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东汉墓门画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f the Stone Carvings on the Doors of the Eastern Han Tombs in Sichuan
  • 作者:陈轩
  • 英文作者:Chen Xuan;
  • 关键词:四川 ; 东汉 ; 墓门 ; 画像 ; 功能
  • 英文关键词:Sichuan;;Eastern Han;;Tomb Doors;;Stone Carving;;Function
  • 中文刊名:YSTS
  • 英文刊名:Arts Exploration
  • 机构:故宫博物院科研处;
  • 出版日期:2016-12-15
  • 出版单位:艺术探索
  • 年:2016
  • 期:v.30;No.141
  • 语种:中文;
  • 页:YSTS201606010
  • 页数:16
  • CN:06
  • ISSN:45-1077/J
  • 分类号:87-102
摘要
四川东汉时期的墓门画像为我们研究墓门在墓葬建筑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墓门的门扉、门楣和门柱画像内容各有相对侧重的主题,又共同使墓门成为在葬礼和祭祀仪式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建筑结构。墓门有以下几个重要功能。第一,墓门是家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墓葬建筑与实际住宅建筑之间的联系。第二,墓门是墓主人家族实现世代交替的重要场所。墓门画像寄托了对墓主人家族世代繁衍、香火兴旺的祝愿。第三,墓门是举行葬礼和祭祀仪式的重要场所。墓中的多重墓门进一步引导丧葬仪式有序进行。第四,墓门是墓外世界与死后仙境的重要分界线。墓门画像寄托了墓主人对于死后升仙的强烈愿望。
        Stone carvings on tomb doors in Eastern Han dynasty give clues to the functions of tomb doors in burial architecure. Firstly, tomb doors served to testify the honor offamilies, linking the practical abode with the burial construction.Secondly, tomb doo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arried on the family line, with the carvings on them signifying the wishes of family prosperity. Thirdly, tomb doors served as site for burial and sacrificial rituals with specific orders. Fourthly, tomb doors were deemed as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afterlife and reality, with the carving on the doors demonstrating the tomb occupant's eagerness to be immortal.
引文
[1]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
    [2]刘增贵.门户与中国古代社会[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8.
    [3]梁文骏.四川郫县东汉墓门石刻[J].文物,1983(5).
    [4]陈云洪,张俞新,王波.成都市新都区东汉崖墓的发掘[J].文物,2007(9).
    [5]巫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汉代丧葬艺术中的“柩车”与“魂车”[M]//巫鸿.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6]高文.中国画像石棺全集[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
    [7]Kim Dramer.Between the Living and the Dead:Han Dynasty Stone Carved Tomb Doors[D].Ph D thesis,Columbia University,2002.
    [8]唐长寿.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J].考古,1990(2).
    [9]杨鸿勋.斗栱起源考察[M]//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10]陈明达.崖墓建筑(上)——彭山发掘报告之一[M]//建筑史论文集:第17辑,2003.
    [11]Derk Bodde.Festivals in Classical China:New Year and Other Annual Observances during the Han Dynasty 206 BC-AD 220[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
    [12]Susan Erickson.Eastern Han Dynasty Cliff Tombs of Santai Xian,Sichuan Province[J].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5(1-4).
    [13]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4]唐长寿.乐山崖墓和彭山崖墓[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5]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四川汉代石阙[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
    [16]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7]曾昭燏,蒋宝庚,黎忠义.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M].北京: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
    [18]罗二虎.长宁七个洞崖墓群汉画像研究[J].考古学报,2005(3).
    [19]于豪亮.记成都扬子山一号墓[J].文物,1955(9).
    [20]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中江塔梁子崖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21]Tang Changshou.Shiziwan Cliff Tomb No.1[M].Orientations,1997(9).
    [22]宋治民.四川中江县塔梁子M3部分壁画考释[J].考古与文物,2005(5).
    [23]郑岩.关于汉代丧葬画像观者问题的思考[M]//朱青生,主编.中国汉画研究:第二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旬邑发现东汉壁画墓[J].考古与文物,2003(3).
