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过程与主体性研究简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泽志
  • 关键词:劳动过程 ; 劳动过程理论 ; 主体性
  • 中文刊名:GXZL
  • 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8
  • 出版单位: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 年:2019
  • 期:No.217
  • 语种:中文;
  • 页:GXZL201901054
  • 页数:1
  • CN:01
  • ISSN:45-1223/T
  • 分类号:79
摘要
1974年《劳动与垄断资本》出版之后,褒贬俱评,沿着对布雷弗曼和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忽视主体性的批判,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文章对此予以梳理。
        
引文
[1]王晓晖.劳动过程理论:简史和核心理论[J].前沿,2010(10).
    [2]哈里·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方生、朱基俊、吴忆萱、陈卫和、张其骈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3]闻翔、周潇.西方劳动过程理论与中国经验:一个批判性的评述[J].中国社会科学,2007(3).
    [4]迈克尔·布洛维.《制造甘愿》李荣荣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谢富胜、李钟瑾.主体性与劳动过程研究的后现代转向[J].教学与研究,2013(5).
    [6]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和记”生产政体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2).
    [7]师文兵.汤普森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经验范畴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1).
    [8]姜辉.论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的现实境况和社会地位[J].教学与研究,2014(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