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孔子正名思想的内在缺陷及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乔敏 ; 刘永强
  • 关键词:孔子 ; 正名 ; 内在缺陷 ; 启示
  • 中文刊名:XJJB
  • 英文刊名:New Economy
  • 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0
  • 出版单位:新经济
  • 年:2019
  • 期:No.518
  • 语种:中文;
  • 页:XJJB201904014
  • 页数:6
  • CN:04
  • ISSN:44-1474/F
  • 分类号:74-79
摘要
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奴隶制社会即将走向崩溃,"名实相怨"现象愈发严重。孔子主张以正名为首要任务,依从《周礼》,达到"正政"的目的。但是,以"周礼"为标准的正名方法存在缺陷,不适应实际需求,因而未被当时的诸侯国君采用。其后的荀子和韩非子依照社会实际分别对正名思想进行改造,受到重视得以施行。现今社会存在着与春秋战国相似的名实混乱现象,可以从孔子正名主张以及后续荀子和韩非子的改造中获得启示,在"正名以正政"的过程中以实践为标准,因时而变,随事而制。
        
引文
[1]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16、9.
    [2]胡适.先秦名学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7、148-149.
    [3]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1.
    [4]翟锦程.先秦名学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14-20、4-7.
    [5]温公颐,崔清田主编.中国逻辑史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32.
    [6]高树藩.中文形音义综合大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5:203.
    [7]曹峰.中国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7:67.
    [8]苟东峰.孔子正名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12.
    [9]张晓芒,董华.孔子“正名”思想的逻辑观评价[J].云南社会科学,2010(2):56-59.
    [10]曹峰.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形名”论、“正名”论、“名实”论[J].社会科学,2005(12):109-120.
    [11]孙中原.中国逻辑学[M].台北:水牛出版社,29,转引自李贤中.孔子“正名”思想现代意义[A].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C],2012:119-128.
    [12]温公颐.先秦逻辑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321.
    [13]崔平.老师与大师——中国“学术大师”确认潜规则的现代破产与未来显规则[J].学术界,2009(4):112-117.
    [14]崔清田.名学与辩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42.
    (1)佾,古代乐舞,八人为一行,即一佾。依照礼制,天子为八佾,诸侯为六佾,大夫为四佾。季氏为鲁国大夫,应该使用四佾,然而却僭越礼制,使用八佾,这在力图恢复周礼的孔子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故孔子怒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1)韩非子在多重意义上使用“名”和“实”,但一般来说,都是以一般性质的“名实”为基础,例如,言与事,官职与官位等。事实上,他们都属于名实关系的范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