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调控的回顾与展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China's Food Price Control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 作者:胡小平 ; 范传棋 ; 高洪洋
  • 英文作者:HU Xiao-ping;FAN Chuan-qi;GAO Hong-yang;
  • 关键词:粮食价格改革 ; 粮价政策 ; 粮价调控 ; 粮食安全
  • 中文刊名:SCSF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成都大学商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1-10
  • 出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45;No.23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国家粮食储备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18CJY037)
  • 语种:中文;
  • 页:SCSF201806007
  • 页数:7
  • CN:06
  • ISSN:51-1063/C
  • 分类号:25-31
摘要
以粮价市场化改革为主线来总结粮价政策变迁的轨迹,可以发现粮价调控的如下演变规律:第一,朝着市场化方向推进并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第二,沿着"国家强制干预"到"国家干预为主、市场调整为辅"再到"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干预为辅"的路径转变;第三,粮价调控手段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第四,粮价调控是为了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我国目前粮价调控陷入了向上调控无法缓解粮食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向下调控难以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两难境地,坚持深化粮价市场化改革、强调国家干预作为补充手段的重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充分利用"多元化"粮价调控方式,则是解决当前粮价调控困境所应该坚持的原则。
        
引文
[1]韩志荣,冯亚凡,等.新中国农产品价格四十年[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2]杨继绳.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实(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国家统计局农村统计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5[Z].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Z].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5[Z].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6]高小蒙,向宁.中国农业价格政策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7]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改革开放三十年[Z].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8]张晓涛,王扬.大国粮食问题:中国粮食政策演变与食品安全监督[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9]王双正.粮食流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J].财贸经济,2008,(11):111-124.
    [10]夏仲明.三十年粮改的回顾与思考[J].粮食问题研究,2008,(4):44-48.
    [11]兴庆.论新一轮粮改[J].管理世界,1998,(6):161-167.
    [12]徐德徽.对1998年粮改的理论研究[J].改革,1999,(6):62-70.
    [13]谢莲碧,张义佼.战略产业观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66.
    [14]范丹,范传棋,胡小平.替代品进口对中国玉米消费市场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7,(5):18-30.
    (1)粮价“双轨制”是指粮食价格的形成有两种形式,即合同订购的粮食价格由国家计划制定、其余部分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2)改革开放前在本文指1956年(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前夕。
    (3)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zgncggkf30n/2008—04/10/content_14814063.htm。
    (4)六种粮食平均价是指稻谷、谷子、玉米、高粱、大豆、小麦每50公斤加权平均统购价。
    (5)由于粮食收购价格大幅提高,而城市粮食销售价格基本保持不变,造成粮食收购价格高于粮食销售价格的局面,当时这部分价差以及粮食经营部门产生的费用由政府补足。1984年,四种贸易粮统购超购价格(以销售量为权重)为每50公斤21.67元,销售价为每50公斤12.98元,购销价格倒挂8.69元。详见: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页。
    (6)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将统购派购改为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由商业部门在播种季节前与农民协商签订定购合同,定购的粮食国家确定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原超购价),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如果市场粮价低于原统购价,国家仍按原统购价敞开收购,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该文件还对农产品流通进行了改革,规定农产品不再受原来经营分工的限制,实行多渠道直线流通,农产品经营、加工、消费单位都可以直接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农民也可以通过合作组织或建立生产者协会,主动与有关单位协商签订销售合同,任何单位都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除此之外,为缓解粮食过剩带来的库存压力,国家要求在山区25度以上的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该项政策成为1985年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7)1985年,中国粮食产量37910.8万吨,比1984年减产2819.7万吨,减产幅度6.92%。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0页。
    (8)1991年5月,国家将城镇居民口粮销售价格每50公斤提价10元,提价幅度67%;1992年4月,国家再次提高粮食销售价格,提价幅度43%。参见:罗丹、陈洁《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上海远东出版社2016年版,第584页。
    (9)这就是所谓的“保量放价”政策,即保留订购数量、收购价格随行就市。
    (10)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历史的跨越—农村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417-418页。
    (11)1997年8月6日国务院《关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购粮的通知》(国发[1997]27号,http://www.china.com.cn/law/flfg/txt/2006-08/08/content_7059566.htm。
    (12)“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指“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
    (13)2002年,中国玉米、小麦、稻谷进口配额分别为585、846.8、399万吨,2003年提高到652.5、905.2、466万吨,2004年至今一直保持720、963.6、532万吨,玉米、小麦、稻谷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最惠国关税为65%、普通国关税为180%。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资料《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整理得到,http://www.mofcom.gov.cn和http://www.ndrc.gov.cn。
    (14)为了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国家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核心思想是当市场上粮食价格低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将进入粮食流通市场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农民粮食。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以及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数据来均自于国家发改委网站,http://www.ndrc.gov.cn。其中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是以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平均价格,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是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平均价格。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