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西北实业公司产权制度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Northwest Industrial Company before the World War Ⅱ
  • 作者:王斐 ; 张忠民
  • 英文作者:WANG Fei;ZHANG Zhong-min;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Economics;
  • 关键词:地方国营企业 ; 抗日战争前 ; 西北实业公司 ; 产权制度
  • 英文关键词:Local State Enterprise;;Pre-World War Ⅱ;;Northwest Industrial Company;;Property Rights System
  • 中文刊名:HSYJ
  • 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Economics
  •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上海经济研究
  • 年:2019
  • 期:No.367
  •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研究”(批准号:14ZDB046)阶段性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HSYJ201904012
  • 页数:10
  • CN:04
  • ISSN:31-1163/F
  • 分类号:121-130
摘要
西北实业公司是中国近代省营企业的嚆矢,是抗战前成立的省营企业公司的典型代表。从国家资本历史分析的视角出发,并借鉴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战前西北实业公司早期的产权制度是仿效西方参与制的结果,及至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成立后,公司确立了地方国有企业公司产权制度,其产权制度较成立初期有所完善。通过对其逻辑演进的考察,本文发现战前西北实业公司产权制度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完整的法人产权制度,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股权""法人财产权""经营权"三者分离。藉此我们初步廓清以西北实业公司为代表的省营企业公司早期的产权制度特征,不仅为近代省营企业公司产权制度演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而且为战时大后方省营企业制度、战后国有大公司的制度演进提供新的参照系。
        Northwest Industrial Company is the first established provincial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and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provincial enterprises established before the World War Ⅱ.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analysis of state capital,and drawing on the research on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eory,we believe that the Northwest Industrial Company has an incomplete legal person property rights system before the World War Ⅱ,and presents the features that "equity", "legal property rights" and "management rights" are separated to some extent.Especiall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xi People's Public Sector Board,the company established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of the loc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which made the company's property rights system more perfect than the initial stage.By examining this fea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property rights system of the provincial enterprises represented by Northwest Industrial Company,which not onl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mpany's institutional extens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later period,but also provides certain theoretical research value for the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of the provincial enterprise system in the wartime rear and the large state-owned companies after the war.
引文
1.王亚南.中国官僚资本之理论的分析[J].文汇丛刊,1947(5).
    2.(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杭行译,韦森译审.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张忠民著.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张忠民.思路与方法: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研究的再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18(6).
    5.(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6.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7.(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陈郁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
    8.黄少安著.产权经济学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9.张忠民.产权、治理结构: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历史走向[J].成大历史学报,2014(47).
    10.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景占魁编著.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
    12.孔祥毅主编.民国山西金融史料[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13.专载: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要旨[J].山西建设,1935(1).
    14.山西省政十年建设第一次报告[J].监政周刊,1935(129-130).
    15.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精选:阎锡山垄断经济[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
    16.山西省経済の史的変遷と現段階[M].山西産業,1943.
    17.山西人民公营事业组织管理机关[J].中华实业月刊,1936(2).
    18.额定资本即拨足西北实业公司:计二千万元[J].西北导报,1936(3).
    19.山西省民营事业董事会关于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二十五年份报告书.山西省档案局档案,档案号:B30-1-2-1-1.
    20.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管理章程[J].中华实业月刊,1936(10).
    21.年刊编辑委员会编辑.西北实业公司铸造厂第一周年纪念刊[M].西北实业公司铸造厂,1935.
    22.上海市档案馆,档案号:Q264-1-392-71.
    23.西北实业公司章程.山西省档案局档案,档案号:B31-1-13-1-4.
    24.西北实业建设公司.山西省档案局档案,档案号:B31-1-4-1-1.
    25.Morris L.Bian.Redefi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The Trans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Guizhou’s Regional State Enterprises,1937-1957[J].Modern China,2015,41(3):313-350.
    (1)王亚南将“官僚资本”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官僚所有资本形态,一是官僚使用资本形态,一是官僚支配资本形态。”参见王亚南:“中国官僚资本之理论的分析”,《文汇丛刊》,1947年第5期,第41页。
    (2)参见景占魁:“阎锡山的‘西北实业公司’”,《晋阳学刊》,1980年第2期;景占魁:“试论山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几个特点”,《经济问题》,1985年第2期;景占魁编著:《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景占魁:“简论阎锡山在山西的经济建设”,《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刘建生、刘鹏生等著:《山西近代经济史(1840-194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张萌艳:“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的发展”,《财经管理》,2009年第7期;雒春普著:《阎锡山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刘鹏:“西北实业公司研究(1945-1949)”,河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郭歌:“阎锡山的企业活动”,山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7年;连峰:“山西地方工业化的初步尝试---以西北实业公司为例”,山西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年。
    (1)吴太昌:“抗战时期国民党国家资本在工矿业的垄断地位及其与民营资本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第134页。
    (2)参见莫子刚著:《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Morris L.Bian.Redefi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The Trans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Guizhou’s Regional State Enterprises,1937-1957.Modern China,Vol.41,No.3,2015.
