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期刊与新文学时代的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iterary Journals in the 1990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Literary Era
  • 作者:李敏
  • 英文作者:LI Min;School of Literature,Henan University;
  • 关键词:文学期刊策划 ; 新生代作家 ; 新文体 ; 新文学时代 ; 纯文学
  • 英文关键词:planning by literary journals;;new generation writer;;new style;;new literary era;;pure literature
  • 中文刊名:HN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 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28
  • 出版单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59;No.288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期刊视野中的新意识形态与1990年代小说现场研究”(16BZW145)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HNDS201903015
  • 页数:7
  • CN:03
  • ISSN:41-1028/C
  • 分类号:120-126
摘要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终结和被"理想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90年代成为需要重新被定义的新的文学时代。90年代的文学期刊积极参与了对这一新文学时代的建构:首先,通过策划"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作品联展""联网四重奏"等栏目,集结了新的作家队伍;其次,通过对"新生代"作家的命名和阐释,发现了90年代文学的"质的内涵";再次,通过策划"文体实验室""凸凹文本"等栏目,试图在90年代生产出一种新的文体。无论是新生代作家的创作倾向还是文学期刊直接针对文体的策划,都是对80年代形成的"纯文学"观念的再生产。就此而言,90年代文学期刊在建构一个新文学时代的同时,也完成了对80年代的"纯文学"观的确认。
        With its end and being"idealized",the literature era in the 1980s,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made the 1990s a new literary era that needed to be redefined.The literary journals of the 1990s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new literary era:First,the planning of programs like"Exhibition of Works by Writers Born in the 1960s "and"Networking Quartet"helped assemble groups of new writers;secondly,the naming and defining of the"new generation"writers uncovered the"quality connotation"of literature in the 1990s;in addition,the planning of programs like"Lab of Writing Styles"and"Tu'ao Text"were meant to create a new style in the 1990s.Both the tendency of the newgeneration writers'creation and the direct planning of style-oriented programs by journals had reproduced the concept of"pure literature"formed in the 1980s.In this respect,literary journals of the 1990s not only constructed a new literary era,but confirmed the concept of"pure literature"of the 1980s.
引文
(1)张福贵:《新世纪文学的哀叹:回不去的“80年代”》,《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1期。
    (2)彭见明:《文学的职业化走向》,《文艺报》,1993年1月9日。
    (3)刘周岩:《陈平原:黄金80年代中诞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40期。
    (4)宗仁发,黄发有:《站在作家与读者中间:宗仁发访谈录》,《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2期。
    (1)关于1980年代“纯文学”的发生过程,可参阅贺桂梅:《“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年代的发生》,《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当代文学期刊中,《人民文学》《文艺报》《收获》是个案研究的焦点,目前已经出版的专著有吴俊、郭战涛的《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李红强的《〈人民文学〉十七年》,郑纳新的《新时期〈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武新军的《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文艺报〉(1949-1989)》,谢波的《媒介与文艺形态:〈文艺报〉研究(1949-1966)》,蔡兴水的《巴金与〈收获〉研究》等,这些成果均不涉及90年代。黄发有教授的著作《媒体制造》《文学传媒与文学传播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有涉及90年代期刊的内容,但是未充分展开。
