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及其路径创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Dilemma of the Dominant Ideology Identity in Cyberspace and Its Innovation Path
  • 作者:王永贵 ; 路媛
  • 英文作者:Wang Yonggui;Lu Yuan;
  • 关键词:网络空间 ;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 意识形态功能化 ; 意识形态再生产
  • 中文刊名:LLTS
  • 英文刊名:Theoretical Exploration
  • 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5-01
  • 出版单位:理论探索
  • 年:2019
  • 期:No.23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15ZDA002);; 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负责人王永贵
  • 语种:中文;
  • 页:LLTS201903007
  • 页数:6
  • CN:03
  • ISSN:14-1079/C
  • 分类号:50-55
摘要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生长于互联网发展的"无界"态势和意识形态领域"有界"社会思潮的边界夹缝中,是建设网络强国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之义。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共享性、主体性等特征,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遇分散化的困境。着眼于意识形态功能化的战略考量,需要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政治主导力、经济支撑力、文化聚合力和交往影响力。具体而言,要深化以"权力—知识—话语"为有效手段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增强政治公信力、理论供给力、舆论引导力,培育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
        
引文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2]张爱军,秦小琪.“网络后真相”与后政治冷淡主义及其矫治策略[J].学习与探索,2018(02):61-6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M].司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铦,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7]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博弈的反思[M].丁德良,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
    [8]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厉以平,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1]刘旺旺.文化转型与文化边界的守护分析[J].理论月刊,2018(01):16-21.
    [12]乔治·卢卡契.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刘伟.意识形态生产的三种形态:知识、话语和权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01):68-75.
    [15]王永贵,陈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航标[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4-8.
    [16]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7]黄相怀.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