    (3)(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杭行译,韦森译审:《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
    (4)张忠民著:《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张忠民:“思路与方法: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研究的再思考”,《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32页。
    (6)郑彦星:“抗战前西北实业公司经济绩效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7年第2期,第102页。
    (7)(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98-100页.
    (8)(美)哈罗德·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美)阿尔曼·阿尔奇安:“产权经济学”,分别载于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第87、74页;(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陈郁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版,第21页。
    (1)张忠民:“产权、治理结构: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历史走向”,《成大历史学报》,2014年第47期,第159页。
    (2)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第1卷),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50页;孔祥毅主编:《民国山西金融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版,第376页。
    (3)《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1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96页。
    (4)“西北实业公司章程”(1935年8月15日核准),载于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第50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78页。
    (5)景占魁编著:《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6)“西北实业公司内部组织股额定为二千万元总理以下设置协理”,《新天津》1931-11-19(第6版)。
    (7)“阎锡山积极组西北实业公司宋子文张学良等均入股太原经济建设委员会”,《西北文化日报》1932-6-10(第2版)。
    (8)“西北实业公司章程”(1935年8月15日核准),载于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第50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75-178页。
    (1)孔祥毅主编:《民国山西金融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版,第311页。
    (2)“专载: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要旨”,《山西建设》,1935年第1期,第15页。
    (3)“山西省政十年建设第一次报告”,《监政周刊》,1935年第129-130期,第6页。
    (4)景占魁编著:《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47-51页;孔祥毅:“阎锡山的货币金融思想与实践”,《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3年第5期,第67-68页;刘建生、刘鹏生等著:《山西近代经济史:1840-194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568-575页;孔祥毅主编:《民国山西金融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版,第388-393页。
    (5)“山西省政十年建设第一次报告”,《监政周刊》,1935年第129-130期,第9-10页。
    (6)“山西人民公营事业组织管理机关”,《中华实业月刊》,1936年第2期,第110页。
    (7)“西北实业公司章程”,山西省档案局档案,档案号:B31-1-13-1-4,第11页。
    (8)“西北实业建设公司”,山西省档案局档案,档案号:B31-1-4-1,第1页。
    (1)“山西省民营事业董事会关于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二十五年份报告书”,山西省档案局档案,档案号:B30-1-2-1,第18页。
    (2)“额定资本即拨足西北实业公司:计二千万元”,《西北导报》,1936年第3期,第28页。
    (3)《山西省政府行政报告》,1931年7月,第28页。
    (4)卢筠:“西北实业公司与山西近代工业”,载于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精选:阎锡山垄断经济》,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213-214页。
    (5)“经济要闻:国内经济:晋省西北实业公司握西北实业总枢纽:已设立八厂规模甚宏大”,《经济旬刊》,1934年第5期,第76页;张达天:“晋省公营事业调查记”,《西北春秋》,1934年第17期,第21-22页。
    (6)“西北实业公司资产负债表”,载于《山西省経済の史的変遷と現段階》,山西産業1943年版。
    (7)年刊编辑委员会编辑:《西北实业公司铸造厂第一周年纪念刊》,西北实业公司铸造厂1935年版,第185-216页。
    (8)“炼钢厂组织章程”,上海市档案馆,档案号:Q264-1-392-71,第16页。
    (9)“兴农酒精厂组织章程”,上海市档案馆,档案号:Q264-1-392-71,第21页。
    (1)彼得·马赛厄斯(Peter Mathias),M.M.波斯坦(M.M.Postan)主编;徐强,李军,马宏生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7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64页。
    (2)张忠民:“产权、治理结构: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历史走向”,《成大历史学报》,2014年第47期,第159页。
    (3)《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续)》,《山西建设》,1935年第5期,第5页。
    (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出资方式与早期“官督商办”企业中股权与债权共存的情形不同,前者是无偿的且不参与公司的决策与控制,而后者是通过“垫借官款”的方式使企业股权与债权共存,甚至对企业的控制权、剩余控制权产生影响。参见张忠民:“产权、治理结构: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历史走向”,《成大历史学报》,2014年第47期,第160-161页。
    (1)曹焕文:“西北实业公司”,载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太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太原文史资料》(第7辑),1986年版,第17页。
    (2)曹焕文:“西北实业公司”,载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太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太原文史资料》(第7辑),1986年版,第17页。
    (3)“西北实业公司章程”,山西省档案局档案,档案号:B31-1-13-1-4,第12页。
    (1)张忠民著:《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页。
    (2)叶祥松著:《国有公司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