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族烟草业供给侧绿色改革的低碳消费创新路径——以丽江市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杭丽
  • 关键词:绿色发展 ; 经济新常态 ; 供给侧绿色改革 ; 民族特色烟草业 ; 低碳消费
  • 中文刊名:JJSY
  • 英文刊名:Business & Economy
  • 机构: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18
  • 出版单位:商业经济
  • 年:2018
  • 期:No.503
  • 基金:2017年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院级研究项目:国内外休闲养老行业发展经验及其对丽江的启示的阶段性成果(2017XY07)
  • 语种:中文;
  • 页:JJSY201807020
  • 页数:4
  • CN:07
  • ISSN:23-1057/F
  • 分类号:49-52
摘要
烟草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国家和地方财税重要经济来源。经济新常态使得民族烟草业供给侧改革向绿色转型。以绿色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低碳消费为切入点,在分析低碳消费与民族烟草业供给侧绿色改革的关系基础上,以丽江市为例,作为国际民族文化旅游城市,丽江低碳消费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市场环境尚未开放和成熟,低碳品牌营销存在一定难度,低碳消费农村市场潜力不足。我国民族烟草业发展要以绿色生态特色优质为标准,构建绿色供给的低碳产业链体系,加快低碳消费环境体制、营销机制、市场技术的创新以破解民族烟草业供给侧绿色改革的难题。
        
引文
[1]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4(1).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2016(2).
    [3]丽江人民政府网[DB/OL].http://www.lijiang.gov.cn,2018-04-01.
    [4]刘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低碳消费[J].人民论坛,2018(11).
    [5]彭雷清,等.环境态度和低碳消费态度对低碳消费意向的影响——基于生态价值观的调节机制[J].生态经济,2016(9).
    [6]宋国琴.旅游市场营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7]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5.
    [8]任明杰.消费市场升级亟待供给侧改革[N].中国证券报,2017.
    [9]宋晓华,尹德斌,杨莉虹.低碳消费成熟度与低碳消费宣传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16).
    [10]杨来,曾少军.我国“低碳+消费”发展战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6(62).
    [11]中国卷烟产量占全球近五成吸烟人群逾3亿[N].光明日报,2013-12-04.
    [12]中国经济网.烟草业2017年税利再过万亿[DB/OL].(2018-01-16).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80116/4510839.shtml.
    [13]杨晶.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0年12月2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R].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1(1):18-26.
    [14]人民网.英国研究人员: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正在“变绿”[DB/OL].(2016-04-01).http://pic.people.com.cn/GB/n1/2017/0525/c1016-29300051.html.
    [15]董锁成,李泽红等.“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模式与对策[N].中国经济时报,2017-05-11.
    [1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4.
    [17]中国烟草市场.丽江市“旅游+烟草”推动零售终端建设调查报告[DB/OL].(2017-05-27)http://www.etmoc.com/market/looklist.asp?id=36978.
    [18]袁梦溪.“新常态”下农村市场卷烟销售面临更多难题—以云南省丽江市农村市场为例[DB/OL].(2016-02-02).http://www.tobaccochina.com/revision/channel/observation/20162/2016128141620_710575.shtml.
    [19]廖世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卷烟营销难题[N].东方烟草报,2016-09-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