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若干问题的争议与辨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ntroversies and Analyses on the Supervision of P2P Network Lending Platform
  • 作者:王学忠
  • 英文作者:Wang Xuezhong;
  • 关键词:金融监管 ; 互联网金融 ; 信息中介 ; 严格准则主义 ; 统一监管
  • 中文刊名:GDJR
  • 英文刊名:South China Finance
  • 机构:中共安徽省委党校法学部;
  • 出版日期:2018-10-19 11:36
  • 出版单位:南方金融
  • 年:2018
  • 期:No.50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融资市场治理与风险防范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BFX090)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GDJR201810010
  • 页数:9
  • CN:10
  • ISSN:44-1479/F
  • 分类号:79-87
摘要
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之举,然而学界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政府监管的正当性、资金安全保障方式、平台设立方式、监管体制安排、监管主体设置等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本文对上述事关如何监管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根本性问题进行辨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从协调政府和市场关系角度出发,应当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界定为信息中介;第二,政府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有其正当性基础,即P2P网络借贷存在信息失灵、具有涉众性特征;第三,应当允许P2P网络借贷平台以第三方担保和风险备付金等方式保障出借人资金安全;第四,P2P网络借贷平台应采用严格准则设立方式;第五,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应采取统一监管模式,监管规则和标准由中央统一制定,地方监管部门仅具有执行权;第六,由于P2P网络借贷本质上具有证券属性,建议明确证券监管部门作为其监管主体。
        
引文
[1]常振芳.P2P网贷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7(7).
    [2]郭峰.金融央地关系视角下的P2P网络借贷监管[J].新金融评论,2016(4).
    [3]郭峰.中国式P2P网络借贷的形式与实质[J].当代金融研究,2017(3).
    [4]康玉梅.政府在P2P网络借贷中的角色定位与制度回应[J].东方法学,2015(2).
    [5]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格致出版社,2009.115-116.
    [6]李玫.我国P2P网络借贷的法律监管探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5).
    [7]李伟群.P2P网贷平台引入保险增信机制的相关研究[J].上海保险,2017(1).
    [8]刘淑波.论P2P网络借货机构的法律监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2).
    [9]密尔.论自由[M].商务印书馆,2009.
    [10]穆尔.施蒂格勒论文精粹[M].商务印书馆,2010.
    [11]南水.P2P网贷备案年之思:各地标准不一存监管套利或由银监局日常行为监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2-2(11).
    [12]屈援,李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监管原则与监管路径[J].学术交流,2014(8).
    [13]宋怡欣.P2P金融监管模式研究:以利率市场化为视角[J].法律科学,2016(6).
    [14]邢会强.相对安全理念下规范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模式与路径[J].法学,2017(12).
    [15]易燕.网络借贷法律监管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15(3).
    [16]张超宇,陈飞.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异化及去担保化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8(1).
    [17]张海洋.信息披露监管与P2P借贷运营模式[J].经济学(季刊),2016(4).
    [18]中央财经大学专家组.个体网络借贷(P2P)监管立法例及解读[J].财经法学,201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