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担保物权法定转换制度之入典——对物上代位规范表达路径的探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Introduction of Legal Conversion of Security Interests into Chinese Civil Code——To Explore Precise Expression of Subrogation Principle of Security Interests
  • 作者:邱国威
  • 英文作者:QIU Guo-wei;
  • 关键词:担保物权 ; 物上代位 ; 法定转换 ; 民法典编纂
  • 英文关键词:security interest;;subrogation of collateral;;legal conversion;;compilation of Civil Code
  • 中文刊名:BFFX
  • 英文刊名:Northern Legal Science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北方法学
  • 年:2019
  • 期:v.13;No.73
  • 语种:中文;
  • 页:BFFX201901013
  • 页数:11
  • CN:01
  • ISSN:23-1546/D
  • 分类号:151-161
摘要
《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物上代位的规整存在法律漏洞,即使是已有的规范也存有瑕疵,其或者对于代位物存在误解,或者对于代位物认识有失精准,或者从根本上对物上代位进行淡化处理。总之,涉及担保物权物上代位的规范不是合格的裁判规范。若要彻底纠正物上代位规范在表达方面的缺陷和失真,提升其诠释力,表面看需要优化语言表达,从根本上讲则须引入现行法缺失的"担保物权法定转换制度"。民法典编纂引入担保物权法定转换制度既是担保物权作为价值权的逻辑延伸,也是恪守物权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实现担保物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依据和可靠的程序保障。
        There exist some legal loopholes related to subrogation principle of security interests in the Chinese Property Law. And even the existing provisions are flawed,they either have misunderstandings,or lack of the accuracy,or even fundamentally desalinate the superposition of matter. In a word,the provisions concerning subrogation principle aren't executable norms of decision. To eradicate the expression defect and distortion,not only should the words of the provisions be polished,but also the legal conversion of security interests adopted. The legal conversion system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Civil Code not only because it consists with the logical deduction that the security interest is a kind of value real property right. Meanwhile,it also conforms to the numerus clausus principle and reinforc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creditor when there are interest conflicts between the creditor and the unsecured creditors or the infringers. Finally,it also can ensure the secured creditor have a right of priority under an explicit legal ground and in a normal procedure.
引文
(1)参见[日]穗积陈重:《法典论》,李求轶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5-6页。
    (2)See Thomas R.Haggard,George W.Kuney,Legal Drafting,West,2007,pp.69-7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室内稿”第178条、“征求意见稿”第179条、“审议稿”第181条对于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作了规定,上述规范均与《物权法》第174条的规定完全相同。
    (4)郑玉波:《民法物权》,黄宗乐修订,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版,第320页。
    (5)所有权的物上代位包括合伙财产的物上代位、对于非属质物的标的物依照质权实现程序进行拍卖时的物上代位、遗产的物上代位,用益权的物上代位主要是指债权用益权的物上代位。Vgl.Wolf/Wellenhofer,Sachenrecht,31.Aufl.,C.H.Beck,2016,S.13.
    (6)Vgl.Lent/Schwab,Sachenrecht,19.Aufl.,C.H.Beck,1983,S.429.
    (7)Vgl.Wolf,Sachenrecht,2.Aufl.,C.H.Beck,1978,S.10.
    (8)郑冠宇:《民法物权》,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版,第484页。
    (9)前引(4),第321页。
    (10)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3页。
    (11)参见[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
    (12)Vgl.Larenz/Canaris,Methodenlehre der Retchswissenschaft,3.Aufl.,Springer,1995,S.85.
    (13)参见[德]亚图·考夫曼:《类推与“事物本质”---兼论类型理论》,吴从周译,新学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版,第101页。
    (14)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9页。
    (15)翟云岭、刘耀东:《抵押权物上代位性的再证成---以〈物权法〉第174条为中心》,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39页。
    (16)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申2915号民事裁定书。
    (17)参见陈明添、谢黎伟:《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第62页。
    (18)参见郑倩:《法律解释视角下抵押物转让的效力---对〈物权法〉第191条的新诠释》,载《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第101页。
    (19)参见仲伟珩、张燕:《论抵押物转让价款物上代位及其法律适用》,载《法律适用》2010年第12期,第38页。
    (20)Vgl.Esser/Weyers,Schuldrecht BandⅡ.Besondere Teil,8.Aufl.,Müller,2000,S.127.
