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反腐:正外部性、低效率与政策意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力锐 ; 娄成武
  • 关键词:网络反腐 ; 正外部性 ; 成本收益 ; 低效率 ; 公共选择 ; 廉洁政治
  • 中文刊名:TJD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ianjin Committee of the CPC
  • 机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东北大学;
  • 出版日期:2014-11-15
  • 出版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年:2014
  • 期:No.78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高‘网络反腐’有效性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批准号13CZZ05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网络政治动员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批准号10YJC810027);; 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批准号12JDZLO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TJDB201406012
  • 页数:8
  • CN:06
  • ISSN:12-1285/D
  • 分类号:63-70
摘要
网络反腐是社会力量参与反腐败的一种重要形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正向溢出效应。反腐行动者的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导致网络反腐的正外部性。网络反腐在本质上可分为私利反腐、众利反腐、公利反腐三种类型,其正外部性阶梯逐层升高。偏离了成本收益适度均衡的正外部性导致网络反腐的低效率,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的供给总量。就整个社会的反腐资源有效配置而言,网络反腐不是供给过量,而是有效供给不足。通过选择性激励、竞争性购买、规范性保护和替代性供给,可以调适网络反腐行动的成本收益关系,提高网络反腐的效率,推动中国廉洁政治建设。
        
引文
[1]刘文革.腐败检举成本与收益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3).
    [2]王冰,杨虎涛.论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与绩效[J].东南学术,2002,(6).
    [3][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英]詹姆斯·爱德华·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5]韩丹.道德辩护与道德困境——腐败问题的伦理学探究[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12.
    [6][俄]萨塔洛夫.反腐败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0]李传军,付丽丽,刘伟.公民参与视角下的网络反腐研究——基于2008-2012年网络反腐典型案件的分析[J].电子政务,2014,(1).
    [11][瑞典]博·罗斯坦.政府质量:执政能力与腐败、社会信任和不平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1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3]马德普.西方政治思想史(第5卷):二战以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14][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15][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6]沈满红,何灵灵.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17]魏英杰:举报华润高管隔空掐架终须落地调查[DB/OL].[2014-04-17].http://view.163.com/14/0417/10/9Q1BM39F00012Q9L.html.
    [18][美]苏珊·罗斯·艾克曼.腐败与政府[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9]李国青,杨莹.我国网络反腐的策略设计——以SWOT四维度方法为分析框架[J].长白学刊,2013,(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