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复古与“科学”革命:戴震的西学对章太炎国故文体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iterary Retrospection and “Scientific” Revolution:The Influence of Dai Zhen's Western Learning on Zhang Taiyan's Stylistics Embodied in National Classics
  • 作者:石井刚
  • 英文作者:Tsuyoshi Ishii;
  • 关键词:戴震 ; 章太炎 ; 科学革命 ; 复古文体 ; 现代化转型
  • 中文刊名:XDZI
  • 英文刊名:Modern Philosophy
  • 机构: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5-25
  • 出版单位:现代哲学
  • 年:2017
  • 期:No.152
  • 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西学东渐与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专项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XDZI201703015
  • 页数:8
  • CN:03
  • ISSN:44-1071/B
  • 分类号:121-128
摘要
"西学东渐"这一文明转型学术潮流中,出自异域文明的知识话语与民族本位的旧思想之间形成张力,导致"传统"的发现并产生复古思潮。然而文体的复古不一定就等同于文章内容的复古,内含革命性的新知识话语不一定以同样崭新的文学形式来表达出来。相反,复古的文体往往承载着更为激进的话语内容。推动辛亥革命并率领国故运动的"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喜作古奥晦涩的复古文章,遂世人称之为"国学大师"。然而,阅读其文便可知,章氏以复古文体表述了由来于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加上其独特的佛学诠释,他实际上为中国哲学思想话语的现代化转型做出了极大的理论贡献。章太炎承继了清代乾嘉汉学的考据学传统,企望清代汉学能够产生科学的现代话语,同时始终坚持使用复古笔法。这种看似矛盾的姿态因何而成?有何目的而为之?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他深受影响的乾嘉汉学,特别是戴震的天文历算学著作,着眼于两者之间的某种共同性,从而探讨文章形式的复古和内容的革新性质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究竟含蕴着什么样的实践意义。
        
引文
本文在2016年11月24日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所做讲演“文学复古与‘科学’革命:戴震西学对章太炎国故思想的影响”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1)[日]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孙歌译,《学人》第10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60页。
    (1)[日]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孙歌译,前揭书。
    (2)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65页。
    (3)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之演讲》,章念驰编订:《章太炎演讲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页。
    (4)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之演讲》,前揭书,第5页。
    (5)章太炎:《訄书重订本·学隐第十三》,《章太炎全集·訄书初刻本訄书重订本检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60-161页。
    (6)章太炎:《訄书重定本·清儒第十二》,前揭书,第154页。
    (1)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之演讲》,前揭书,第8页。
    (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专集》之三十四,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8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第31页。
    (3)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上海:生活书店,1947年,第916页。
    (4)章太炎:《答铁铮》,《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87页。
    (5)在《清代学术概论》之前,梁氏1904年撰写《近代之学术》作为《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最后一章,而他明确表示其论乾嘉学术的分析框架得益于章氏《清儒》。(参见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之七,《饮冰室合集》第1册,第93页)
    (6)章太炎:《答梦庵》,《民报》第21号,1908年,第127页。
    (7)[日]竹内善作:《明治末期における中日革命運動の交渉》,《中国研究》第5号,1948年,第81页。
    (8)章太炎:《与邓实书》,《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第172页。
    (9)严格来讲,鲁迅所指为《訄书》初刻本。1900年前后的初刻本在政治思想上尚属于变法改良立场,1904年的重订本则是章氏剪辫子首倡革命之后的作品。
    (10)章太炎:《说林下》,《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第120页。
    (1)[清]吴思孝:《句股割圜记序》,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孔氏刻微波榭从书本,第一叶。此《句股割圜记》微波榭本,今收入《续修四库全书》。
    (2)《戴东原先生年谱》“乾隆二十年乙亥”条:“程易田云:‘是年假馆纪尚书家,所作《句股割圜记》,丁丑南下,戊寅溪南吴行先付刻。’”“吴行先”便是吴思孝。参见[清]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戴震全书》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第665页。
    (3)[日]木下铁矢:《「清朝考証学」とその時代》,《清代学術と言語学――古音学の思想と系譜》,东京:勉诚出版,2016年,第59页。
    (4)[清]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前揭书,第662页。
    (5)[日]近藤光男:《『屈原賦注』について》,《清朝考証学の研究》,东京:研文出版,第307页。
    (6)[日]近藤光男:《『屈原賦注』について》,前揭书,第314页。
    (1)[清]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前揭书,第714页。
    (2)[清]吴思孝:《句股割圜记序》,第一叶。
    (3)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五,《饮冰室合集》第10册,第352页。
    (4)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前揭书,第341页。
    (5)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前揭书,第352页。
    (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26-27页。
    (7)[清]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前揭书,第662页。
    (8)[清]吴思孝:《句股割圜记序》,第一叶。
    (9)[清]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前揭书,第662页。
    (1)[日]川原秀城:《戴震と西洋暦算学》,《西学東漸と東アジア》(川原秀城编),东京:岩波书店,第213页。
    (2)[清]戴震:《句股割圜记》卷中,第二叶。
    (3)[清]戴震:《句股割圜记》卷中,第二叶。
    (4)[清]戴震:《句股割圜记》卷中,第二叶。
    (5)[日]川原秀城:《戴震と西洋暦算学》,前揭书,第207页。
    (6)[日]近藤光男:《清朝経師における科学意識》,《清朝考証学の研究》,第270页。
    (7)[日]川原秀城编《西学東漸と東アジア》(东京:岩波书店,2015年)一书,就明清之际受西学影响下的学术范式转变,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富有启发的论述。其中,关于欧几里得式的演绎推理逻辑对耶稣会“哲学传教”策略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以及这种思考方式对清代学术产生的影响,川原秀城的《西欧学術の東漸と中国·朝鮮·日本》和安大玉的《数学即理学---『幾何原本』とクラビウスの数理的認識論の東伝について---》尤详。与此处相关的详细论述见该书第31-32页以及第135-140页。
    (1)[韩]安大玉:《数学即理学---『幾何原本』とクラビウスの数理的認識論の東伝について---》,川原秀城编:《西学東漸と東アジア》,第138-139页。
    (2)张秉伦:《戴震全书序三》,《戴震全书》修订本第1册,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第13-14页。
    (3)[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第三叶,曲阜孔氏微波榭本。
    (4)Engelfriet,Peter M.,Euclid in China:The Genesis of the First Translation of Euclid’s Elements Books I-VI(Jihe yuanben;Beijing,1607)and its Reception up to 1723,Leiden:Brill,1998,p.431.中译本《欧几里得在中国:汉译〈几何原本〉的源流与影响》,纪志刚、郑诚、郑方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66页。
    (5)章太炎:《释戴》,《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第124页。
    (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前揭书,第65页。
    (1)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制言》第25期,1936年,第1页。
    (2)章太炎:《变法箴言》,《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3页。
    (3)章太炎:《訄书重订本·学隐第十三》,前揭书,第161页。
    (4)章太炎:《膏兰室札记》,《章太炎全集·膏兰室札记诂经札记七略别录佚文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7页。
    (5)章太炎:《答铁铮》,前揭书,第390页。
    (6)章太炎:《答铁铮》,前揭书,第38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