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封赠制度对家庭伦理和家内秩序的构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nstructive Effect of Conferring System upon Family Ethics and Internal Family Order
  • 作者:孙健
  • 英文作者:SUN Jian;Centre for Overseas Sinology,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 关键词:封赠 ; 宋代 ; 家庭伦理 ; 家庭秩序
  • 英文关键词:conferring system;;Song;;family ethics;;family order
  • 中文刊名:BJSF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中心;
  • 出版日期:2017-01-25
  • 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7
  • 期:No.259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献与学术:宋代典籍海外流传与英语世界宋史研究”(13YJCZH15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欧美学界宋史研究的历史脉络研究”(14CZS015)
  • 语种:中文;
  • 页:BJSF201701014
  • 页数:8
  • CN:01
  • ISSN:11-1514/C
  • 分类号:137-144
摘要
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宋代封赠制度往往被视为孝道原则的一种实践,但在那个时代所承载的意义,实际上已远远超出"光宗耀祖"的范畴,体现着宋代立法者从理顺个体家庭内部关系入手,重建社会基本道德伦理秩序的制度性思考和尝试。宋代封赠制度诸多原则的变化与确定,都源于宋儒对制度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家庭伦理规范的认识的深化,源于"新儒学"对于家庭伦理的更深层次的思辨。借助制度的运行,这种理论上的思考被推广到社会实践中,用于构建宋儒理想化的家庭秩序。因此,通过对宋代封赠制度中体现的家庭伦理的考察,庶几得以从制度史研究的角度,展现"新儒学"对于"宋型家庭"的影响。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terminology,the conferring system in Song has always been treated as a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the significance of which in fact far reached out of what the term contains:it is no longer a category for"glorifying one's ancestors"but embodies an institutional concern and attempt to reconstruct the fundamental ethic order of the society by starting from interfering into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of a family.Many of the principles in relation to the conferring system came into being,owing to Confucian scholars'deep understanding of family ethics that dominated the imperial institution,and owing to"the New Confucianism"that pondered over family morality at a deeper level.Relying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such a ethic thinking was popularized to social practice,that is,Confucianist idealized family order.It follows that a study of the family ethics in the conferring system can to a large extent reveal the influence of"the New Confucianism"upon"the Song-styled famil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ng's political institution history.
引文
(1)迄今为止,关于封赠制度比较重要的论文有杜文玉:《五代叙封制度初探》,《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陈超:《明代品官命妇封赠制度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4期;徐乐帅:《中古时期封赠制度的形成》,《唐史论丛》,第10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2月版,第89-105页;吴丽娱:《光宗耀祖:试论唐代官员的父祖封赠》,《文史》,2009年第1期,并参见氏著:《终极之典---中古丧葬制度研究》,第12章“光宗耀祖---父祖封赠的唐宋实践”,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田禾:《唐代品官命妇封赠制试探》,《社科纵横》,2009年第2期;赵克生、刘群英:《明朝文官父祖封赠制度述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3期;郭艳艳:《宋代官员家庭外命妇封赠制度略论》,《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刘群英:《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赵东琳:《两宋王朝的西南少数民族封赠制度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参见邢铁:《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余靖:《武溪集》,卷一一,《制诰·百官妻》,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69册,第482页。
    (1)王珪:《华阳集》,卷三一,《外制·封百官妻制》,丛书集成初编本,第403页。
    (2)王弼注,孔颖达疏,李申、卢光明整理,绍纲审定:《周易正义》,卷九,《序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6、337页。
    (3)本小节受到邓小南:《“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周易·家人〉的阐发》的启发,载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97-123页。特此说明。
    (4)王弼注,孔颖达疏,李申、卢光明整理,绍纲审定:《周易正义》,卷四,《家人》,第158页。
    (5)欧阳修撰,李之亮笺注:《欧阳修集编年笺注(四)》,卷七六,《易童子问》,卷一,成都:巴蜀书社,2007年版,第520页。
    (6)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周易程氏传》,卷三,《周易下经下·家人》,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884页。
    (7)刘静贞:《女无外事?---墓志碑铭中所见之北宋士大夫社会秩序理念》,《宋史研究集》,第25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995年版,第95-141页。
    (8)有关女性封赠原则的演变,将在下文论及。
    (9)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一),《毛诗正义》,卷一一三,《召南·鹊巢》,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95页。
    (10)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之四一,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11)陈奂:《诗毛氏传疏》,卷二,《鹊巢三章章四句》,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版,第1页。
    (12)张浚:《张魏公集》,卷四,《紫岩居士易传·家人》,绵竹校刻本。
    (1)王珪:《华阳集》,卷三一,《外制·封百官妻制》,第403页。
    (2)楼钥著,顾大朋点校:《楼钥集》,卷三七,《知枢密院事陈骙初除封赠·妻鲁郡夫人宣氏魏郡夫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704页。
    (3)王珪:《华阳集》,卷三一,《外制·封百官妻制》,第403页。
    (4)楼钥著,顾大朋点校:《楼钥集》,卷三六,《参知政事陈骙该覃恩封赠·妻东牟郡夫人宣氏封鲁郡夫人》,第677页。