    (21)质权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参见《担保法解释》第62、96条。
    (22)前引(8),第669-670页。
    (23)参见崔建远:《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54页。
    (24)实务中有法院认为,在发生物上代位的场合,原抵押权已经归于消灭,其可以办理注销登记,而原抵押权人对于获得赔偿金则继续享有优先受偿权,此种见解应当说更接近于特权说。参见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粤13民终2481号民事判决书。
    (25)程啸:《担保物权人物上代位权实现程序的建构》,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2期,第15页。
    (26)前引(10),第314页。
    (27)前引(11),第40页。
    (28)参见前引(12),第279页。
    (29)Vgl.Baur/Stürner,Sachenrecht,18.Aufl.,C.H.Beck,2009,SS.207-208.
    (30)参见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川17民终628号民事判决书。
    (31)参见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晋02民终531号民事判决书、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浙03民终171号民事判决书。
    (32)Vgl.Brehm/Berger,Sachenrecht,3.Aufl.,Mohr Slebeck,2014,S.288.
    (33)Vgl.Baur/Stürner,Sachenrecht,18.Aufl.,C.H.Beck,2009,S.526.
    (34)参见前引(32),第289页。
    (35)Vgl.Wieling,Sachenrecht,5.Aufl.,Springer,2007,S.238.
    (36)Vgl.Wolf/Wellenhofer,Sachenrecht,31.Aufl.,C.H.Beck,2016,S.232.
    (37)参见[日]我妻荣:《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57-58页。
    (38)参见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881、899、937、906、906之1、824之1条以及“土地法”第34之1条。
    (39)实务中发生物上代位时,有的法院承认担保物权人对于一般债权人而言享有优先受偿权,如贵州省织金县人民法院(2017)黔0524执异33号执行裁定书;亦有法院并不承认担保物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如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冀04民终4983号民事判决书。显然,后者的做法大大削弱了担保物权物上代位的效用。
    (40)参见[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
    (41)参见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89页。
    (42)参见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苏01民终3241号民事判决书。
    (43)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09页。
    (44)前引(11),第16页。
    (45)前引(10),第487页。
    (46)前引(32),第289页。
    (47)参见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3)内商终字第31号民事判决书。
    (48)参见湖北省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鄂03民终1646号民事判决书。
    (49)有学者认为此时给付义务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实务中亦有持此种见解的判决,如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榕民终字第4917号民事判决书。但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给付义务人的义务未能免除,担保物权人的权利依然存在,其并未受有损害。
    (50)前引(4),第312页。
    (51)前引(10),第316页。
    (52)前引(8),第627-628页。
    (53)显然,此种情形多出现于未办理登记的抵押权的场合,因为质权的设立需要质权人占有质押财产,所以出质人通常无法再处分质押财产,即使处分第三人也难以构成善意取得;而对于办理登记的不动产物权,在抵押权登记未涂销时根本无法办理移转登记。参见《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第14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室内稿”第196条、“征求意见稿”第195条、“审议稿”第197条的规定来看,未来我国民法典可能按照抵押权的追及效力进行制度设计。
    (54)姚瑞光:《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2页。
    (55)参见曹士兵:《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379页。
    (56)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兑现的价款与质权人的金钱发生混合,应当认为出质人有权要求质权人进行提存,如果质权人与出质人协议将兑现的价款提存,则可能发生“第二次转换”,即原权利质权转换为动产质权后又因提存转换为债权质权,作为该债权质权标的之债权即出质人对于公证处的提存金返还请求权。前引(37),第181页。
    (57)参见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91页。
    (58)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9页。
    (59)参见[德]萨维尼:《当代罗马法体系Ⅰ》,朱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