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传统农业害虫防治方法及其生态智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涛 ; 惠富平
  • 关键词:布依族 ; 害虫防治 ; 生态原理 ; 传统农学
  • 中文刊名:GZSK
  • 英文刊名:Guizhou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铜仁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贵州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353
  • 基金:铜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重点支持学科(黔学位合字ZDXK[2016]17);;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中国传统生态观的高校生态德育研究”(14SZK025)
  • 语种:中文;
  • 页:GZSK201905014
  • 页数:6
  • CN:05
  • ISSN:52-1005/C
  • 分类号:96-101
摘要
布依族传统农业害虫防治方法充满了生态智慧,文献对此早有记载。文献分别记载了布依族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和耕作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利用化感作用防治害虫。利用天敌的生物防治包括利用燕子、蜘蛛、蛤蟆和雀鸟防治蝗虫,利用鸡、鸭、鱼防治稻田害虫,这些方法符合生态农业的协同进化与互惠共生原理、生物种群相生相克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和食物链原理。利用化感作用的生物防治包括利用竹子的化感作用来防治杂草、利用大蒜的化感作用防虫,这些方法体现了生物种群相生相克原理。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利用浮萍防治杂草和捕捞并食用虾巴虫,这些方法符合食物链原理和互惠共生原理。耕作防治方法包括通过泡田防治病虫害、利用间混套轮作防治病虫害。这些方法符合限制因子作用原理、食物链原理和协同进化与互惠共生原理。多种生物防治方法的综合使用符合整体效应原理。
        
引文
[1]韦兴儒,周国茂,伍文义,编.布依族摩经文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编.布依族古歌叙事歌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3]陈立浩,编.布依族民间文学歌谣集[Z].黔南州民委会等编印,1982:67.
    [4]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等.民间文学资料第四十五集(布依族古歌叙事诗情歌)[Z].贵阳,1980:290.
    [5]惠水县布依学会,编.惠水布依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250.
    [6]向积全,等,搜集整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布依族民歌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259-260.
    [7]沈光璠,编.贵州布依族歌谣选[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311.
    [8]民国瓮安县志稿[Z].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第25册.成都:巴蜀书社,2006:148.
    [9]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编.民间文学资料第六十三集[Z].1985:15.
    [10] Rice E. L. Allelopathy(2nd)[M]. Academic press Inc.New York,1984.125:1-50.
    [11]编写组.布依族文学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236-238.
    [12]王淑英.竹叶化感作用及小佛肚竹化感物质的分离[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13]民国独山县志稿[Z].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第23册.成都:巴蜀书社,2006:330a.
    [14]黄振邦,等,收集整理.布依族传统叙事歌选[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3:73.
    [15]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李迪,阮云芳,余美林,喻锦秀,罗宽.稻糠与浮萍控制稻田杂草和稻纹枯病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03,22-26.
    [16]张松龄.浅谈罗平布依族的饮食习俗.罗祖禹,主编.布依族历史与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46-347.
    [17]郭正雄,搜集整理.布依族传统礼俗歌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
    [18]杨菁,谢应忠,吴旭东,等.不同种植年限人工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草业学报,2014,23(2):340-345.
    [19]张治民.稻烟轮作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作用小议[J].烟草科技,1985(6):6.
    [20]杨京平,主编.生态农业工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6.
    [21]路明,主编.现代生态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6.
    [22]陈阜,主编.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