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拉宪章》解读广州沙面海关红楼(原沙面海关俱乐部)价值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HOUSE IN SHAMIEN, GUANGZHOU(PREVIOUS SHAMIEN CUSTOMS HOUSE)
  • 作者:刘琼琳 ; 程建军
  • 英文作者:Liu Qionglin;Cheng Jianjun;
  • 关键词:文化重要性 ; 特征元素 ; 皇家海关 ; 海关会所
  • 英文关键词:statement of cultural signii cance,character-dei ning elements,the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customs house
  • 中文刊名:JZXB
  • 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Journal
  • 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 出版日期:2013-12-31
  • 出版单位:建筑学报
  • 年:2013
  • 期:No.09
  • 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2012ZA02,2009ZC10)
  • 语种:中文;
  • 页:JZXB2013S1015
  • 页数:9
  • CN:S1
  • ISSN:11-1930/TU
  • 分类号:82-90
摘要
根据现时国际上较通用的文物保护文宪《巴拉宪章》里分析文化价值的方法,尝试确立广州市沙面的海关红楼这座文物的"文化重要性宣言",通过价值评级表列举其建筑、历史和科学方面的特征元素,为海关红楼以及广州近代商贸类文物建筑保护方法及学术研究抛砖引玉。
        Based on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cultural values in the widely adopted heritage conser vation document known as ‘the Burra Chater',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stablish the ‘Statement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House in Shamien, Guangzhou.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and scientif ic character- def ining elements of the heritage by means of assessment tables, and thus sheds insights on future conservations and research.
引文
[1]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S].广州: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2011.
    [2]Australia ICOMOS.The Australia ICOMOS Charter for Places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1999[S].澳大利亚古迹遗址理事会,1999.
    [3]梁以华,郑红.建筑遗产保护原则概述[J].香港建筑师学会杂志,2007(10):48.
    [4]钟俊鸣.沙面[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2.
    [5]广州海关编志办公室.广州海关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23.
    [6]彭长歆.现代性·地方性: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6.
    [7][英]H S Smith.Diary of Events and the Progress on Shameen 1859-1938[M].香港:香港大学图书馆馆藏,1938.
    [8]Kerr James Semple.Conservation Plan:a Guide to the Preparation of Conservation Plans of Places of European Cultural Significance[M].5th Ed.New South Wales:The National Trust for Australia,2000:6.
    [9]程建军.文物古建筑的概念与价值评定—古建筑修建理论研究之二[J].古建园林技术,1993(4):26.
    [10]Harold Kalman.The Evalu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M].Ottawa:Environment Canada Parks Service,1980.
    [11][英]Dan Cruickshank.Sir Banister Fletcher’s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M].20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6:1141.
    [12][澳]Derham Groves.The Barlow file-Another adventure in building[J].University of Melbourne Collections,2009(5):24.
    [13]李穗梅.帕内建筑艺术与近代岭南社会[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53.
    [14]路中康.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2009:169.
    [15]海关卷宗·全宗号94-1[B].广东省档案馆,1903-1904.
    [16]彭长歆.广州近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概况[J].建筑科学,2008(3):145.
    [17][英]德里克·艾弗里.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期的建筑[M].刘英,李劼,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9.
    1)简称“Burra Charter”,全名为《保护具有文化重要性之地点的宪章》,由澳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1979年确立,现时官方版是1999年版,参见参考文献[2]。梁以华,郑红在《建筑遗产保护原则概述》中总结了9份国际上重要的建筑遗产保护文件,认为《巴拉宪章》是一套有别于欧洲传统观念的文化遗迹保护准则。参见参考文献[3]。
    2)王世仁先生认为,“place”是“一个很难找出与现成的中文概念相对应的词”(参见:评澳大利亚〈巴拉宪章〉.中国文物报[N].2001-07-29)。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成渝博士将“place”译为“胜地”或“地方”,即由“place(s)of Cultural Significance”译为“文化价值胜地”而来[参见:中国风园林.2004(10)]。本文参考了郑红、梁以华之译法为“文化地点”。
    3 )原文为“Place means site,area,land,landscape,building or other work,group of buildings or other works,and may include components,contents,spaces and views”见《巴拉宪章》第1.1。
    4 )见《巴拉宪章》第26.2条,“Written statements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policy for the place should be prepared,justified and accompanied by supporting evidence.The statements of significance and policy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a management plan for the place.”
    5 )《巴拉宪章》第1.2条,“Cultural significance means aesthetic,historic,scientific,social or spiritual value for past,present or future generations.”
    6 )这是科尔教授借用美国内政部《1992处理历史物业之准则》(Standards for Treatment of Historic Properties)及加拿大内政部《2003保护历史地点》(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Places)里以“定义特征元素”的概念来确认包括文化价值而值得保存的元素。
    7 )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哈里·史密斯·帕克斯(Harry Smith Parkes 1825-1885)全权负责租借区的选者地点,他的依据是:1沙面岛填筑后,可成为理想的船只停泊地。2这里接近广州西关,便于联系中国大贾巨商。3此地面向珠江白鹅潭,夏天凉爽。参见:钟俊鸣.沙面[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8 )见1861年9月3日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英国领事哈里.帕克斯签订《沙面租约协定》。
    9 )选自Archives des Missions Etrangères de Paris–MEP。
    10 )法国风格的圆锥形塔楼:candle-snuffer roof with a very French look
    11)《巴拉宪章的指导纲要:文化意义,1988》(《Guidelines to the Burra Charter:Cultural Significance》)3.4条: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statement be clear and pithy,expressing simply why the place is of value but not restating the physical or documentary evidence.
