砖》,《中原文物》1989年第2期。
    (5)相关情况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南关外汉代画像空心砖墓》,《中原文物》1997年第3期。
    (6)相关情况见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汉画象空心砖墓》,《考古》1963年第11期。
    (7)相关情况见郑州市博物馆《郑州新通桥汉代画象空心砖墓》,《文物》1972年第10期。
    (8)相关情况见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河南淅川汉画像砖墓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4年第4期。
    (9)相关情况见韩维龙等《河南扶沟发现汉代画像砖》,《考古》1988年第5期。
    (10)相关情况见河南省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新野樊集汉画像砖墓》,《考古学报》1990年第4期。
    (11)相关情况见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南阳县文化馆《河南南阳县英庄汉画像石墓》,《文物》1984年第3期。
    (12)相关情况见蒋宏杰等《河南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考古学报》2007年第2期。
    (13)相关情况见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县王寨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82年第1期。
    (14)相关情况见吕品编《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画像石》,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19-325页。
    (15)相关情况见王褒祥《河南新野出土的汉代画象砖》,《考古》1964年第2期。
    (16)相关情况见吕品编《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画像石》,第417页。
    (17)相关情况见安金槐、王与刚《密县打虎亭汉代画象石墓和壁画墓》,《文物》1972年第10期。
    (18)相关情况见王思礼、赖非等《山东微山县汉代画像石调查报告》,《考古》1989年第8期。
    (19)相关情况见胡新立《邹城汉画像石》,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24页。
    (20)相关情况见滕州市政协文史委编《滕州汉代祠堂画像石》,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60页。
    (21)相关情况见济宁地区文物组、嘉祥县文管所《山东嘉祥宋山1980年出土的汉画像石》,《文物》1982年第5期。
    (22)相关情况见余伟超等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一卷《山东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4页。
    (23)六处画像情况分别见:胡新立《邹城汉画像石》,第119页;余伟超等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一卷《山东汉画像石》,第69页;滕州市政协文史委编《滕州汉代祠堂画像石》,第60页;余伟超等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二卷《山东汉画像石》,第106页;胡新立《邹城汉画像石》,第66页;胡新立《邹城汉画像石》,第38页。
    (24)相关情况见临沂市博物馆《临沂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56页。
    (25)相关情况见南京博物院、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北京: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年,第24-26页。
    (26)相关情况见安丘县文化局、安丘县博物馆编《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年,第29页。
    (27)两处画像情况见朱锡禄编《嘉祥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39、79页。
    (28)相关情况见临沂市博物馆《临沂汉画像石》,第76页。
    (29)相关情况见临沂市博物馆《临沂汉画像石》,第 59 页。
    (30)此处两处画像情况见临沂市博物馆《临沂汉画像石》,第 160、46 页。
    (31)相关情况见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彭县义和公社出土汉代画像砖简介》,《考古》1983年第10期。
    (32)相关情况见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文物》1981年第10期。
    (33)相关情况见刘志远《成都昭觉寺汉画像砖墓》,《考古》1984年第1 期。
    (34)相关情况见四川省博物馆、郫县文化馆《四川郫县东汉砖墓的石棺画象》,《考古》1979年第6期。
    (35)相关情况见高文、高成英《四川出土的十一具汉代画像石棺图释》,《四川文物》1988年第3期。
    (36)四处画像情况分别见高文编《中国画像石棺全集》,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2011年,第288页;高文编《中国画像石棺全集》,第166 页;龚廷万编《巴蜀汉代画像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251-252页;常任侠编《汉代绘画选集》,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年,第32页。
    (37)相关情况见绥德县博物馆《陕西绥德汉画像石墓》,《文物》1983年第5期。
    (38)本节此后所引陕西汉画像情况均见李贵龙、王建勤编《绥德汉代画像石》,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39)离石马茂M3墓、M2墓画像情况均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地区文物工作室、离石县文物管理所《山西离石马茂庄东汉画像石墓》,《文物》1992年第4期。
    (40)离石交口镇东汉晚期画像石、离石下水村东汉晚期画像石情况见吕梁地区文物局《山西吕梁地区征集的汉画像石》,《文物》2008年第7期。
    (41)离石石盘画像石、建宁四年画像石分别见:王金元《山西离石石盘汉代画像石墓》,《文物》2005年2期;王双斌《山西离石马茂庄建宁四年汉画像石墓》,《文物》2009年第11期。离石马茂三座汉墓画像石情况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地区文物管理处、离石县文物管理所《山西离石再次发现东汉画像石墓》,《文物》1996年第4期。
    (42)相关情况见高继平、孔令忠《山西柳林发现的汉彩绘画像石》,《文物世界》2014年第1期。
    (43)相关情况见南京博物院、邳县文化馆《东汉彭城相缪宇墓》,《文物》1984年第8期。
    (44)相关情况见徐州博物馆、赣榆县图书馆《江苏赣榆金山汉画像石》,《考古》1985年第9期。
    (45)原石未见,发掘报告中发表的图片较为模糊,无法清晰呈现,此处依原报告文中所说。
    (46)相关情况见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象石墓》,《考古》1966年第2期。
    (47)相关情况见周保平《徐州洪楼两块汉画像石考释》,《中原文物》1993年第2期。
    (48)见朱浒《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88-92页。
    (49)邳州占城祠堂画像石、铜山茅村北洞山祠堂画像石情况见武利华编《徐州汉画像石》,北京:线装书局,2001年,第20、25页。
    (50)相关情况见宜昌地区博物馆、当阳市博物馆《湖北当阳半月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第12期。
    (51)相关情况见杨柳《湖北老河口市出土汉代空心画像砖》,《考古》1996年第3期。
    (52)相关情况见周水利《安徽萧县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文物》2010年第6期。
    (53)安徽淮北两处画像可见高书林编《淮北汉画像石》,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79、84页。
    (54)可参见王煜《汉代“西王母与平台”图像试探——兼谈汉代的昆仑信仰及相关问题》,见王煜编《文物、文献与文化——历史考古青年论集》(第一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55)可参见高莉芬《垂直与水平:汉代画像石中的神山图像》,《兴大中文学报》2008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