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实践与整合效应研究——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Integration Effect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in the New Era:Taking Mudanjiang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 作者:彭谦 ; 程志浩
  • 英文作者:Peng Qian;Cheng Zhihao;
  • 关键词:牡丹江 ; 民族团结 ; 进步创建活动 ; 整合效应
  • 中文刊名:XN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1-31
  • 出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年:2019
  • 期:v.40;No.331
  •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18JZD054);; 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CXTD01);;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项目(17M03JK203)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NZS201903003
  • 页数:7
  • CN:03
  • ISSN:51-1671/C
  • 分类号:18-24
摘要
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总的政策之一,深入广泛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指导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自身现实基础上,逐步探索出符合其发展的工作机制,整合了"教育"与"宣传"、"经济结构调整"与"民族团结"、"社区街道工作"与"治理主体能动性"等方面,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引文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Z].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罗宇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10-02.
    [3]本报评论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N].光明日报,2017-03-11.
    [4]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5]张晓松.筑就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4-09-28.
    [6]金炳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实践的内涵、历程和特点[N].中国民族报,2017-08-25.
    (1)本数据由牡丹江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提供,截止时间为2018年4月3日。
    (2)数据来源于《牡丹江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汇报》,中共牡丹江市委、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18年5月。
    (3)数据来源于《牡丹江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汇报》,中共牡丹江市委、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18年5月。
    (4)数据来源于《牡丹江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汇报》,中共牡丹江市委、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18年5月。
    (5)本数据由牡丹江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提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