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立法模式的完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冯锦涵
  • 关键词:劳动合同 ; 解雇 ; 立法模式
  • 中文刊名:FBZX
  • 英文刊名:Legality Vision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5-05
  • 出版单位:法制博览
  • 年:2019
  • 语种:中文;
  • 页:FBZX201913097
  • 页数:2
  • CN:13
  • ISSN:14-1188/D
  • 分类号:192+194
摘要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有关过失性解雇法定理由采取封闭列举式规定不合理地压缩了用人单位的解雇自由,体现了条文强烈的公法色彩,忽视了意思自治对于法律关系公平正义和良性发展的重要性,也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故建议改采"列举+概括性条款"的立法模式,将"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改为"严重违反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作为概括性条款,以附随义务还原劳动合同关系的契约本质,合理抽象地划分劳动者应当遵循的义务范围,增加第39条适用的灵活性。
        
引文
[1]沈同仙.论完善我国不当解雇地法律救济措施[J].中国法学,2012(6).
    [2]杨浩楠.完善我国解雇保护法律制度的思路与对策——基于中美保护机制的比较[J].法学,2016(3).
    [3]王倩.我国过错解雇制度的不足及其改进——兼论合同法第39条的修改[J].华东政法大学报,2017(4).
    [4]叶姗.论雇员不能胜任工作的解雇规则[J].现代法学,2017(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