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与“戏”的协商——管海峰《红粉骷髅》与中国早期电影观念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Negotiating "Shadow" and "Drama" : Guan Haifeng's Rouge Skeleton and Early Chinese Movies
  • 作者:陈建华
  • 英文作者:Chen Jianhua;
  • 关键词:管海峰 ; 红粉骷髅 ; 影戏 ; 早期电影观念 ; 侦探片 ; 武侠片
  • 中文刊名:SD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出版日期:2018-08-25
  • 出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No.243
  • 语种:中文;
  • 页:SDSD201804014
  • 页数:14
  • CN:04
  • ISSN:11-3188/C
  • 分类号:136-149
摘要
1922年5月上映的《红粉骷髅》属于中国最早三部故事长片之一,公认为比稍早的《阎瑞生》、《海誓》大有进步。在剧本、摄影、资金、制作、广告和批评等方面该片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成形,也是长期以来影人与观众在电影观念上达成某种集体的共识。导演管海峰像郑正秋、张石川一样也经由戏剧转向电影,而作为京剧名票友具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也有意将传统京剧与电影相结合,因此其"影戏"观念更复杂,体现了旧戏、新剧与电影之间的张力。影片集侦探、言情、滑稽、武侠、冒险等类型于一炉,追求震惊与娱乐效果,对于世界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回应,对中国电影发展则含有中西新旧兼容并蓄、多元开放的精神,尤其开创了侦探和武侠类型,对后来深具影响。这些不仅在电影史上应当得到积极的评估,在今天仍不失其启示意义。
        
引文
(1)参陈建华:《殷明珠与20世纪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电影艺术》,2009年第329期,第120-126页;《从影迷到银幕情缘――但杜宇、殷明珠与早期中国电影的身体政治》,《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1期,第9-24页。
    (2)Christine Gledhill and Linda Williams eds.Reinventing Film Studies London:Arnold,2000,pp.297-315.
    (3)Tom Gunning:“The Cinema of Attraction:Early Film,Its Spectators,and the Avant-Garde,”in Thomas Elsaesser and Adam Barker,eds.Early Cinema:Space,Frame-Narrative,London:BFI Publishing,1990,pp.58-59
    (4)钟大丰:《中国电影的历史及其渊源---再论“影戏”(下)》,《电影艺术》,1994年第2期,第10-11页。
    (5)Mary Farquhar and Chris Berry,“Shadow Opera:Toward a New Archaeology of the Chinese Cinema,”in Sheldon H.Lu and Emily Yueh-yu Yeh eds.Chinese Language Film:Historiography,Poetics,Politics,Honolulu:Hawaii University Press,2005,pp.27-51.
    (6)Zhang Zhen,An Amorous History of the Silver Screen:Shanghai Cinema,1896-1937,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5,p.100.
    (1)如张正宇《汉武观影图》,中国电影图史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电影图史》,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原载于《中华影业年鉴》,1927年。
    (2)参陈建华:《中国电影的先驱---周瘦鹃〈影戏话〉读解》,收入《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3)Walter Benjamin,“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Production,”in Hannah Adrent,ed.Illuminations New York:Schocken Books,1968,pp.217-352.
