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刑法规制检视与调试——以涉黑犯罪与腐败犯罪的一体化治理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spection and Adjustment of Criminal Law Regulation of Underworld Organizations ‘Protective Umbrella'——Centering on the Integrated Governance of Underworld Crimes and Corruption Crimes
  • 作者:徐永伟
  • 英文作者:XU Yong-wei;College for Criminal Law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扫黑除恶 ; 保护伞 ;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 腐败犯罪 ; 特别从宽
  • 英文关键词:crime elimination;;protective umbrella;;crime of harboring and conniving underworld organization;;corruption crime;;especially leniency
  • 中文刊名:BJSK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5-13
  • 出版单位:北京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193
  • 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之实证研究”(CLS(2016)Y02)
  • 语种:中文;
  • 页:BJSK201905001
  • 页数:11
  • CN:05
  • ISSN:11-1105/C
  • 分类号:6-16
摘要
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之惩治具有根源性的治黑价值,能有效破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屡治不绝。然而,刑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其"保护伞"的规范惩治并不能实现两者的一体化治理,"保护伞"的规制反而成为一种涉黑犯罪治理中的概率性事实,这使得上述治黑价值的实践意义大打折扣。因此,在"保护伞"惩治模式上有必要完成由"功能性评价转向合作性评价"、"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型评价转向渎职性评价"、"重视包庇型‘保护伞’转向凸显纵容型‘保护伞’"、"分离型量刑转向对照型量刑"的调试,实现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保护伞"惩治上的有机联结,进而促成涉黑犯罪与腐败犯罪的一体化治理。
        The punishment of the ‘protective umbrella' of the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has the root valu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ule of law,and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seriousness of the crimes of organized crimes of the underworld. However,the Punishment of the Criminal Law on the crime of organized crime and its ‘protective umbrella ' cannot achieve the integrated governance of underworld crimes and corruption crimes. The regulation of ‘protective umbrella ' is a probabilistic fact of organizing governance of the underworld,which reduc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bove-mentioned realistic value greatly. It is necessary to shift from ‘functional evaluation to cooperative evaluation'to ‘protec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order-type evaluation to dereliction of duty'and ‘focus on shelter-type'protection umbrella to highlight the indulgent ‘protective umbrella' and ‘the separation of sentencing to the control of sentencing'to complete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and its "protective umbrella"punishment,which can achieve a reason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and its "protective umbrella "punishment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governance of black crimes and corruption crimes.
引文
[1]《通知》规定: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将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作为执纪审查重点,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现的“保护伞”问题线索优先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尤其要抓住涉黑涉恶和腐败长期、深度交织的案件以及脱贫攻坚领域涉黑涉恶腐败案件重点督办。《通知》还指出:对涉黑涉恶问题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要有坚决的态度,无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特别是要查清其背后的“保护伞”,坚决依法查办,毫不含糊。
    [2]康均心.“1.01”专案:树立法治新常态下办理涉黑案件的标杆[J].楚天法学,2015(3).
    [3]谢宏.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和特征[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1).
    [4]刘宪权,吴允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司法认定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犯罪研究,2002(1).
    [5]参见河南省纪委监委:《河南省纪委通报6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例》,http://henan.qq.com/a/20180809/005030.htm;山东省纪委监委:《山东省纪委监委通报3起基层党员干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典型问题》,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ROANGVG0514GKDI.html;贵州省纪委监委:《贵州通报5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http://www.ccdi.gov.cn/special/jdbg3/gz_bgt/sffbwt_jdbg3/201807/t20180730_176619.html;辽宁省纪委监委:《辽宁通报4起涉黑涉恶“保护伞”典型问题》,http://www.ccdi.gov.cn/yaowen/201809/t20180917_179823.html;内蒙古纪委监委:《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5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典型案例》,http://nm.people.com.cn/GB/n2/2018/0815/c196667-31937845.html.
    [6]陈世伟.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新型生成及法律对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7]实际上,在规范刑法学上,“保护伞”的称谓并非是个严谨的刑法概念,而是带有一定政治性、社会性、惯常性的描绘性用语。在规范层面上,“保护伞”就是指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
    [8]《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之前,本罪的规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八)》修改后,本罪的规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9]《高法解释》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4个特征,其中之一即为: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
    [10]《立法解释》列举的4个特征为:(1)(组织性特征)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2)(经济性特征)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3)(行为性特征)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4)(非法控制特征)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11]陈婉婷.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认定[J].当代法学,2003(3).
    [12]金泽刚,李炳南.上海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思考——基于十四个已决案例的实证分析[J].法治研究,2014(2).
    [13]张翔,李康震.广东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调查研究——基于已判刑的25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考察[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3).
    [14]靳高风,武博.重庆市涉黑职务犯罪研究报告[J].中国检察官,2011(7).
    [15]孙应征,逄锦温.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认定[J].人民司法,2002(1).
    [16]对此,王作富教授就曾指出:“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时候一定要去查一查、挖一挖,如果没有这条限定(即保护伞)可能就不查不问了。”
    [17]刘沛等.涉黑犯罪“保护伞”认定应注意的两个问题[N].检察日报,2010-09-29.
    [18]比如深圳罗湖区检察院起诉的李成录、杨旭勇团伙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案。2001年9月13日,罗湖区法院一审判决认定构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12月14日,深圳市中级法院二审判决撤销了这一罪名。深圳市中级法院的判决中称,因缺少“保护伞”要件,故此案罪名不成立。多起类似案件的出现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也导致了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中意见对立的紧张气氛。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与最高人民法院协商未果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报告,认为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突破了刑法条文的原本含义,提出作立法解释的要求。
    [19]李林.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司法认定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0]周光权.黑社会性质组织非法控制特质的认定——兼及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团伙的区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3).
    [21]陈世伟.黑社会性质组织基本特征的实践展开[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2]疏义红.“腐恶同除”培育立体社会公正[N].人民法院报,2018-01-26.
    [23]黄立.“保护伞”研究[J].河北法学,2005(8).
    [24]张应立,殷东伟.论腐败与黑社会[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11).
    [25]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使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查禁而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或者阻挠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查禁等行为。
    [26]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放纵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即明知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而放纵、宽容,对之听之任之,放任不管,不予制止,不加查处。
    [27]朱本欣,梁健.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认定[J].法学评论,2008(1).
    [28]贾宇,舒洪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分析[J].现代法学,2005(1).
    [29]Adriana Magdalena Sandu,Mirela Loredana Nitu.Corruption and Organized Crime[J].Contemporary Readings in Law and Social Justice,2013,5(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