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定租金契约优于分成契约——兼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空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Fixed Contracts Are Better than Shared Contracts
  • 作者:马彦丽
  • 英文作者:MA Yanli;
  • 关键词:农地股份合作社 ; 定契约 ; 分成契约 ; 农业共营制
  • 英文关键词: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Fixed contract;;Sharing contract;;Agriculture common management system
  • 中文刊名:NJWT
  • 英文刊名: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 机构:河北经贸大学农民合作社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3-23
  • 出版单位:农业经济问题
  • 年:2019
  • 期:No.471
  •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困境与制度创新”(编号:HB18YJ041)
  • 语种:中文;
  • 页:NJWT201903012
  • 页数:13
  • CN:03
  • ISSN:11-1323/F
  • 分类号:109-121
摘要
在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将建立合作社与农民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作为重要课题,"定收益+浮动分红"式的分成契约成为合作社的核心制度安排。然而,实践中,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分成契约被定租金契约广泛替代,引发对农地股份合作社制度有效性的争论。本文从两个层面讨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租金契约安排:一是在土地出租人与承租人作为自然人的层面上,基于张五常和巴泽尔的交易成本分析框架,认为在当今中国农业生产约束条件下,由于政府投资土地改良、货币地租普及、技术进步和农业保险的发展以及有效控制契约中的相关属性,使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定契约成为优于分成契约的制度安排;二是在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层面上,考虑大量兼业小农参股合作社以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政策,认为由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完整以及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权缺乏竞争市场,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可能性很小。农地股份合作社应当放弃不切实际的功能定位,优先选择定租金契约,并把服务内容限定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租地契约执行、管护农地资源等方面。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the "fixed-income +floating dividend " type of shared contract has become the cor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cooperatives. However,in practice,the shared contract of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was widely replaced by fixed rents,which led to the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armland shareholding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ntal contract arrangement of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from two levels: First,at the level of land lesser and lessee,based on the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framework of Zhang Wuchang and Barzel,it is considered that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fixed contracts are better than shared contracts; Second,at the level of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cooperatives,due to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the incompleteness of farmer's land contracting rights and the lack of a competitive market for cooperative management rights,the pos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cooperatives is very small.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should abandon their unrealistic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direct interventions and unnecessary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operators,limit the service content to the protection of farmers’right to land contractual management,guarant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ase agreements,and management of farmland resources.
引文
1.Cheung,S.N.S.Theory of Share Tenancy with Special Application to Asian Agriculture and the First Phase of Taiwan Land Reform.International Affairs(S0020-5850),1969,47(1):229
    2.Barzel,Y.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罗必良.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与启示.社会科学家,2015(5):7~12
    4.孙中华,罗汉亚,赵鲲.关于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经济问题,2010(8):30~35
    5.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发展调查.管理世界,2003(11):87~97
    6.钱忠好.外部利润、效率损失与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创新.江海学刊,2007(1):88~92
    7.陈会广,钱忠好.土地股份合作制中农民土地财产的剩余权与退出权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11,25(7):19~24
    8.张晓山.有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评论.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5):28
    9.周晟.南通市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调查与思考.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8):40~42
    10.杨万宁.冀州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唱主角.衡水日报,2015-04-28:A01
    11.高海.农地入股合作社的组织属性与立法模式---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名实不符谈起.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83~92
    12.倪美丹,张亿钧,刘从九.探析土地股份合作社“定收益+浮动分红”利益分配机制.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36~38
