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的双重作用——以近代中国盐碱工业的发展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Government's Dual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 A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s Salt and Alkali Industry
  • 作者:李健英 ; 赵津
  • 英文作者:Li Jianying;Zhao Jin;
  • 关键词:民国政府 ; 化工产业 ; 范旭东 ; 久大精盐公司 ; 永利制碱公司
  • 英文关键词: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Chemical Industry;;Fan Xudong;;Jiuda Salt Company;;Yongli Alkali Company
  • 中文刊名:LKXB
  • 英文刊名: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9-20
  • 出版单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6
  • 期:No.253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YJC790094);;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TJYY11-2-04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218)
  • 语种:中文;
  • 页:LKXB201605003
  • 页数:7
  • CN:05
  • ISSN:12-1027/C
  • 分类号:29-35
摘要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变革在提速,国内化工产业正轰轰烈烈地壮大起来。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介入和扶持。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的兴起与政府的扶持及有利的政策环境是分不开的,但它又常遭遇政府摊派公债与各派军阀强征苛捐杂税。从北京政府到南京政府,不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和规章制度逐渐废除,有利于新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渐推出,从而使"永久黄"团体在时运维艰的年代成长为中国化工行业的佼佼者。这对我国当前的新兴产业建设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In the late 1920 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society sped up and China's chemical industry grew robustly.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was dependent upon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and support. The emergence of the"Yong-Jiu-Huang"Group, founder of China's chemical industry, could not be separable from government's support and favour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group was often required by the government to pay public debts and was often subjected to different warlords' heavy taxation. Within this crevice, the"Yong-Jiu-Huang"Group, against all odds, grew strong and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China's chemical industry. This study,through a close examina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 analyses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s attitude toward and policy for the"Yong- Jiu- Huang"Group. It intend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polic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study may also offer significant reference to today's economic development.
引文
(1)塘沽时属河北省。
    (1)如李德芳的《范旭东与永利化学工业公司(1917-1937)》(《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徐建生的《1927-1937年中国基础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2期)、陈歆文的《七、八十年前的一场商战--永利和卜内门的较量》(《纯碱工业》2001年第5期)、李玉的《范旭东爱国创业思想和实践特点》(《船山学刊》1996年第1期)等。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54、272、284页。
    (3)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4)[英]G.C.艾伦:《近代日本经济简史》,蔡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8页。
    (5)赵津、李健英:《重化工业时代政府功能的重新定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1)[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周师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02页。
    (2)英、法、德、俄、日五国。
    (3)以上参见陈歆文:《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6页。
    (4)范旭东:《久大第一个三十年》,《海王》1944年第2期。
    (1)李健英、李娟:《善后大借款与长芦盐区盐碱工业的发展》,《盐业史研究》2012年第3期。
    (2)景本白:《永利制碱公司创立史》,南京:盐政杂志社1948年版,第9页。
    (1)稽载:《建设中国重化学工业的主力军永利化学工业素描》,《工程界》1948年第3卷第8期。
    (2)赵津、李健英:《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融资方式的探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
    (3)赵津、李健英:《近代中国碱业技术变迁中的“跨国”影响》,《南开学报》2011年第1期。
    (4)赵津、李健英:《产业安全与核心基础产业自立--永利酸碱自立之路》,《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5)《调解塘沽久大盐厂永利碱厂劳资纠纷决定书》,《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1期。
    (6)实业部通知(工字第19229号),《实业部公报》1937年第322期。
    (1)河北省工商厅批(第175号),《河北省政府公报》1929年第454期。
    (2)《河南硝磺局与永利硫酸铔厂签订售磺合同》,《盐务公报》1937年第2期。
    (3)《核准永利制碱公司增加原料用盐办法》,《盐务汇刊》1934年第42期。
    (4)《非常时期内久大分厂精盐准销前芦盐引地》,《盐务公报》1937年第7期;《核准久大第二厂精盐河运四岸并变通缴现办法》,《盐务公报》1937年第7期。
    (5)《两淮区发放久大第二精盐厂试用原盐》,《盐务公报》1937年第3期。
    (6)岳瑾明:《久大精盐公司发展的社会环境》,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47页。
    (7)岳瑾明:《久大精盐公司发展的社会环境》,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47-51页。
    (8)《新盐法搁置中之盐务纠纷》,《海王》1934年第6期。
    (9)《奋斗中之精盐》,《海王》1934年第5-8期。
    (10)《奋斗吧!光明就在目前》,《海王》1934年第3期。
    (11)岳瑾明:《久大精盐公司发展的社会环境》,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5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