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人力车业治理的理念与制度困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dea and System Dilemma of Modern Rickshaw Industry Governance
  • 作者:马陵合
  • 英文作者:Ma Linghe;
  • 关键词:人力车 ; 救助 ; 取缔 ; 理念 ; 制度
  • 英文关键词:rickshaw;;rescue;;banning;;concept;;system
  • 中文刊名:GXLL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 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 年:2019
  • 语种:中文;
  • 页:GXLL201902012
  • 页数:13
  • CN:02
  • ISSN:10-1136/C
  • 分类号:103-114+161
摘要
近代中国人力车业不仅存在存续与废止的纠结,也存在政府、车商与车夫之间的冲突,其间,还伴随难以定型的针对人力车夫的救助制度。救助与废除之间的两难境地,折射出人力车业背后的社会诸多矛盾。在上海租界建立人力车夫救助制度的影响下,各地政府将对救助车夫和加强对人力车业的管理,作为两难之下的过渡性举措。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将废除人力车作为其社会管理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执行,但实际效果不理想。近代中国人力车业治理始终面临理念和制度的困境。
        In modern China, the rickshaw industry has not only the entanglement of existence and abolition,but also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car dealers and wheeler. In the meantime, it is accompanied by adifficult rescue system for a rickshaw driv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ickshaw rescuesystem in the Shanghai concession, local government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scue of the driver and themanagement of the rickshaw industry as a traditional measure under the dilemma.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of Resistance,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would abolish rickshaws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its social management policy and enforce it through administrative orders, but the actual results were not satisfactory.Therefore,modern China's rickshaw industry governance has always faced the dilemma of ideas and systems.
引文
(1)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有关人力车的研究成果,就研究取向而言,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一,对于人力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地位的评论。其二,评述人力车夫的生存状况。其三,从人力车夫这个特殊群体出发研究近代中国的劳工运动。相对而言,救助与废除一直与人力车运输这一特殊行业相伴随,相关研究并不充分。
    (2)参见拙作《人力车:近代城市化的一个标尺——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学术月刊》2003年第11期。
    (1)马玉红:《梁实秋人文主义人生艺术追求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91页。
    (2)梁实秋:《浪漫的与古典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梁实秋文集》第1卷,鹭江出版社,2002年,第44~45页。
    (1)李景汉:《北京人力车夫现状的调查》,《社会学杂志》第2卷第4号,1925年4月。
    (2)吴琢之:《都市合理化的交通工具》,《交通月刊》第1卷第1期,京华印书馆,1937年,第45页。
    (3)刘贤腾:《交通方式竞争: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8页。
    (4)《组织人力车夫福利会或俱乐部》(193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号1001-1-674。
    (5)言心哲:《南京人力车夫生活的分析》,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35年,第70页。
    (1)言心哲:《南京人力车夫生活的分析》,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35年,第1、70页。
    (2)《首都无轨电车计划》(193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号:1001-3-159。
    (3)蔡斌咸:《从农村破产所挤出来的人力车夫问题》,《东方杂志》第32卷第16号,1935年8月16日。
    (4)张厚载:《人力车问题》,《新中国》1919年第1期。
    (5)《关于人力车委员会之报告》,《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1933年,第14页。
    (1)《人力车务委员会报告》,《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1934年,第46页。
    (2)陈达:《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市镇工人生活》,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年,第270页。
    (3)王刚:《救济上海市人力车夫计划草案》,《社会半月刊》第1卷第15期。
    (4)上海市特区人力车业同业公会编:《上海公共租界人力车问题》,1936年,第14页。
    (5)《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是1938年由中共江苏省委派员进行调查进行编写的。1939年7月以远东出版社在香港印刷的名义正式出版。编者胡林阁、朱邦兴、徐声均属假名。其中“黄包车业”一节由郭剑平编写。(沈以行、姜沛南、郑庆声主编:《上海工人运动史》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85页)
    (6)胡林阁、朱邦兴、徐声:《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远东出版社,1939年,第602页。
    (7)胡林阁、朱邦兴、徐声:《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远东出版社,1939年,第603页。
    (8)上海市人力车业同业公会编:《上海工部局改革人力车纠纷真相》(1934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5-5-1377。
    (9)《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市办营业人力车案》(1934年8月-1935年7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5-2-1069。
    (10)上海通志馆编纂:《上海市年鉴(1936年)》,中华书局,1936年,第150页。
