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历史中的共通主体:中野重治“非他者”的鲁迅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ino-Japanese Entangled-subjects: Nakano Shigeharu's Perception of Lu Xun as Non-others
  • 作者:熊鹰
  • 英文作者:Xiong Ying;
  • 关键词:鲁迅 ; 中野重治 ; 左翼文学 ; 竹内好 ; 杂文
  • 中文刊名:WXPL
  • 英文刊名:Literary Review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文学评论
  • 年:2019
  • 语种:中文;
  • 页:WXPL201902007
  • 页数:9
  • CN:02
  • ISSN:11-1037/I
  • 分类号:61-69
摘要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日本改造社的《文艺》杂志策划了《中日文学者往复书简》,发表了日本无产阶级作家中野重治致萧军的公开信,由此开启了中野重治一系列的鲁迅论。中野重治并未将鲁迅"作为方法",也未将鲁迅树立为反思日本现代性的"他者";相反,他以鲁迅的逝世为契机,通过思考鲁迅最后十年的生命而获得了一种共同的中日历史意识,建构起了中日历史间的"共通主体"。
        
引文
[1]藤井省三:《鲁迅在日文世界》,收《日本鲁迅研究精选集》,第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版。
    [2][32][33][40][49]丸山昇:《鲁迅革命历史--丸山升现代中国文学论集》,王俊文译,第336页,第335页,第334页,第341页,第6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朱幸纯:《日本文学者的鲁迅阅读空间--中野重治〈鲁迅〉编译后记》,《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7期。
    [4]大江健三郎:《参与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收大江健三郎:《燃烧的绿树》,许金龙译,第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最近一个例外是朱幸纯翻译的中野重治的鲁迅论及撰写的相关文章,翻译刊登在《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7期上。另有《“第一义”道路上的日本文学家--论中野重治及其鲁迅观》,《外国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何谓阅读鲁迅?”--中野重治〈一个秋夜〉研究》,《文学评论》2017年第3期。
    [6][7][66]伊藤虎丸:《鲁迅终末论:近代现实主义的成立》,李冬木译,第387页,第388页,第375页,三联书店2008年版。
    [8]高远东:《“现代”如何“拿来”--以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确立途径为讨论中心》,《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7期。
    [9]董炳月:《竹内好的“现代”话语--从子安宣邦〈何谓“现代的超克”〉讲起》,《文艺研究》2017年第8期。
    [10]在策划《往复书简》的同时,《文艺》的编辑高杉一郎于1937年5月亲自在《文艺》上翻译了托马斯·曼与伯波恩大学哲学系主任的往复信件。这或许是《中日文学者往复书简》采用公开信这一形式的灵感来源。太田哲男:《若き高杉一郎:改造社の時代》,第105-108页,東京未來社,2008年。
    [11]为萧军翻译并周旋此次《往复书简》的正是从流亡在上海并担任改造社《大鲁迅全集》翻译的日本作家鹿地亘。
    [12]萧军:《致中野重治》,参见《萧军全集》第17卷,第214-121页,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13][37][50][54][57][58][59][63][64][65]中野重治:《蕭軍へ》,《中野重治全集》第11卷,第93-101页,第100页,第93页,第93页,第100页,第94页,第95页,第93页,第97页,第95页。
    [14]竹内栄美子:《批評精神のかたち:中野重治·武田泰淳》,第148页,東京:イー·ディー·アイ,2005年。
    [15][16][17]萧军:《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第44页,第43页,第43页,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
    [18]中野重治于1934年5月26日转向出狱。松下裕:《評伝中野重治》,第148页,東京筑摩書房,1998年。
    [19][27]中野重治:《魯迅について》,收《中野重治全集》第20卷,第635页,第634页。
    [20]有研究推测,中野重治最早是从竹内好1948年所写的《鲁迅与文学》中才第一次得知此事。竹内栄美子:《批評精神のかたち:中野重治·武田泰淳》,第143页。
    [21]《解题》,《中野重治全集》第11卷,第452页。收入《愉快的杂谈》单行本时才改动了题目,全集也延续这一改动。
    [22]中野重治:《批評家と作家とのあいだのギャプということ》,《中野重治全集》第11卷,第484页。
    [23]中野重治:《魯迅伝》,《中野重治全集》第20卷,第627页。
    [24][25]林淑美:《批評の人間性中野重治》,第119页,第118页,東京平凡社,2010年。
    [26][61]中野重治:《二つにわかれた支那その他》,《中野重治全集》第11卷,第11页,第13-14页。
    [28]熊鹰:《“中国题材”的政治--中日左翼文学交流中的〈我的母国·作为日本文学课题〉》,《文学评论》2017年第6期。
    [29]片山潜:《告中国工人和劳动人民书》,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45卷,第28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
    [30]阿兰·巴迪欧:《第二哲学宣言》,蓝江译,第133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1]中野重治自己说已经不记得何时开始阅读鲁迅。中野重治:《ある側面》,《中野重治全集》第20卷,第643页。
    [34]见改造社《大鲁迅全集》第三卷封底的发行日期。竹内栄美子:《戦後日本、中野重治という良心》,第195页,東京平凡社,2009年。
    [35]竹内好:《魯迅の死について》,收《竹内好全集》第1卷,第184页,1980年。
    [36]E.H.卡尔:《历史是什么?》,陈恒译,第115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38]高杉一郎:《大地の娘》,第4页,東京岩波書店,1988年。
    [39]竹内好:《魯迅》,《竹内好全集》,第1卷,第61页。
    [41][44][51][52]中野重治:《鲁迅研究杂感》,《中野重治全集》第20卷,第673页,第673页,第672页,第673页。
    [42]柄谷行人:《近代日本の批評》昭和篇上,第29页,東京講談社,1997年。
    [43]王中忱:《遍体鳞伤的经验与血肉丰满的思想--重读作为马克思主义作家的中野重治》,《世界文学》2017年第1期。
    [45][60]中野重治:《ある側面》,《中野重治全集》第20卷,第653页,第653页。
    [46]张旭东:《杂文的“自觉”--鲁迅“过渡期”写作的现代性与语言政治(上)》,《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第1期。
    [47]山本实彦,《支那》,第97页,東京改造社,1936年。
    [48]中野重治很可能正是通过《改造》的“中国杰作小说”而了解到了萧军和中国现代文学,而萧军可能也是因此而受到《文艺》编辑的关注。
    [53]中野重治:《魯迅先生の日に》,《中野重治全集》第20卷,第629页。
    [55]由高远东在其2003年的论文《鲁迅的可能性--也从〈破恶声论〉寻找支援》(《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7期)中提出。相似的概念还有“主体间性”或“间主体性”。
    [56]代田智明:《全球化·鲁迅·相互主体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2]《芸術大衆化に関する決議》,收《プロレタリア文学資料集年表》,第97页,東京新日本出版社,198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