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及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Ess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 作者:孙懿
  • 英文作者:SUN Yi;
  • 关键词:中华民族 ; 中华民族共同体 ;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英文关键词:Chinese Nation;;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 中文刊名:SXZX
  • 英文刊名:Thinking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思想战线
  • 年:2019
  • 期:v.45;No.273
  • 语种:中文;
  • 页:SXZX201903011
  • 页数:6
  • CN:03
  • ISSN:53-1002/C
  • 分类号:93-98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概念的提出及意义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后,让我们的相关研究回归了正常轨道。而"中华民族是一体"的提出,应该是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及本质,以及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实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愿望的起点和基础。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s of the "Chinese Nation","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The paper holds that relevant research has returned to the normal track since the concept of "Chinese Nation is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was proposed. "Chinese Nation is One" should be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undation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further explore how to fulfill the wish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引文
(1)梁启超撰,王文光,吴松等点校:《饮冰室文集点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28页。
    (2)3文后收录于《顾颉刚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马戎主编《“中华民族是一个”—围绕1939年这一议题的大讨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也有收录。
    (1)此数据是笔者2019年2月24日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主题”含有“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词所得到的论文数量,数据分析也是利用了中国知网的应用程序分析的结果。
    (2)杨鹃飞:《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与实践》,《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3)沈桂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国家认同的文化纽带》,《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4)朱碧波:《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建构》,《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5)严庆:《本体与意识视角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6)傅才武等:《论建设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7)麻国庆:《民族研究的新时代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8)周维衍:《谈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完成形式——兼与黎澍同志商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
    (1)有关“中华民族”的讨论,参见李大龙《对中华民族(国民)凝聚轨迹的理论解读——从梁启超、顾颉刚到费孝通》,《思想战线》2017年第3期。
    (2)马戎:《中华文明共同体的结构及演变》,《思想战线》2019年第2期。
    (3)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甲寅日刊》1917年2月19日。转引自麻国庆:《民族研究的新时代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4)《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4-05/29/c_126564529.htm.2019年2月25日。
    (5)《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国家民委网站http://www.seac.gov.cn/seac/xxgk/201506/1073901.shtml,2019年2月26日。
    (1)习近平:《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中央统战部网站,http://www.zytzh.gov.cn/tzh2010/yaowentoutiao/201508/4ce629fdf17641cbbb104c309ad29a2f.shtml.2019年2月26日。
    (2)“五个认同”被纳入到全国民族高校的教育体系,参见《中南民族大学“五个认同”教育融人教育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成效》,国家民委网站,http://www.seac.gov.cn/seac/xwzx/201708/1020084.shtml,2019年2月26日。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15.html.2019年2月26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ec/xinwen/2018-03/22/content_2052621.htm,2019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其后在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正案。
    (1)梁启超撰,王文光,吴松等点校:《饮冰室文集点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211页。
    (2)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该文后收录于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参见李大龙《对中华民族(国民)凝聚轨迹的理论解读——从梁启超、顾颉刚到费孝通》,《思想战线》2017年第3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8-03/22/content_2052621.htm,2019年2月26日。
    (1)朱碧波:《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建构》,《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2)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