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文化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与利用方法——再谈CSL课堂教学非预设事件的价值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Forms of Recessive Cultur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Potentials——A Review of the Value of the Non-presupposed Events in CSL Teaching
  • 作者:刘继红
  • 英文作者:LIU Jihong;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 关键词:CSL课堂教学 ; 非预设事件 ; 隐性文化教学资源 ; 转化 ; 利用
  • 英文关键词:CSL teaching;;non-presupposed events;;recessive culture resources;;transformation;;utilization
  • 中文刊名:HWHW
  • 英文刊名: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 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5-01
  • 出版单位:海外华文教育
  • 年:2018
  • 期:No.98
  • 基金:北京外国语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业务费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HWHW201803009
  • 页数:8
  • CN:03
  • ISSN:35-0069/Q
  • 分类号:63-70
摘要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教学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文化教学资源。文章首先界定了文化教学资源的涵义与类别,然后结合具体的课程案例分析了CSL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事件的教学资源价值及其利用方法。文章认为,教师善于发现并利用隐性文化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实现"语言文化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而且对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The proces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CSL) teaching is a practice that may often be encountered rich recessive culture resources,and may be utilized for more effective teaching.Given a carefully defined meaning and categorization of culture teaching elements,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resources in terms of how each non-presupposed events may be utilized towards building up concrete course cases for more effective teaching.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further raises the point that the effective discovery and use of recessive culture resources during teaching practice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fit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thus improving their intercultural transformation competence.
引文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12期。
    郭睿:《汉语教学资源刍议》,《海外华文教育》,2012年第4期。
    李泉、金香兰:《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
    刘继红:《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人文丛刊》第八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年。
    刘继红:《有效的文化教学资源:选择与利用---兼谈教师的文化传播意识》,《海外华文教育》,2017年第8期。
    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
    吴勇毅、石旭登:《CSL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事件及其教学资源价值探讨》,《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2期。
    赵明:《汉语国际传播语境下的文化冲突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期。
    邹为诚:《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外语界》,2000年第1期。
    [1]参见:《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册第十九课(刘珣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参见刘继红:《有效的文化教学资源:选择与利用——兼谈教师的文化传播意识》,《海外华文教育》,2017年第8期。
    [3]此案例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朱勇老师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中心,微信公众号guojihanyujiaoxue,感谢山东师范大学郭文娟老师的分享!
    [4]参见http://my.hoopchina.com/group/lengxiaohua/1263414.html
    [5]赵明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冲突”界定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由于文化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导致语言学习过程出现的不适应。他从文化知识与文化因素的角度对文化冲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将存在于语音、语法、汉字、词汇、修辞等方面可能引起的文化冲突定义为“语言层面的文化冲突”。赵明认为语言层面的文化冲突中,词汇层面的文化冲突是最为明显的。参见赵明:《汉语国际传播语境下的文化冲突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期。
    [6]参见:《中级汉语阅读与写作教程Ⅰ》(张园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八课:主人公老金是建材企业的老板,已年过半百,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妻子去世后,不少年轻女子想和他交往,被他回绝了。老金酷爱养狗,为了给小狗闹闹看病,他去了宠物医院并结识了护士阿方。阿方对闹闹表现出极大的关爱。老金因此爱上她并不顾家人反对和她结婚了。结婚不到一年,老金心脏病突发去世。与阿方结婚前老金已立好遗嘱,将财产留给子女,将闹闹留给阿方。阿方气急败坏地拒绝了这份“遗产”。老金的保姆决定收养闹闹。出人意料的是,依照遗嘱的附本,收养闹闹的人可以获得奖金500万!
    [7]严格来说,“女朋友”一般用于年轻人,用在“老金”身上也不合适。
    [8]这句话出自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的文章,转引自张占一:《试议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3期。
    [9]参见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第173页。
    [10]参见:《初级汉语阅读与写作教程Ⅰ》(刘立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父亲的信》讲的是一位父亲因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很久没有来信,就替儿子写了一封信,里面是关于儿子近况的选择题,希望儿子选好答案寄给他,随信附上了写好的信封;《父母心》讲的是一对年迈的夫妻在隆冬的早晨顶着雪去早班车车站等儿子,他们是为了看儿子第一天上班(儿子是公共汽车司机)。
    [11]针对这两篇课文产生的问题,笔者从中国传统观念(如讲究“父慈子孝”的亲情观)和当代中国社会情况(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这对他们理解文章内容有一定帮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