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的濂溪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tudy of Lianxi in Kamakura and Muromachi Periods of Japan
  • 作者:王晚霞
  • 英文作者:Wang Wanxia;
  • 关键词:周敦颐 ; 濂溪学 ; 朱子学 ; 日本 ; 东亚 ; 儒学
  • 中文刊名:FZ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3;No.15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ZX070)
  • 语种:中文;
  • 页:FZDS201903006
  • 页数:7
  • CN:03
  • ISSN:35-1048/C
  • 分类号:32-38
摘要
濂溪之学传入日本的时间与途径,从文献载体传播角度看,僧俊芿是传入濂溪学的先驱者,从思想传播角度看,僧圆尔辨圆和兰溪道隆是最早的研习传播者,时间最早应是在1211年,至晚是在1241年,即镰仓时代前期。室町时代五山禅僧们对周濂溪及其道统地位、《太极图》的万物衍生逻辑以及濂溪风范的推崇与受容,直接推动了宋学在日本的发展,为宋学在江户时代崛起为社会主流思潮打好了理论上的基础。
        
引文
[1] 张品端:《朱子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发展》,朱人求、[日]井上厚史:《东亚朱子学的新视野》,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00页。
    [2] 陈弘,等:《周敦颐著作在日本的传播》,《图书馆》2016年第9期;王晚霞:《日藏两种〈濂溪志〉价值考论》,《南昌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3] 陈威瑨:《伊藤仁斋、东涯父子对〈太极图说〉的批判》,《台湾清华学报》2016年第3期。
    [4] 连凡:《论伊藤仁斋对周敦颐〈通书〉的阐释——以〈通书管见〉为中心》,《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5] 连凡:《中日关于周敦颐〈太极图说》阐释的比较研究》,《甘肃理论学刊》2018年第1期。
    [6] [日]西村天囚:《日本宋学史》,东京:朝日新闻社,1951年,第14页。
    [7] 朱谦之:《日本的朱子学》,北京 :三联书店,1958年,第32页。
    [8] [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胡锡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62-264页。
    [9] 信瑞:《涌泉寺不可弃法师传》,[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九辑上传部卷二一七,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52页。
    [10] [日]伊地知季安:《汉学纪源》卷三《俗儒》第三十,国书刊行会编纂:《续续群书类从》第十辑教育部卷一,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8年,第600页。
    [11] [日]伊地知季安:《汉学纪源》新注第十九,国书刊行会编纂:《续续群书类从》第十辑教育部卷一,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8年,第572页。
    [12] 如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36页)或认为是首倡者,或认为是俊芿最早将宋学之书传入日本,如苏振申《日本古代中世史》(台北:远景出版社,1974年,第14页);郑彭年《日本中国文化摄取史》(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9页);日本学者也多持此见,如[日]西村天囚《日本宋学史》(东京:朝日新闻社,1951年,第12页);[日]冈田正之《日本汉文学史》(吉川弘文馆,1954年,第271页);[日]和岛芳男《日本宋学史的研究》(增补版)(东京:吉川弘文馆,1988年,第90页);[日]石田一良《思想史I》(东京:山川出版社,2001年,第212页)。
    [13] 如王守华:《禅学东渐及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中日关系史论考》,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7页。
    [14] [日]伊地知季安:《汉学纪源》宋学第二十,国书刊行会:《续续群书类从》第十辑教育部卷一,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8年,第572页。
    [15] 严绍璗:《中日禅僧的交往与日本宋学的渊源》,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中日文化交流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44页。
    [16] 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39-40页。
    [17] 出自李永炽:《日本史》,台北:牧童出版社,1975年,第119页。
    [18] [日]原善公道、藤原惺窝:《近世文芸者传记丛书》第二卷《先哲丛谈前编》卷之一,东京:ゆまに书房,1988年,第48页。
    [19] [日]伊地知季安:《汉学纪源》崇信第二十一,国书刊行会:《续续群书类从》第十辑《教育部》卷一,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8年,第573页。
    [20] [日]赤迫照子:《广岛大学文学部旧藏汉籍目录》,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附属东洋学研究情報センター,2016年;严绍璗:《日本汉籍善本书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1] [日]伊地知季安:《汉学纪源》歧阳第二十三,国书刊行会:《续续群书类从》第十辑《教育部》卷二,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8年,第576页。
    [22] 歧阳方秀:《不二遗稿》,上村观光:《五山文学全集》第三卷,京都:思文阁出版,1992年,第2938页。
    [23] [日]虎关师炼:《元亨释书》卷第二,《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第三一卷《元亨释书》,东京:吉川弘文馆,1929年,第46页。
    [24] [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13辑下《文笔部》卷三五五,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986页。
    [25] [日]绪方惟精:《日本汉文学史》(第三版),丁策译,台北:正中书局印行,1980年,第131页。
    [26] 翱之恵凤:《竹居清事》,[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十二辑上《文笔部》卷三三〇,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499页。
    [27] [日] 土田健次郎:《南北朝時代における“太極図說”の受容》,《大倉山論集》(第43輯)1999年第3期。
    [28] [日]土田健次郎:《二つの太極図——“南北朝時代における‘太極図說’の受容”補遺》,《大倉山論集》(第45辑)2000年第3期。
    [29] [日]足利衍述:《镰仓室町时代之儒教》,东京: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筹梓,1932年,第181-183页。
    [30] 土田健次郎:《神皇正统记と宋学》,《大仓山论集(ōkurayama ronshū)》(第42辑),橫浜市:大倉山文化科学研究所,1998年,第3期。
    [31] [日]伊地知季安:《汉学纪源》崇信第二十一,国书刊行会:《续续群书类从》第十辑《教育部》卷一,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8年,第573页。
    [32] 北畠亲房:《校本元元集》,平田俊春校,平田俊春:《元元集の研究》,东京:山一书房刊行,1944年,第9页。
    [33] [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十二辑上《文笔部》卷三二〇,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109页。
    [34] [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十三辑上《文笔部》卷三四二,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171页。
    [35] 有关《爱莲说》在日本的传播,参王晚霞、陆露:《〈爱莲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船山学刊》2018年第4期。
    [36] [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十二辑下《文笔部》卷三三三,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601页。
    [37] 西胤俊承:《真愚稿》,上村观光:《五山文学全集》第三卷,京都:思文阁出版,1992年,第2733页。
    [38] 景徐周麟:《宜竹残稿》,[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十二辑下《文笔部》卷三三七,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747页。
    [39] [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十三辑下《文笔部》卷三五一,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767页。
    [40] 月舟寿桂:《幻云稿》,[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十三辑上《文笔部》卷三四二,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141页。
    [41] [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十三辑下《文笔部》卷三五七,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1013页。
    [42] [日]塙保己一、太田藤四郎:《续群书类从》第十二辑上《文笔部》卷三二八,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72年,第398页。
    [43] 王晚霞:《濂溪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