    (11)上海通志馆编纂:《上海市年鉴(1936年)》,中华书局,1936年,第152页。
    (12)《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市办营业人力车案》(1934年8月-1935年7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5-2-1069。
    (1)《日伪上海特别市交通局有关高桥存放前市营人力车无人保管运回东昌路卷》(1938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R54-2-8。
    (2)《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力车登记的文件》(1935年4月-1937年5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5-484。
    (3)《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力车登记的文件》(1935年4月-1937年5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5-484。
    (4)王晋伯:《读人力车夫应组织工会后的感想》,《市政评论》第3卷第4期,1935年2月16日。
    (5)“国内劳工消息”,《国际劳工通讯》第6号,1935年4月。
    (6)《救济人力车夫根本办法》,《中央日报》1934年7月20日。
    (7)《人力车公会请求减低车捐》,《中央日报》1934年7月26日。
    (8)《市社会局决组织人力车合作社》,《中央日报》1934年9月30日。
    (9)“国内劳工界”,《劳工月刊》第4卷第6期,1935年6月1日。
    (1)“国内劳工界”,《劳工月刊》第4卷第7期,1935年7月1日。
    (2)《南京人力车合作社扩充》,《国际劳工通讯》第3卷第10期,1936年10月。
    (3)《改善人力车夫生活》,《中央日报》1936年11月14日。
    (4)《劳工月刊》第4卷第5期,1935年5月1日;又见《昨市政会议决定设人力车夫生活改进会》,《中央日报》1935年4月4日。
    (5)“国内劳工消息”,《国际劳工通讯》第7号,1935年7月。
    (6)《杭州筹组人力车夫福利会》,《国际劳工通讯》第3卷第12期,1936年12月。
    (7)“国内劳工界”,《劳工月刊》第3卷第12期,1934年12月1日。
    (8)“国内劳工界”,《劳工月刊》第4卷第9期,1935年9月1日。
    (9)《广东组织手车夫利用合作社》,《国际劳工通讯》第19号,1936年4月。
    (10)《广州人力车夫福利会简章》,《国际劳工通讯》第4卷第6期,1937年6月。
    (11)参见唐富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的人力车夫及其政府救助》,《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5年第3期。
    (1)“读者来信”,《华年》第4卷第2期,1935年1月19日。
    (2)谷士杰:《中国的人力车夫问题(续完)》,《劳工月刊》第5卷第5-6期,1936年。
    (3)[美]裴宜理:《上海罢工》,刘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17页。
    (1)《禁止人力车并发展机踏车案》(1945年),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档号:1200.01/0037.01-1。
    (2)《战时运输管理局兼局长俞飞鹏呈》(1945年11月2日),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档号:1200.01/0037.01-1。
    (3)《军事委员会复函经济部吴鼎昌》(1945年12月3日),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档号:1200.01/0037.01-1。
    (4)《行政院复函鉴核》(1945年12月12日),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档号:1200.01/0037.01-1。
    (5)《行政院通令》(1946年1月7日),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档号:1200.01/0037.01-1。
    (6)《各省市人力车夫安置就业办理要点》,《山东省政府公报》1946年第6期(复刊)。
    (7)《行政院代电》(1946年8月7日),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档号:1200.01/0037.01-1。
    (8)《本市第一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对于公用局工作报告之决议案》,《上海市政府公报》第5卷第12期,1946年10月27日,第281页。
    (9)《上海公用局公告》,《上海市政府公报》第5卷第12期,1946年10月27日,第268页。
    (1)汤蕾:《战后汉口人力车夫的生存合力(1945-1949)》,《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2)《上海市政府函》(1946年8月),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档号:1200.01/0037.01-1。
    (3)《吴国桢电》(1946年8月10日),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档号:1200.01/0037.01-1。
    (4)《行政院代电》(1946年8月23日),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档号:1200.01/0037.01-1。
    (5)《山东省禁止使用人力车办法》,《山东省政府公报》1946年第15期,“公牍”第16页。
    (6)《人力车工人失业救济办法》,《山东省政府公报》1946年第15期,“公牍”第17页。
    (7)雷国珍主编:《湖南党建90年》上,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68页。
    (1)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成都市志·公安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2)严昌洪:《马路上的对抗——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管理问题透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取缔人力车平议》,《申报》1946年10月2日。
    (4)《蔡尚思全集》第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06页。
    (5)《陈望道文集》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64页。
    (1)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第235页。
    (2)作为中国新闻史的经典作品《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送交博物馆》(新华社上海1956年2月25日电),曾对新中国短时期内废止人力车做了这样的解释:“解放后,政府在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的同时,就有计划地帮助人力车工人分批转业。有些人力车工人已经被训练成为汽车驾驶员或技术工人。有的回到农村参加了农业生产。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依靠的老年工人进了养老院。63岁的老工人姜威群,拉了50多年人力车,穷得一直不能结婚,现在他正在养老院里安静地度着晚年。”(郭超人主编:《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国内新闻选(1949-1999)》,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5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