    [2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与墓葬考古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6]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1)由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四川彭山汉代崖墓》记录了20世纪40年代川康古迹考察团在四川彭山发掘的主要汉墓,但由于当时很多手稿及绘图已经遗失或逸散各处,图像资料并不完整。此件陈明达的手稿现存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2)中国画像石全集编委会编《中国画像石全集:四川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47页。
    (3)曾昭燏、蒋宝庚、黎忠义《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北京: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年,图版103。
    (1)黄晓芬《汉墓的考古学研究》,长沙:岳麓出版社,2003年,第90-93页。Jessica Rawson,The Eternal Palaces of the Western Han:ANew View of the Universe,Artibus Asiae,Vol.59,No.1/2(1999),p.6.Wu Hung,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p.126-136.
    (2)中国画像石全集编委会编《中国画像石全集:四川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46页。
    (3)刘志远、余德章、刘文杰《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83页。
    (1)龚廷万、龚玉、戴嘉陵《巴蜀汉代画像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图205-207。
    (2)高文《中国画像石棺全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年,第198页。
    (1)这种将墓主人的形象刻于墓门门扉之上的例子还见于四川曾家包汉墓。墓门的左右门扉上分别刻有墓主人夫妇和拜谒墓主人夫妇的人物。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画像石全集:四川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42页。
    (2)陈明达《崖墓建筑(上)---彭山发掘报告之一》,《建筑史论文集》第17辑,2003年,第86页。
    (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榆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与墓葬考古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104页。类似神木大保当M23墓门这样通过画面两端的日月形象和日月之间的出行场景来描绘升仙之路的现象非常普遍,仅神木大保当画像石墓群当中就有M2、M5、M16、M23和M24。另外,在更早期的西汉洛阳卜千秋墓中就已经绘有类似的升仙画面了。画面的两端分别是中心绘有金乌的太阳与中心绘有蟾蜍的月亮。太阳与月亮之间是由卷云纹铺就的由龙凤引导的升仙之路。墓主人正乘凤由太阳驶向月亮。洛阳博物馆《洛阳西汉卜千秋墓》,《文物》1977年第6期。
    (2)罗二虎《长宁七个洞崖墓群汉画像研究》,《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第280页。
    (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三台县文物管理所《三台郪江崖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图版162、290。
    (2)Lydia Thompson,The Yi’nan Tomb:Narrative and Ritual in Pictorial Art of the Eastern Han(25-220 C.E.),Ph D thesis,New York University,1998,pp.155-162.Thompson指出,这样的中心立柱加斗栱的结构将整个墓室置于宇宙方位之中,而高大的柱子和斗栱象征着通向仙境的昆仑山。
    (3)Susan Erickson,Eastern Han Dynasty Cliff Tombs of Santai Xian,Sichuan Province.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5(1-4),p.425.《山海经》中的相关引文“其上多丹木......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参见《山海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8页。
    (4)何志国《四川绵阳河边东汉崖墓》,《考古》1988年第3期,图4。
    (5)关于西王母形象的历史及“胜”的意义,详见Elfriede Knauer“,The Queen Mother of the West: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Prototypes on the Iconography of the Taoist Deity”,in Victor Mair(ed.),Contact and Exchange in the Ancient World,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6,pp.62-115.