    (1)林舟:《生命的摆渡: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广州:海天出版社,1998年。
    (2)张钧:《小说的立场:新生代作家访谈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本刊记者:《实力派作家呼之欲出,文学联网面向新世纪:五刊一报文学联网协作会在贵阳举行》,《山花》,1995年第6期。
    (4)《山花》1995年推出“跨世纪星群”栏目;1996、1997年,在“跨世纪星群”之外,又增加了“跨世纪新人论”;1998年推出了“跨世纪十二家”,“跨世纪星群”和“跨世纪新人论”暂停;1999年再次恢复“跨世纪新人论”。
    (5)1998年,韩东、朱文等人首先在南方一些媒体上发布与“断裂问卷”相关的消息,《北京文学》的介入表明了“断裂”事件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关注。汪继芳:《“断裂”:世界末的文学事故》,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
    (1)南帆:《边缘:先锋小说的位置》,《花城》,1998年第1期。
    (2)汪政:《先锋小说·新写实·新生代》,《上海文学》,1999年第7期。
    (3)艾克:《涅槃:作家访谈录》,《大家》,1999年第1期。
    (4)1990年代引起关注的“新人作家”,有一些出生于50年代,如林白、何顿、张旻等,还有一些出生于70年代,如丁天、卫慧、棉棉等。
    (5)葛红兵:“我所说的晚生代是指鲁羊、朱文、韩东、李冯、吴晨骏、毕飞宇、何顿、丁天、陈染、林白等等。”葛红兵:《晚生代的意义:晚生代作家论写作札记》,《山花》,1997年第8期。洪治纲:“他们的主要代表是:何顿、毕飞宇、韩东、张旻、陈染、刁斗、海男、林白、朱文、鲁羊、王彪、邱华栋、东西等。”洪治纲:《现实叙事与拒绝理想的无定性:论晚生代作家群》,《山花》,1997年第6期。
    (6)陈思和:《碎片中的世界:新生代作家小说创作散论》,《花城》,1996年第6期;张钧:《新生代作家走访日记》,《作家》,1998年第12期;贾梦玮:《关于“新生代”》,《钟山》,1999年第1期;汪政:《命名和理想:新生代写作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钟山》,1999年第3期;汪政:《先锋小说·新写实·新生代》,《上海文学》,1999年第7期。
    (7)李敬泽:《纸现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42页。
    (8)也有论者认为他们的创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吴义勤就认为90年代的“新生代”的创作可以分为“哲学型”“私语型”和“写实型”。吴义勤:《九十年代的小说格局》,《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
    (9)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如:“从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们,既没有50年代作家那样经历了政治的迫害和历史的玩弄,也不似70年代成长起来的知青作家,在上山下乡的时代里接受过生活的严峻考验,灾难的岁月不过是他们童年时代看过的一场印象模糊的电影……”陈思和:《碎片中的世界:新生代作家小说创作散论》,《花城》,1996年第6期。“这些作家大都出生在60年代,对于历史,他们没有太多的记忆和重负;对于生活,他们亦无太多的磨难和坎坷。”洪治纲:《现实叙事与拒绝理想的无定性:论晚生代作家群》,《山花》,1997年第6期。“‘我们这一代人’是缺乏神话和共同体验的人……‘我们这一代人’缺乏共同的文本,因此也不具备鲜明的群体特征和一致的群体欲望。”包亚明:《六十年代人:共同经验与知识传统》,《上海文学》,1997年第11期。
    (1)在90年代的诸多言说中,《花城》在“花城论坛”栏目中推出的下列文章很有代表性:陈晓明:《超越情感:欲望化的叙事法则》,《花城》,1995年第1期;蔡翔:《私人性与相关社会想象》,《花城》,1996年第4期;陈思和:《碎片中的世界》,《花城》,1996年第6期;陶东风:《私人化写作:意义与误区》,《花城》,1997年第1期;南帆:《边缘:先锋小说的位置》,《花城》,1998年第1期。
    (2)陈晓明:《欲望如水:性别的神话:林白小说论略》,《钟山》,1993年第4期;林舟,齐红:《女性个体经验的书写与超越:陈染访谈录》,《花城》,1996年第2期;艾云文:《走进身体以及以后:关于女性写作》,《山花》,1996年第9期。
    (3)雷达,李洁非,孙小宁:《九十年代文学散点透视:一位记者与两位批评家的对话》,《大家》,1996年第6期。
    (4)朱伟:《新小说编后絮语》,《花城》,1994年第3期。
    (1)韩旭,小二:《〈大家〉18年:〈大家〉杂志副主编韩旭访谈录》,《小说林》,2011年第5期。
    (2)艾克:《涅槃:作家访谈录》,《大家》,1999年第1期。
    (3)吴义勤:《可疑的文体》,《大家》,1999年第2期。
    (4)《如愿以偿》编者按,《人民文学》,1998年第1期。
    (5)李修文,张生,海力洪,等:《母本的衍生》,《作家》,1999年第1期。
    (6)《上海第四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初评、终评委会议纪要》,《小说界》,1998年第5期。
    (7)张荣翼:《从边缘到中心:词、曲、小说的文体变迁与知识分子话语转型》,《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