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远程视频庭审规程的构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ules and Procedures for Criminal Remote Video Trials
  • 作者:潘金贵 ; 谭中平
  • 英文作者:Pan Jingui;Tan Zhongping;
  • 关键词:刑事 ; 庭审形式 ; 远程视频 ; 庭审规程
  • 中文刊名:FLS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 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08
  • 出版单位:法律适用
  • 年:2019
  • 期:No.426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刑事庭审质证规则”(16XJA82000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19年度学生科研创新博士研究生项目“人民法院刑事远程视频庭审规程研究”(FXY2019017)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FLSY201909007
  • 页数:12
  • CN:09
  • ISSN:11-3126/D
  • 分类号:59-70
摘要
刑事远程视频庭审能够有效提高庭审效率,但能否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值得深入研究。远程视频庭审符合直接言词原则的基本要求,创新了庭审形式,但目前缺乏庭审规则和技术标准,可能影响审判的公正性。应通过准确划定案件适用范围、规范程序启动方式、规范庭前准备工作、规范庭审诉讼活动、明确庭审效力和救济渠道及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等方式确保刑事远程视频庭审活动的公正、高效、规范。
        
引文
[1]“温岭:庭上庭下‘脱虚向实’”,载《人民法院报》2017年8月15日第6版。
    [2]“逾半刑案远程视频庭审”,载《南方日报》2012年10月17日A07版。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59条规定:“当事人双方可就开庭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准许。经当事人双方同意,可以采用视听传输技术等方式开庭”。
    [4]孙伟杰:“远程视频审判方式的反思与完善——以刑事速裁程序为视角”,载《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5]此处的比例是指在适用远程视频庭审的案件中,开庭并当庭宣判的案件比例。本表中开庭未当庭宣判及其他情形的比例也是指在适用远程视频庭审的案件中的占比。
    [6]见《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25条。同时,该规则第1条明确规定,同时,规则是根据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制定。
    [7][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8]侯学宾:“我国电子诉讼的实践发展与立法应对”,载《当代法学》2016年第5期。
    [9]宋英辉、李哲:“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之比较”,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5期。
    [10]宗玉琨译注:《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第31、107、108、190页。
    [11]李昌盛:“刑事庭审的中国模式:教化型庭审”,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2][意]切萨雷·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63页。
    [13] Federal Rules of Criminal Procedure 2015,Rule 43. Defendant's Presence,(B)...(2)Misdemeanor Offense. The offense is punishable by fine or by imprisonment for not more than one year, or both, and with the defendant's written consent, the court permits arraignment, plea, trial, and sentencing to occur by video teleconferencing or in the defendant's absence.
    [14]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Rules of Procedure and Evidence, Rule 124.
    [15]付雄、叶三方:“论远程审判的适用规则——克服远程审判之不足的制度设计”,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第4期。
    [16]参见S省E县法院《关于远程视频开庭实施细则(试行)》。
    [17]参见马长山:“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法律变革”,载《法学研究》2018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