    12 )Rules For Double flemish bond,译为荷兰式砌合法,也称梅花砌砖法。
    13 )“安妮女王”复兴风格(Queen Anne Revival architectural style)是英国维多利亚后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流行建筑风格,主要特点是红砖墙面、上下推拉窗、磨面砌砖、凸肚窗和山墙。沙面是广州近代早期的国际商贸区,建筑兴建始于1861年,经过1915年乙卯大水,除建于1907年的海关大楼之外大量建筑被毁,现保留下来的建筑均建于1915年后;同时,海关大楼是西方专业建筑师帕内在广州的第一个设计作品。
    14 )澳大利亚建筑师帕内(Arthur W Purnell,1878-1964)成长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市季隆(Geelong),接受的20世纪末国际流行建筑式样的建筑专业训练,1899年考察非洲、欧洲、美国、纽西兰的建筑,对各种欧洲建筑风格的融合游刃有余。1903年Purnell被派驻广州沙面,1904-1910年他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伯捷(Charles Souders Paget)在广州沙面创立治平洋行(Purnell&Paget),承接建筑设计、土木、测绘及其它相关业务。帝国海关大楼是治平洋行的第一个投标项目,也是帕内在广州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参见参考文献[10]。治平洋行在1904年到1910年间在广州设计和建造了数十座建筑,为广州城市与建筑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参见参考文献[16]。广州最早设立的中国建筑师事务所是1933年的林克明建筑设计事务所,参见参考文献[15]。
    15)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的一批由中国建筑师按近代设计和建造的新建筑之一是在1909年2月之后,是南通籍孙支厦(1882-1975)设计的江苏省咨议局。
    16 )英格兰的代表。
    17 )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是19世纪著名的英国建筑师。
    18 )John Ruskin(1819-1900):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人物之一,19九世纪英国艺术评论家、艺术家、科学家、诗人、环保主义者、哲学家。
    19 )在租界内英国领事馆及官员办公楼及府邸共6块用地。
    20)同时期的广州城外沿江地带由于十三行外贸的发展和条约口岸的开辟呈梳式布局,几乎所有街道都直接向江岸开口,沿江则是轮船和中式帆船的泊地。这与沙面完全异质的方格网式布局形成对比。见1907年德国营造师舒乐(F Schnock)测绘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
    21)18 世纪初期,伴随着英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兴起,出现了资产阶级的重要活动场所—绅士俱乐部。它起源于17世纪的咖啡馆,具有私人住宅的特性。18世纪末到19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俱乐部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和正式化,其设计也由早期私人性转变成为显示这个集团的特殊权力和社会地位而要求奢侈、豪华、宏伟、具有特色。这些场所常划分为餐厅、图书馆、休息室、吸烟区和弹球室。沙面有两个俱乐部:建于1868年的广州俱乐部(英)、建于1906年的海关俱乐部。它们是广州地区最早的俱乐部建筑。
    22 )作为治平洋行的合伙人美国工程师伯捷Charles S Paget,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布里奇顿,曾参与亚特兰大博览会的设计建造,是美国建筑工程师协会会员,治平洋行于1905年参与的设计项目马丁堂,最终的实施结构方案是“康”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即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在广州出现了。伯捷1902年受雇佣来华,曾参与设计并建造的沙面租界建筑有粤海关红楼、瑞记洋行新楼、花旗银行新楼等。并独立设计位于沙面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沙面第一楼)、旧俄罗斯领事馆。故被誉为“沙面建筑之父”。
    23)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承担房屋设计和建造工作的是被称为“匠人”或“梓人”的民间营造手工业者,技艺传承主要通过“师徒相授”的方式,这种传统营建体系和传授模式延续了上千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建筑式样和建造方法逐渐被引入中国,在传统营造行业中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引领整个行业向现代建筑体系转变,才逐渐催生出“建筑师”和土木专业的“工程师”这几个新型的职业类别。
    24)西式砖(石)木混合结构营造方式是19世纪中期西洋建筑文化随着鸦片战争强势碶入,为适应快速建造,在早期条约口岸和租借的开辟中被殖民者广泛应用,并与“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形象一起成为早期西洋建筑的典型特征。伴随着20世纪初新材料、新结构的引入和应用高潮,水泥和钢材被推广和应用在民用建筑中,砖(石)木钢骨混合结构、砖(石)木钢骨混凝土结构等开始代替砖(石)木混合结构,同时酝酿着更合理科学的钢筋混凝图结构。
    25 )1850年代,伦敦出现了高效下水系统,并设置了自动冲水阀门和加速水流的新型管件。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令》中规定:凡新建房屋、住宅,必须辟有厕所、安装抽水马桶和存放垃圾的地方。世界上第一个冲水马桶是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1596年发明的,但由于当时排污系统不完善而没能得到广泛应用。1861年,英国管道工托马斯·克莱帕发明了一套先进的节水冲洗系统,厕所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
    26 )1904年沙面岛已设有蒸馏水和苏打水设备。同年8月,沙面人决定在英租界建一个新的排水系统,以取代1870年建立的排水系统。
    27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用水污染和城市用水问题,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水源的河流、水库、供水系统的管道及其他部分,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并规定由地方当局负责供应清洁卫生的饮用水。1855年《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房屋供水、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内容相当完善,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还规定地方当局必须任命负责卫生健康的委员,负责修筑管辖区排水沟,检查供水情况,建造符合标准的厕所,对食物、饮水、医院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或违反规定者处以罚款。《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28 )岭南较早在建筑中使用铸铁装饰的是建于1888年的陈家祠,在“聚贤堂”前方面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
    29)乔治亚时代早期,时尚住宅建筑中有主楼梯和次楼梯之分,普通住宅采用木制直跑楼梯。此时期末期开始有铸铁栏杆。
    30 )参见United Nations Charter(1945)宣言,即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