    (6)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三台县文物管理所《三台郪江崖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图版290。
    (7)陈明达《崖墓建筑(上)---彭山发掘报告之一》,《建筑史论文集》第17辑,2003年,第68页。
    (8)唐长寿《乐山崖墓和彭山崖墓》,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6页。
    (1)关于“胜”这一符号在四川崖墓中出现的意义,详见巫鸿《地域考古与对五斗米美术传统的重构》,载巫鸿《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431-455页。巫鸿在文中指出“胜”这一代表西王母的符号可能与崖墓墓主人的早期道教信仰有关。
    (2)例如,四川彭山李家沟M555崖墓的墓门门楣正中刻有双龙衔璧的图像。陈明达《崖墓建筑(上)--彭山发掘报告之一》,《建筑史论文集》第17辑,2003年,第68页。
    (3)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3页。
    (4)中国画像石全集编委会编《中国画像石全集:山东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36页。
    (5)罗二虎《长宁七个洞崖墓群汉画像研究》,《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第280页。
    (6)龚廷万、龚玉、戴嘉陵《巴蜀汉代画像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图43。
    (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四川中江塔梁子崖墓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第9期,第8页。
    (1)Kim Dramer:Between the Living and the Dead:Han Dynasty Stone Carved Tomb Doors,Ph D thesis,Columbia University,2002,p.1.Kim Dramer认为画像中门前放置的几案上摆放的是祭祀谷神中用的谷物。而《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的作者虽也认为此画像为祭祀场景,但认为几案上摆放的是简册。曾昭燏、蒋宝庚、黎忠义《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北京: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年,第13页。
    (2)四川大学历史系78级考古实习队《四川长宁七个洞东汉纪年画像崖墓》,《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5期。
    (3)关于“社稷”和“玄武”神符的定名详见罗伟先《对长宁“七个洞”石刻画中的两种符号的试释》,《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3期。罗伟先主要通过符号的形状对其进行释义。“社稷”符号形似蜿蜒的江河所环绕成的九州,且其中所环绕的九个点恰似九点星辰,正好成为《甘石星经》中所说的“天田星”的结构。由此,这一符号具有了作为社稷之神象征的基本条件,既有九州之形,又有百谷之灵,代表土神和谷神的含义十分明显。而“玄武”符号形似四神中龟蛇合体的玄武之神,且此符号曾与朱雀图案一同发现在东汉墓室中两两对应的画像砖上,恰好构成南朱雀北玄武的四神方位。
    (4)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中江塔梁子崖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图版85、86。
    (5)同(4),第24页。
    (6)同(4),第26页。
    (1)陈明达在20世纪40年代参与四川彭山地区的考古发掘时,发现墓外有一部分山被人为地凿为平地,形成为一片狭长的场地。他认为这是用于祭祀的场所,并称之为“坛”。“坛”之后还开凿有“穿”,用于摆放祭祀时所用祭物。关于在墓前设坛祭祀的传统,他引用了《后汉书·郡国志》中的文字:“仲尼墓在鲁城门北便之外泗水上,去城一里,葬地盖一顷,墓坟南北十步,东西十三步,高一丈二尺。墓前有瓴甓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参见陈明达《崖墓建筑(上)---彭山发掘报告之一》,《建筑史论文集》第17辑,2003年,第71-73页。
    (2)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中江塔梁子崖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图版16。
    (3)同(2),图版48。
    (4)同(2),图版61。
    (1)郑岩和莉迪亚·汤普森(Lydia Thompson)都注意到汉代画像石墓的画面内容和布局很可能是从墓主人作为观者在墓中的视角设计的。墓主人一般葬于墓室后部的棺室之中。假设墓主人在墓中仍然可以观看墓室中的画像,并对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生活有所需求,那么墓室中的画像就不仅需要从入口处向内部审视,还需要从墓室后部的棺室位置,由内向外审视。以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为例,墓主人葬于墓室后部的棺室之中。莉迪亚·汤普森(Lydia Thompson)利用计算机制作了此画像石墓的复原三维模型,并试着从墓主人所在的位置从墓室后部的棺室向前室“望”去,结果发现看到的墓室四壁和门梁上画像的方向、题材和布局都和事前假定的墓主人的“目光”是一致的。郑岩《关于汉代丧葬画像观者问题的思考》,《中国汉画研究》(第二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0-51页。Lydia Thompson:The Yi’nan Tomb:Narrative and Ritual in Pictorial Art of the Eastern Han(2-220C.E.),Ph D dissertation,New York University,1998,pp.207-211.
    (2)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中江塔梁子崖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30页。
    (3)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四川汉代石阙》,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图版67。
    (4)同(3),图版77。
    (1)《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上册),第12页。
    (2)雅安市文物管理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雅安汉代石刻精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6页。
    (3)高文《中国画像石棺全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年,第348页。
    (1)“半启门”图像自汉代以来在历代美术作品中含义的探讨,参见郑岩《论“半启门”》,《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3期。在搜集整理东汉时期四川墓葬中出现的“半启门”图像方面,参见盛磊《四川“半开门中探身人物”题材初步研究》,《中国汉画研究》(第一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高文《中国画像石棺全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年,第248页。
    (1)高文《中国画像石棺全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年,第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