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正音”观念与正音标准问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raditional Chinese Concept of Standard Pronunciation and Pronunciation Standard
  • 作者:曾晓渝
  • 英文作者:ZENG Xiaoyu;
  • 关键词:汉语史 ; 正音 ; 读书音 ; 口语音 ; 雅音
  • 英文关键词: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standard pronunciation;;literary pronunciation;;spoken pronunciation
  • 中文刊名:GHYY
  • 英文刊名: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 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古汉语研究
  • 年:2019
  • 期:No.122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华夷译语’的汉藏语历史研究”(项目编号14ZDB094)
  • 语种:中文;
  • 页:GHYY201901010
  • 页数:10
  • CN:01
  • ISSN:43-1145/H
  • 分类号:74-82+106
摘要
汉语自先秦时期就存在超方言的"雅言",历代文人的"正音"观念根深蒂固。由于古代读书音与口语音双重并行,而"正音"却所指模糊,由此导致汉语史学界"正音"标准问题一直存在争论。现代学者研究古代韵书的基础音,须明了当时读书音以及雅俗口语音的交错关系,避免以今律古,以利合理解释汉语语音的历史发展。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 common language of Han nationality in pre-Qin dynasty, the concept of standard pronunciation is deep-rooted in ancient scholars. It is different between literary pronunciation and spoken pronunciation in ancient tim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standard pronunciation" mixed literary pronunciation with spoken pronunciation, thus leads to an academic debate on the standard pronunci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Modern scholars must understand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 literary and spoken language when they study the basic phonology of ancient rhymes, so as to reduce the doubt and help to expla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onology correctly.
引文
陈晓2018《基于清后期至民国初年北京话文献语料的个案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寅恪1949《从史实论切韵》《(岭南学报》第9卷第2期),《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高本汉1953《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聂鸿音译),济南:齐鲁书社1987。
    郭力2003《古汉语研究论稿》,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何九盈2015《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语文转向》,北京:语文出版社。
    洪诚选注1982《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甲柏连孜1881《汉文经纬》(姚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金尼阁1626《西儒耳目资》,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影印出版。
    李新魁1980《论近代汉语共同语言的标准音》,《语文研究》第1期。
    李新魁、麦耘1993《韵学古籍述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利玛窦金尼阁1610/1983《利玛窦中国札记》,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何兆武校,北京:中华书局。
    六角恒广1988《中国语教育史の研究》,东京:日本東方书店。
    鲁国尧2007《研究明末清初官话基础方言的廿三年历程——“从字缝里看”到“从字面上看”》,《语言科学》第2期。
    麦耘、朱晓农2012《南京方言不是明代官话的基础》,《语言科学》第4期。
    宁忌浮2003《洪武正韵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宁忌浮2009《汉语韵书史·明代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宁忌浮2016《汉语韵书史·金元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平田昌司2016《文化制度和汉语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兆鹏2004《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邢公畹1982《汉语方言调查基础知识》,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薛凤生1999《汉语音韵史十讲》,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杨耐思1981《中原音韵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杨亦鸣1992《李氏音鉴音系研究》,太原: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远藤光晓2015《近150年来汉语各种方言里的声调演变过程——以艾约瑟的描写为出发点》,载远藤光晓、石崎博志主编《现代汉语的历史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曾晓渝、刘春陶2010《〈切韵〉音系的综合性质再探讨》,《古汉语研究》第1期。
    曾晓渝2014《〈西儒耳目资〉音系基础非南京方言补证》,《语言科学》第4期。
    曾晓渝2015《修改本〈韵籁〉内容初探》,远藤光晓、石崎博志主编《现代汉语的历史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曾晓渝2016《明代南京官话性质考释》,《语言科学》第2期。
    曾晓渝2018《〈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方言》第3期。
    张琨1979《切韵的综合性质》,载《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室。
    张维佳、郭书林2011《〈西儒耳目资〉的异读》,载张渭毅主编《汉声——汉语音韵学的继承与创新》(上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张卫东2014《论与南京话、明代官话历史相关的几个问题》,《中国语言学》第七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玉来1999《韵略易通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张玉来2010《〈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古汉语研究》第2期。
    张玉来2012《〈中原音韵〉所依据的音系基础问题》,《语言研究》第3期。
    周祖谟1966《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载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宋)陈彭年等《宋本广韵》(张氏泽存堂本),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
    (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与《师友谈记》《曲洧旧闻》合订),北京:中华书局,2002。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载《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明)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清)顾炎武《日知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清)潘耒《类音》遂初堂藏板,国立北京大学藏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清)裕恩《音韵逢源》,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