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牡丹石榴外植体褐变的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兰明 ; 刘艳芬 ; 高彦魁
  • 关键词:牡丹石榴 ; 聚乙烯吡咯烷酮 ; 外植体 ; 褐变 ; 因素
  • 中文刊名:JSNY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 出版日期:2016-10-20 17:08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6
  • 期:v.44
  • 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14236810D-8)
  • 语种:中文;
  • 页:JSNY201609052
  • 页数:3
  • CN:09
  • ISSN:32-1214/S
  • 分类号:193-195
摘要
褐变是影响牡丹石榴离体培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减轻牡丹石榴初代培养中的褐变问题,研究基本培养基类型、附加物、光照条件、继代周期、取材时间5种因素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黑暗处理对褐变的影响不明显;聚乙烯吡咯烷酮对褐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佳处理浓度为2.0 mg/L;4月下旬取带芽的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其褐变程度最轻;取材时间和转接次数对褐变的影响明显。
        
引文
[1]袁丽,高瑞昌,田永全.石榴营养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J].农业工程技术,2007,2(10):38-42.
    [2]王焕兴.牡丹石榴[J].落叶果树,2002,34(2):59-60.
    [3]黄剑华,王亦菲,周润梅,等.软籽石榴组培原种苗的诱导及快繁[J].上海农业科技,2002,32(6):16.
    [4]王雪婧.黄花石榴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
    [5]李佳娣.软籽石榴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1.
    [6]王菲,苑兆和,招雪晴,等.三白石榴再生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9):125-133.
    [7]张爱民,李佳娣,薛建平,等.降低软籽石榴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182-3183.
    [8]刘广甫,李洪涛,陈延惠,等.牡丹花石榴的茎尖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7,27(3):17-19.
    [9]刘玉芬,赵国强,曹庆芹,等.板栗短雄花序芽变的离体培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99-102.
    [10]王娟,田建保,贺小红,等.“金薄香”核桃组培中灭菌及防止褐变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3):290-292.
    [11]程世平,施江,史国安,等.黄连木茎段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38(10):110-113.
    [12]王立娅,方正,李英丽,等.蝴蝶兰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5):42-45.
    [13]杜研,李毅,马彦军,等.几种影响沙棘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因子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5):42-42.
    [14]刘艳芬,田春雨,孙晓梅.防止紫叶黄栌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试验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6,33(4):14-15.
    [15]田真,郭倩,曹满,等.牡丹组培鳞芽外植体最佳取材时期的研究[J].园艺学报,2014,41(增刊1):27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