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影片中反面角色的创新设计探索——以《卑鄙的我》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xploring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the Negative Characters in Animated Films:Taking "Despicable Me" as an Example
  • 作者:李甲辉
  • 英文作者:Li Jiahui;
  • 关键词:动画 ; 反面角色 ; 角色设计 ; 角色性格
  • 中文刊名:ZSHI
  • 机构:肇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装饰
  • 年:2019
  • 期:No.312
  • 基金:2018年度肇庆学院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的重点改革项目“动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模式的研究”(编号:ZLGC201831)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SHI201904041
  • 页数:2
  • CN:04
  • ISSN:11-1392/J
  • 分类号:138-139
摘要
创新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散思维方式,动画创作需要创新思维,对原来的创作模式进行创新思考,基于原来模式进行创新是动画艺术发展的必然道路。用与众不同的理念在动画角色创作发挥更大作用,颠覆旧的思路和套路,创造更有生命力的动画角色。由环球影业及Illumination娱乐公司制作的《卑鄙的我》(又名《神偷奶爸》)在动画市场上大放异彩,正因其在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的创作上运用了创新的思维。本文将探讨《卑鄙的我》中反面角色的创新设计,研究反面角色创作方法。
        
引文
[1]李光:《中美动画反面角色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D],乌鲁木齐:内蒙古大学,2015。
    [2]胡玉辉:《试析动画角色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1期,第496页。
    [3]叶学舒:《中美主流动画片反派人物设计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8。
    [4]张三军:《浅谈〈卑鄙的我〉中的角色设计》[J],《大众文艺》,2015年第11期,第169-17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