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与中国“易卜生学”的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iterary Geograph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bsenology in China
  • 作者:杜雪琴
  • 英文作者:Du Xueqin;The College of Art & Communication,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 ; 跨学科审视 ; “易卜生学” ; 审美阐释 ; 诗学建构
  • 英文关键词:Literary Geography;;Interdisciplinary Review;;Ibsenology;;Aesthetic Interpretation;;Poetic Construction
  • 中文刊名:CJXS
  • 英文刊名:Yangtze River Academic
  • 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长江学术
  • 年:2019
  • 期:No.61
  •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易卜生戏剧空间叙事研究”(16Y026)
  • 语种:中文;
  • 页:CJXS201901004
  • 页数:11
  • CN:01
  • ISSN:42-1754/H
  • 分类号:35-45
摘要
经过百年探讨,"易卜生学"已经形成一门专门而精深的学问。作为中国本土学者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文学地理学助推"易卜生学"的进一步发展。近十年来,从文学地理学角度研究易卜生及其作品取得显著成绩,学者们以文学地理批评理论把握易卜生作品之命脉,以文本阐释的方式解析易卜生作品之真意,不仅打开中外易卜生研究的新视野,促成"易卜生学"空间转向,而且拓展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实践范畴,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进行全新尝试。文学地理学可以为"易卜生学"提供强大助力,对易卜生作品的研究也可为文学地理学理论建设提供重要个案。文学地理学将继续与中国"易卜生学"携手同行走向未来。
        The past hundred years' discussions about and studies on Ibsen and his works have made Ibsenology a profound domain for literary scholars both home and abroad. The literary geography, a the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proposed by Chinese scholars, has been now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bsenology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by scholars in the studies on Ibsen and his works from the angle of literary geography in the past decade. As a method of literary criticism, literary geography can also help grasp the sequence of thoughts in Ibsen's works by means of text interpreting, which has not only opened a new window to Ibsen study, but also rendered a space transfer in Ibsenology, provid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substantial cas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of literary geography.
引文
(1)陶礼天:《略论文学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
    (2)钟扬、杨玲:《文学地理学助跑“中国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17日第1版。
    (3)王忠祥在以下论文中均提到“易卜生学”的建构:1、“在近几年我国的易卜生研究中出现反思过去的有关论著、关注'艺术家易卜生'特性、逐渐与国际易卜生研究接轨的趋势,值得大力肯定,必须坚持下去。”引自杜娟:《易卜生研究的状况与发展趋势——王忠祥教授访谈录》,《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2、“中国易卜生的研究以及'易卜生学'的建构,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应坚持'以我为主',要有比较文学的视野,与中国古典戏剧、当代戏剧比较,自然而自觉地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主体原则上来探究'易卜生学'。”(王忠祥、杜雪琴:《<外国文学研究>与多维视阈中的易卜生评论》,《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3、“今后我们要从艺术、政治双重角度来对易卜生进行研究,甚至要把艺术放在政治之前来评析,即如何艺术化政治观点,这样才能达到我国易卜生研究向纵深扩展的目的,并有利于建立国际性的'易卜生学'。”(王忠祥、杜雪琴:《<外国文学研究>与多维视阈中的易卜生评论》,《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4、叶雨其:《构建多元会通而辩证整合的中国“易卜生学”——王忠祥教授访谈录》,《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年第2期。
    (1)高旭东、李屹、康毅:《文学地理学在外国文学批评中的初航——以<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易卜生诗歌研究>为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2)聂珍钊、周听主编:《易卜生创作的生态价值研究:绿色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参见邹建军、胡朝霞:《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易卜生诗歌研究》,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年版。本文主要提及其中16篇论文(主要从地理角度研究),其他13篇(主要从思想主题、艺术形态、研究历史与会议综述方面的研究)并未在此具体罗列讨论。
    (4)王晓燕:《凯蒂琳的命运与地理空间建构》,《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2辑。
    (5)钟云霞:《<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的两重地理空间》,《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第2辑。
    (6)钟秀、蒋士美:《易卜生戏剧<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中地理空间的象征意义》,《文学教育》2017年第12期。
    (7)潘丹丹:《<咱们死人醒来时>的地理空间建构及追寻主题的表达》,《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
    (8)邓岚:《<海上夫人>中爱情与地理空间的关系》,《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第1辑。
    (9)高丹:《诗意的栖居:论“培尔·金特”中的三重地理空间建构》,《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第2辑。
    (10)余一力:《论<海尔格伦的海盗>中地理空间建构和人物形象的双重性》,邹建军主编:《易卜生诗剧研究》,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年版。
    (11)杜雪琴:《“人怎样才能忠实于自己”——论<培尔·金特>“回环螺旋”式地理空间建构》,《华中学术》(第九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2)高丹:《诗意的栖居:论<培尔·金特>中的三重地理空间建构》,《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第2辑。