    (5)刘克庄著,王蓉贵、向以群校点:《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二,《朝请大夫试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洪勋弟朝请郎敷文阁两浙运判焘封赠父母勋赠妻·勋故妻宜人张氏可特赠令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9页。
    (6)王弼注,孔颖达疏,李申、卢光明整理,绍纲审定:《周易正义》,卷四,《家人》,第159页。
    (7)李翱:《李文公集》,卷四,《正位》,四部丛刊本。
    (8)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庄公十八年,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207页。
    (9)伊沛霞著,胡志宏译:《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206页。
    (10)如南宋绍兴五年(1135),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公然为其妾许氏、宁氏、吴氏三人陈请叙封,在吏部官员指其违法的情况下,高宗“特从所乞”,三人并封孺人,史称“中兴后诸大将封妾自此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五,绍兴五年二月辛丑,第1040页)。此后,韩世忠、吴璘、韩侂胄等人之妾先后获得了封叙(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四,绍兴十年二月,第2154页;卷一八一,绍兴二十九年二月己丑,第3002、3003页;《宋史》,卷四七四,《韩侂胄传》,第13777页)。
    (11)谢深甫编,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一二,《职制门九·封赠·敕·户婚敕》,第251页。
    (12)谢深甫编,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一二,《职制门九·封赠·式·封赠式》,第255页。
    (13)谢深甫编,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一二,《职制门九·封赠·令·封赠令》,第253页。
    (14)谢深甫编,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一二,《职制门九·封赠·敕·户婚敕》,第251页。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三),《礼记正义》,卷四八,《祭义》,第3469页。
    (2)不韦著,陈奇猷校释:《氏春秋新校释》,卷一四,《孝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36页。
    (3)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五),《孝经注疏》,卷七,《广扬名》,第5562页。
    (4)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三),《礼记正义》,卷四七,《祭义》,第3459页。
    (5)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一六,《唐废帝家人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3页。
    (6)佚名撰,王瑞来笺证:《宋季三朝政要笺证》,卷二,《理宗》,甲辰淳祐四年,第158页。
    (7)王溥:《唐会要》,卷二六,《命妇朝皇后》,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493页。
    (8)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三,绍兴二十九年八月壬子朔,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047页。
    (9)陈省华于景德初转为光禄卿,不久转左谏议大夫(《宋史》,卷二八四,《陈尧佐传》,第9581、9582页),据制应封母、妻为县君。
    (1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景德三年五月,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00页。
    (1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四,元符元年十一月,第1400页。
    (12)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之二九。
    (13)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九之七。
    (14)如《宋会要辑稿》,职官九之一三载,吏部言:“昨来行遣淳熙十年十二月十六日已降赦书加封文字,其间有父是见任致仕之人,其子却行独乞封母,本部遂将似此陈乞之一,许行加封了当。”
    (1)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九之一三。
    (2)杜佑著,王文锦点校:《通典》,卷六七,《礼·嘉礼·皇后敬父母》,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859、1861页。
    (3)脱脱等:《宋史》,卷二八四,《陈尧叟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587页。
    (4)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三,绍兴二十九年八月壬子朔,第3047页。
    (5)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五一,《安重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83页。
    (6)司马光:《温公易说》,卷一,《上经》,“履”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7)从子原则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带来一定的伦理困局,造成秩序的混乱,如前述陈尧叟例,在从夫原则下,陈尧叟的母亲只能封赠为县君,而陈尧叟的妻子却可以封为郡夫人,中间相差了两个等级,至使“妇姑之分”受到破坏,“事舅姑于私室,情所不遑;奉朝谒于公宫,礼或非便”(杨亿:《武夷新集》卷一六《代枢密陈谏议乞停妻封邑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86册,第549页)。但这种困局与上述根本性伦理问题相比,产生的不利影响要小得多,并且可以有回授、请辞等多种弥补方式。比如,陈尧叟便上表辞去妻子的叙封,以求事亲尽礼、孝道获伸。
    (1)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一四九,《职官》,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4575、4576页。
    (2)徐度:《却扫编》,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第47页。
    (3)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九之七、八。
    (4)徐度:《却扫编》,卷上,第47页。
    (5)徐度:《却扫编》,卷上,第47页。
    (6)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九之八。
    (7)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九之八、九。
    (8)徐度:《却扫编》,卷上,第48页。
    (9)徐度:《却扫编》,卷上,第47页。
    (1)王溥:《五代会要》,卷一四,《司封》,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85页。
    (2)脱脱等:《宋史》,卷二九一,《王博文传》,第9744页。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天禧元年八月辛未,第2075页。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元祐二年九月,第9871页。
    (5)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一七,《晋家人传》,第188页。
    (6)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传(序)》,第370页。
    (7)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周易程氏传》,卷三,《周易下经下·家人》,第884页。
    (8)甘怀真:《中国中古时期的君臣关系》,载氏著《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1-204页。
    (9)高兆明:《制度伦理与制度“善”》,《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第41-52页。
    (1)邢铁:《宋代家庭研究》,第27-4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