    (4)郑培凯:《戏曲与电影的纠葛---梅兰芳与费穆〈生死恨〉》,收入彭小妍编:《文艺理论与通俗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9年版,第547-576页。
    (5)管海峰口述,管锡鹏笔录:《我拍摄〈红粉骷髅〉的经过》,《中国电影》,1957年第5期。见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第1492-1494页。
    (6)正秋:《管海峰之小史》,《民立画报》,1911年5月30日。
    (7)正秋:《管海峰之小史》,《民立画报》,1911年6月2日。
    (1)《民权画报》,《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年版,第11册,第193页。
    (2)马二先生:《戏学讲义》,《游戏杂志》,第14期(1915年10月),第八章“客串”条,第3页。
    (3)瘦鹃:《影戏话(一)》,《申报》,1919年6月20日,第15版。
    (4)《新申报》,1916年11月21日,第3张第4版。
    (5)刘豁公《余之中国影戏观》,《半月》,第1卷第17号(1922年5月),第2页。
    (1)吴铁君:《记新亚影片公司组织详情》,《戏杂志》,1922年第3期,第84页。
    (2)寒云:《红粉骷髅评》,《晶报》,1922年5月12日,第2版。
    (3)灵兰:《评红粉骷髅影片》,《游戏世界》,第13期(1922年6月),第10-14页。
    (4)鸿年:《影戏界消息》,《戏杂志》,1922年第3期,第82页。
    (5)谷剑尘:《中国电影发达史》,收入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2页。
    (1)杨小仲在《忆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一文中说“《红粉骷髅》是新亚公司出品,管海峰导演,是采取法国发生的一个案件而加以改编的”,所谓“法国十姊妹”之说可能由此而来。参见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第1461页。
    (2)《十姊妹讽刺画》,《图画日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册,第1-453页。
    (3)《十姊妹》,《社会之花》,第2卷第8期(1924年12月),第3页。
    (4)海上漱石生:《十姊妹》,上海:文明书局,1918年版。
    (1)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图志》,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2)一影:《红粉骷髅评》,《新声》,1922年第10期,第3-4页。
    (3)参衣若芬:《骷髅幻戏---中国文学与图像中的生命意识》,《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2005年3月),第73-125页。
    (4)《美国芬奈君游戏图》,《游戏杂志》,第13期(1915年7月)。
    (1)马二先生:《中国电影事业之进步》,《晶报》,1922年2月9日,第2版。
    (2)吴铁君:《记新亚影片公司组织详情》,《戏杂志》,1922年第3期,第83页。
    (3)鸿年:《影戏界消息》,《戏杂志》,1922年第3期,第82页。
    (1)The China Press,1922年5月7日,第23版。原文:It is a drama of unusual excellence,consists of 14 parts,in which there are full of jokes with remarkable love and adventures.
    (2)Evening Star,1922年5月15日,第15版。原文:That will excite you!It’s a powerful romance full of adventures,Chinese boxing and fencing,marvelous settings of secret passages,dead struggle at the top of the Lion Mountain and Pagoda Bridge.It is different altogether from those Chinese pictures that have been ever shown.
    (3)明月:《电影界之新消息》,《申报》,1922年5月12日,第18版。
    (4)林纾:《傅眉史》,《小说大观》,1915年第3期,第1-4页。
    (5)徐卓呆:《艺术上的红粉骷髅》,《申报》,1922年6月15日,第18版。
    (6)谷剑尘:《“电影”与“演剧”的艺术难易观》,《民国日报》,1923年4月23日,《艺术评论》,第4版。
    (7)正秋:《新剧经验谈(一)》,周剑云编:《鞠部丛刊》,《剧学论坛》,上海:交通图书馆,1918年版,第55页。
    (1)正秋:《新剧经验谈(二)》,周剑云编:《鞠部丛刊》,《剧学论坛》,上海:交通图书馆,1918年版,第90页。