    13.杜静.江苏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简析.江苏农村经济,2011(4):45~46
    14.王曦.关于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以江苏地区为例.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414~419
    15.诸培新,钦国华,仲泽.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与区域差异研究---基于苏州和宿迁两地的调查.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370~374
    16.张笑寒,杜静.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新动向与出路---以江苏省为例.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0):999~1002
    17.罗必良,何一鸣.博弈均衡、要素品质与契约选择---关于佃农理论的进一步思考.经济研究,2015,50(8):162~174
    18.钱加荣,月英,陈阜,邓祥宏.我国农业技术补贴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研究---以秸秆还田补贴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2):165~171
    19.周应恒,胡凌啸.农业投入的财政核算:2010~2015年.改革,2016(8):87~97
    20.刘颖娴,周维松,王勇.四川省崇州市杨柳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的运营机制及思考.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3):49~51
    21.刘成良,孙新华.精英谋利、村社托底与地方政府行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双重逻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3):33~41
    22.邵科.土地股份合作实现多方共赢---记四川省成都崇州市青桥土地股份合作社.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8):20~21
    23.刘灿,黄城.新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成及治理机制---基于四川崇州调研案例的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2):44~50
    24.申云,贾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作用及其内部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崇州“农业共营制”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16(8):55~66
    25.翟林瑜.从代理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经济研究,1995(2):23~30
    26.薛爱国.国有企业承包制的历史局限.龙江社会科学,1994(2):15~18
    27.刘以安,陈海明.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江海学刊,2003(3):194~198
    28.党国印.论农村集体产权.中国农村观察,1998(4):3~11
    *有人将农地股份合作社农民的收入来源概括为“三金”:即租金、股金、薪金(指务工收入),以“三金农民”凸显股份合作的优越性。问题的争议在于:租金和股金可能是冲突的,二者只能取其一;或者为了获得浮动分红,就会适当降低定租金的部分。作为雇工的“薪金”在农业规模经营中是有限的。实际上,中国实现规模经营的首要特征就是以资本替代劳动,农地流转以后能够找到务农工作的人数不仅有限而且不稳定。至于非农务工的收入则与股份合作社无关
    **本文沿用张五常的观点,认为分成契约核心是租金与产出相联系,按总产出的比例分配(见《佃农理论》P. 59)。因此,定量的粮食按当年价格折算为货币是定租金契约
    *笔者认为,张笑寒等(2015)所说“成员承包经营型”只是承包人是入股的社员之一,也应该划入“内股外租”类型
    **罗必良等(2015)放宽私产竞争的前提,将因规避风险而额外支付的风险费用转换为交易费用作为契约选择的约束条件,沿用“税收—对等”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1)张五常.佃农理论.中信出版社,2000:55
    *张五常认为,用风险规避解释契约选择的原因,其困难在于无法解决风险的衡量问题。经济学家通常用收入的方差的大小来衡量风险的大小,但是存在几个逻辑问题:一是时间点的选择可能影响收入方差的大小;二是已知收成的收入方差的话,是否还有风险是个问题;三是从一人独占产品到多人分成并不能降低收入的方差;四是很难判断一个人的风险态度到底是风险厌恶的还是风险偏好型。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导致用风险规避来解释契约选择的基础变得不牢靠。张五常.经济解释.中信出版社,2014
    *张五常(1969)将其称为合约的结构,并探讨了租约的长短、定契约是否存在免责条款等情况
    **但他明确指出这种高出的部分可以看作是对地主承担风险以及付出监督成本的回报,再次强调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并不取决于契约的形式,而取决于其拥有的土地量的多少***由于独占所有权损失了专业化分工带来的高效率,在中国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模式正逐步被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模式所取代。另外,由于农业劳动监督的困难,定工资契约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使用。这两种契约在本文中主要作为参照组而存在
    *1982-1997年为第一轮土地承包期,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实行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确定农户的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请注意,合作社经营资金的来源以及合作社到底是经理人还是理事会做出经营决策是有些含混不清的,矛盾可能源自理想和实践的冲突,我们姑且按照官方的叙事口径来理解其运作模式
    **邵科(2016)提到“合作社的可分配利润(扣除了给予农户的农地保底收益)按照1∶2∶7的方式分红”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在他的文章中,该合作社农地的保底收益已经是250公斤/亩稻谷,折合约600元/亩,再分配70%的可分配利润给农户会使土地收益太高。除了“除本分红”模式,还有两种利益分配方案:一是“保底+分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除去约定的农户保底收益以后,剩余部分按照2∶3∶5的比例分配,20%归合作社,30%用作社员土地入股分红,50%用于支付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佣金;二是“佣金+超奖短赔”,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约定向农业职业经理人支付管理每亩土地的佣金,同时以约定目标产量为基准,超出部分作为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奖励,不足部分由农业职业经理人赔偿。这两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一样,都属于分成契约
    *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属于雇工,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承担亏损也是一个疑问
    *这个分配比例中有两个有争议的话题:一是农户获得了全部土地收益和政府补贴的50%作为地租,这样高的地租会对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有待考察;二是职业经理人仅仅凭借打工、不投入任何资本就可以获得35%的收入,合作社资本投入的回报在哪里?令人非常疑惑
    **从当地的情况看,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没有想象的大。笔者调研的合作社,由于大规模购买的经济性每亩地可以节约50元左右的成本(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和机械化作业),增产0~50公斤左右。能否增产视经营水平而定,小农户的优势在于精耕细作,规模经营的优势在于率先使用了优良品种,二者产量实际上差别不大,有职业经理人提到,如果不是率先采用良种,其亩产量是比不上小农户的。门秀琴(2013)提到,根据2011年对崇州市43个由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种植水稻产量调查统计,其水稻亩产平均578公斤,当时崇州市的平均水平为532公斤,四川省为519公斤。不过,这个样本量很小,是否真的存在明显的产量增加还需进一步研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