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美学的意义生成与文学研究方法的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pace Aesthetics and New Approaches to Literary Studies
  • 作者:裴萱
  • 英文作者:PEI Xuan;
  • 关键词:空间美学 ; 文学研究 ; 文学形象 ; 空间并置 ; 符号
  • 中文刊名:YSHX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 机构: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云南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2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项目号:17ZDA269);;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方法论转型”(项目号:2016CWX02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项目号:2017T100527)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YSHX201901028
  • 页数:8
  • CN:01
  • ISSN:53-1001/C
  • 分类号:184-190+193
摘要
空间美学全方位地建构起有关"空间"的、立体化的、共识性的知识生产模式和阐释方式,从而给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方法策略,并形成一种关于"文学"的空间美学理论。从内容的角度而言,空间美学改变了文学活动中对"场所""空间"等被动机械的表达,而是将其修正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本体存在。空间形象可界定三种类型:其一是对现实空间的"再现";其二是主体的精神空间和现实空间的意向性"融合";其三是主体精神空间的释放。这三者构成完整的空间形象谱系。从文学形式的角度而言,空间美学调整了文学叙事中"空间"仅作为"场景""背景"的存在策略,而是将空间纳入到推动文本叙事的核心要素,"空间并置"与"空间隐喻"共同构成空间介入文学形式的重要表征因素。空间美学给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论策略。
        Space aesthetics had constructed a comprehensive and common mod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bout "space"in an all-round way,thus providing a new method and strategy for literary research and forming a kind of space aesthetics theory about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space aesthetics changes the expression of passive machinery such as"place"and"space"in literary activities,and corrects it to the ontological existence with unique aesthetic value. Space image can be defined into three types: first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 space; the second as the intentional"fusion"of the subject's spiritual space and realistic space; and the third as the release of the subject's spiritual space. These three parts constitute a complete spectrum of spatial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form,space aesthetics adjusts the existence strategy of "space"in literary narration only as "scene"and "background",but includes space into the core elements that promote text narration. Space narration"and space metaphor jointly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al factors of spatial intervention in literary form. Space aesthetics provides a new knowledge resource and methodology strategy for literary research.
引文
(1)[美]爱德华·W.苏贾:《第三空间》,陆扬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5页。
    (1)Franco Moretti.Atlas of the European Novel,1800-1900.London:Verso,1998,pp.3-7.
    (2)[苏联]巴赫金:《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巴赫金全集》(第3卷),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74页。
    (3)[挪威]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第1页。
    (1)[挪威]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第19页。
    (2)[法]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张逸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5页。
    (1)[阿根廷]博尔赫斯:《阿莱夫》,王永年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47-148页。
    (2)《金刚经·心经》,赖永海主编,陈秋平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112页。
    (3)(宋)双岭化禅师:《五灯会元》(卷17),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136页。
    (4)[美]爱德华·W.苏贾:《第三空间》,第72页。
    (5)[英]V.S.奈保尔:《幽黯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第30页。
    (1)林秀清:《诗画结合的新小说》,克劳德·西蒙:《弗兰德公路·译本前言》,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年,第3页。
    (2)[美]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5页。
    (3)[阿根廷]博尔赫斯:《永生》《阿莱夫》,王永年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9页。
    (4)[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491页。
    (1)Jung Carl Gustav.Memories,Dreams,Reflections.New York:Vintage Books,1965,pp.158-161.
    (2)[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原理》,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第243页。
    (3)[意]维柯:《新科学》(上册),朱光潜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200-201页。
    (1)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页。
    (2)[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5页。
    (3)[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刘北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1页。
    (4)简政珍:《放逐诗学(摘录)---台湾放逐诗学初探》,《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年第2期。
    (5)杨炼:《因为奥德修斯,海才开始漂流》,《天涯》1998年第2期。
    (6)(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19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