    (2)参陈建华:《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收入《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8-265页。
    (3)另见谷剑尘:《戏剧与表演》,《半月》,第4卷第24号《游艺大会》专辑,第4-6页。文中对戏剧“表情”阐述较详。
    (4)郑正秋:《明星影片公司发行月刊底必要》,《影戏杂志》,第1卷第3号(1922年5月),第9、37-38页。
    (5)马二先生:《红粉骷髅的批评》,《晶报》,1922年5月12日,第3版。
    (6)一影:《红粉骷髅评》,《新声》,1922年第10期,第4页。
    (7)寒云:《红粉骷髅评》,《晶报》,1922年,第2版。
    (8)灵兰:《评红粉骷髅影片》、《游戏世界》,1922年第13期,第10-14页。
    (9)燕子:《评红粉骷髅影片》,《新申报》,1922年5月13日,第4张第1版。
    (10)燕子:《评红粉骷髅影片(续)》,《新申报》,1922年5月14日,第4张第1版。
    (11)马二先生:《中国电影事业之进步》,《晶报》,1922年2月9日,第2版。
    (1)马二先生:《红粉骷髅的批评》,《晶报》,1922年5月12日,第3版。
    (2)《黄菊英吃醋小影》,《礼拜六》,1922年第162期,插页。
    (3)仲回:《谈影戏并评红粉骷髅》,《商报》,1922年5月14日,第4张第4版。
    (4)寒云:《红粉骷髅评》,《晶报》,1922年5月12日,第2版。
    (5)一影:《红粉骷髅评》,《新声》,1922年第10期,第2页。
    (6)寒云:《红粉骷髅评》,《晶报》,1922年5月12日,第2版。
    (7)马二先生:《红粉骷髅的批评》,《晶报》,1922年5月12日,第3版。
    (8)仲回:《谈影戏并评红粉骷髅(续)》,《商报》,1922年5月13日,第4张第4版。
    (9)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中国无声电影》,第1394页。《黑衣盗》即“The House of Hate”,1918年美国片,1919年2至4月在新世界游戏场放映,1919年2至3月在大世界游戏场上映。陆澹盦把剧情写成《黑衣盗》,1919年3月3日至5月16日在《大世界》连载。
    (10)《潘娟娘艳影》,《礼拜六》,1922年第162期,书前插页。
    (11)《红粉骷髅剧照》,中国电影图史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电影图史》,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12)《红粉骷髅影戏之一幕》,《半月》,第1卷第17号(1922年5月)。
    (1)燕子:《评红粉骷髅影片(续)》,《新申报》,1922年5月14日,第4张第1版。
    (2)仲回:《谈影戏并评红粉骷髅》,《商报》,1922年5月12日、13日、14日、16日,《答管海峰君》,19日、20日,第4张第4版;马二先生:《管君海峰谈红粉骷髅的批评》,《晶报》,1922年5月15日,第2版;18日,第3版;《再记管君海峰谈红粉骷髅的批评》,24日,第3版;徐卓呆:《艺术上的红粉骷髅》,《申报》,1922年6月13-17日,第18版。
    (3)仲回:《谈影戏并评红粉骷髅》,《商报》,1922年5月13日,第4张第4版。
    (4)燕子:《评红粉骷髅影片(续)》,《新申报》,1922年5月14日,第4张第1版。
    (5)仲回:《谈影戏并评红粉骷髅》,《商报》,1922年5月16日,第4张第4版。
    (6)仲回:《谈影戏并评红粉骷髅》,《商报》,1922年5月13日,第4张第4版。
    (7)马二先生:《管海峰谈红粉骷髅的批评》,《晶报》,1922年5月15日,第2版。
    (1)徐卓呆译:《影戏学》,上海:华先商业社图书部,1924年版。
    (2)徐卓呆:《艺术上的红粉骷髅》,《申报》,1922年6月13日,第18版。
    (3)《申报》在介绍《红粉骷髅》时说:“此剧之性质,冶爱情、武侠、冒险等为一炉,---剧中除火警未摄外,其余若水战陆战等无一不备,且当时在苏州宝带桥,摄演水中追人一幕,有一演员扮警士者,因不谙水性,竟溺毙水中,后经新亚影戏社抚恤了事。”参见明月:《电影界之新消息》,《申报》,1922年5月12日,第18版。管海峰自述中也言及此事。
    (1)灵兰:《评红粉骷髅影片》、《游戏世界》,1922年第13期,第14页。
    (2)徐卓呆:《艺术上的红粉骷髅》,《申报》,1922年6月14日,第18版。
    (3)瘦鹃:《影戏话》(二),《申报》,1919年6月27日,第14版。
    (4)梁启超:《告小说家》,《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1期(1915年1月),第1-3页。
    (5)陆澹盦:《侠女盗》(上海:交通图书馆,1922)。
    (6)见《红粉骷髅》广告,《申报》,1927年2月27日,第5版。标明“复印新片,又名十姊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