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哲学的后现代维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秀芬
  • 关键词:苏格拉底 ; 对话 ; 非哲学 ; 后现代哲学
  • 中文刊名:GLXK
  • 英文刊名:Gansu Theory Research
  • 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大学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甘肃理论学刊
  • 年:2019
  • 期:No.252
  •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文化哲学视域下龙江丝路文化构建研究”(18ZXE716)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GLXK201902012
  • 页数:6
  • CN:02
  • ISSN:62-1002/D
  • 分类号:76-81
摘要
苏格拉底哲学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质,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归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之中。苏格拉底以日常对话的方式首创"非哲学"的哲学思考方式,以反讽的方式批判世人的"有知",以"助产士"的身份呈现"不可见者",以对话的力量引导人造就自己。闪耀着生命光辉的苏格拉底哲学是生活哲学、行动哲学的典范。而以对抗体系、瓦解知识、捕获差异和关怀自身为特质的后现代哲学,所努力忠诚的正是这种以苏格拉底为典范的古代哲学有活力、生存性的维度。后现代哲学与苏格拉底哲学有着不可割断的亲缘关系,苏格拉底哲学为后现代哲学提供了理论渊源、合法性的论证及发展的方向,而后现代哲学也在积极地回应和丰富着苏格拉底的生活哲学。
        
引文
[1][法]皮埃尔·阿多.古代哲学的智慧[M].张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贾英健.对话哲学与哲学对话的范式[J].学术研究,2006,(01).
    [3][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M].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柏拉图全集(第1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