    (13)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空间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杜雪琴:《易卜生戏剧的空间诗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2015年出站报告。
    (2)(3)(4)(16)(17)(18)邹建军、胡朝霞主编:《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易卜生诗歌研究》,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年版。
    (5)袁艺林:《易卜生诗歌中的三重地理空间建构》,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6)付瑶:《论<小艾友夫>与<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中的“高山”意象》,《世界文学评论》2012年第2辑。
    (7)郭新柳:《<武士冢>空间意象解读》,《世界文学评论》2012年第1辑。
    (8)谭芳《海洋——易卜生后期戏剧的中心意象》,《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第2辑。
    (9)周钢山:《论<海上夫人>的两种地理意象及象征意义》,《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第1辑。
    (10)谭咪咪:《论<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中的文学地理意象及其隐喻意义》,《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第1辑。
    (11)杜雪琴:《<海上夫人>的四种地理意象群落及艺术特征》,《武陵学刊》2014年第3期;此文亦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2)潘丹丹:《<咱们死人醒来时>地理意象与人物之间的对应结构》,《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年第1期。
    (13)敖翔:《伊厄棣斯的“海洋性格”问题》,《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14)周钢山:《论<海上夫人>的两种地理意象及象征意义》,《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第1辑。
    (15)袁艺林:《易卜生诗歌中的“光”——以<易卜生文集>第8卷中收录的61首诗歌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第2期。
    (19)谭永:《易卜生诗歌中的四类动物意象》,《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1)(2)(3)邹建军、胡朝霞主编:《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易卜生诗歌研究》,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年版。
    (4)(9)邹建军、杜雪琴:《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哲学之思与生态之维》,《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5)刘富丽:《易卜生诗歌的生态伦理意蕴》,《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6)王远年:《易卜生的文学创作与海盗精神的张扬》,《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
    (7)王远年:《民间文学传统与易卜生文学创作》,《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8)王远年:《易卜生诗歌的民间歌谣特征》,《唐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0)高旭东、李屹、康毅:《文学地理学在外国文学批评中的初航——以<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易卜生诗歌研究>为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11)陈清芳、杜雪琴:《易卜生戏剧中“地理存在”的三种形态》,《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12)袁艺林:《地理叙事:论易卜生诗歌中的地理空间建构途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13)杜雪琴:《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有效性问题——以<海上夫人>中的地理图式为例》,《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年第25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4)彭珊珊:《<建筑师><当我们死人醒来时>中“动静结合”的地理想象》,《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1辑。
    (15)潘秋子:《人物与地理环境的相互映衬——试析<海尔格伦的海盗>男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地理因素》,《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2辑。
    (16)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诗学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1)袁艺林:《地理叙事:论易卜生诗歌中的地理空间建构途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2)邹建军:《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文学地理学研究》,《江汉论坛》2013年第3期。
    (3)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诗学问题研究》“摘要”,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页。
    (1)杜雪琴:《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会通之境——读杨义<文学地理学会通>偶得》,《世界文学评论》2014年第2辑。
    (2)高旭东、李屹、康毅:《文学地理学在外国文学批评中的初航——以<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易卜生诗歌研究>为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1)王忠祥、杜雪琴:《<外国文学研究>与多维视阈中的易卜生评论》,《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2)邹建军主持、王远年编选:《易卜生诗歌研究》,香港:雅园出版公司2006年版。
    (3)邹建军主编:《易卜生诗剧研究》,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年版。
    (4)(5)杨义:《文学中国的巴蜀地域因素》,《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1)[挪]亨利克·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汪余礼、戴丹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71页。
    (2)杨周翰:《镜子和七巧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3)陶礼天:《略论文学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
    (1)杨义:《现代世界视野通论》(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4期。
    (2)杨匡汉:《中国新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2页。
    (3)陶礼天:《略论文学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
    (4)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457-45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