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统制经济思潮中的苏联计划经济形象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mage of Soviet Union's Planned Economy in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Controlled Economy in 1930s
  • 作者:阎书钦
  • 英文作者:YAN Shu-qin;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1930年代 ; 中国思想界 ; 统制经济 ; 计划经济 ; 苏联
  • 英文关键词:1930s;;Chinese ideological sphere;;Controlled economy;;Planned economy;;Soviet Union
  • 中文刊名:HEAR
  • 英文刊名:Hebei Academic Journal
  • 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01
  • 出版单位:河北学刊
  • 年:2019
  • 期:v.39;No.223
  • 基金: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舆论界苏联观研究》(15BZS082
  • 语种:中文;
  • 页:HEAR201902011
  • 页数:13
  • CN:02
  • ISSN:13-1020/C
  • 分类号:90-102
摘要
19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浓厚的统制经济思潮。论者所言统制经济概念笼统,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政策、德意法西斯主义国家统制经济、苏联计划经济诸方面。随着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影响的扩大,苏联计划经济越来越成为时人关注的中心论题。时人对苏联计划经济虽不乏反思,但推崇与宣扬占居主流。人们虽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各方面均有深入了解,力主将此种体制引入中国,但多不主张全盘引进此种体制,所言统制经济包含大量非苏联因素。此种思想态势呈现出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认知的矛盾与多歧。
        A dense ideological trend of controlled economy rose in Chinese ideological sphere of1930 s. The concept of controlled economy called by people is very indistinct,includes the economic intervening policy of free capitalist countries,controlled economy of fascistic Germany and Italy,Soviet Union's planned economy. With enlargement of Soviet Union's two five-year plans' influence on China,Soviet Union's planned economy became more and more a central topic spoken by people. Although some people have rethought Soviet Union 's planned economy,more people have praised highly Soviet Union's planned economy. People have understood profoundly every aspects of Soviet Union's planned economy system,and advocated strongly to learn this economic system,but most people didn't agree to copy this system entirely. The concept of controlled economy called by people includes a lot of non-Soviet Union factors. This thinking posture indicates the paradox and divergence of the people's cognition about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ing way.
引文
[1]吴德培.统制、计划、技术三种经济与中国[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1935-03.
    [2]丁文江.实行统制经济的条件[J].独立评论:第108号,1934-07-08.
    [3]马寅初.中国经济改造[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4]叶乐群.中国古代经济统制之起源及其演进[J].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1936-01.
    [5]守愚.统制经济与全国经济委员会[J].独立评论:第70号,1933-10-01.
    [6]李权时.统制经济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7]编者.中国经济学社第十一届年会纪事[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1935-03.
    [8]宋士英.山西的统治经济[J].独立评论:第108号,1934-07-08.
    [9]陈长蘅.民生主义之计划经济及统制经济[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1935-03.
    [10]周作民.华北产业之发展与金融之关系[J].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1933-12.
    [11]庄智焕.中国施行经济统制步骤之商榷[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1935-03.
    [12]祝世康.中国经济改造与建设的基本动向[J].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1933-12.
    [13]刘大钧.中国今后应采之经济统制政策[J].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1936-06.
    [14]张素民.统制经济的意义[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1934-08.
    [15]诸青来.统制经济与中国[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1935-03.
    [16]邓峙冰.中国统制经济应取之政策[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1935-03.
    [17]徐思予.从计划经济与统制经济之比较的研究说到“民生主义的计划经济”[J].中苏文化:第2卷第1期,1937-01-01.
    [18]李焕文.国民经济建设方案[J].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1937-05.
    [19]刘大钧.世界经济潮流与我国国难[J].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4期,1932-12.
    [20]韩祖德.应付国难应有之经济政策[J].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4期,1932-12.
    [21]赵迺抟.经济计划与统制[J].独立评论:第242号,1937-07-11.
    [22]适之.编辑后记[J].独立评论:第242号,1937-07-11.
    [23]李权时.生产要素论答客难[J].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3期,1933-09.
    [24]李权时.介绍研究苏俄五年计划的五本英文书[J].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1期,1932-05.
    [25]王永新.中国经济学社第九届年会纪详[J].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1933-06.
    [26]姚庆三.世界经济恐慌之性质与中国经济之出路[J].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4期,1932-12.
    [27]钱穆.以国防为基点之苏联经济建设[J].中苏文化:第1卷第7期,1936-12-01.
    [28]君达.经济建设中几个重要问题[J].独立评论:第69号,1933-09-24.
    [29]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夫出席立院谈话会[N].中央日报,1935-07-05.
    [30]国营的苏联新闻事业(三)———中央社特派员冯有真通讯[N].中央日报,1936-11-19.
    [31]蒋廷黻.欧游随笔(五)[J].独立评论:第129号,1934-12-02.
    [32]胡适.司马迁辩护资本主义[J].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1期,1931-03.
    [33]唐庆增.经济学与现代文明[J].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1932-9.
    [34]区少干.单靠政府去建设便成了吗?[J].独立评论:第108号,1934-07-08.
    [35]张伯伦.苏俄五年计划的结算[J].独立评论:第50号,1933-05-14.
    [36]谷春帆.用计划经济的观点来观察自由竞争下的静态经济[J].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1937-02.
    [37]曹树铭.由中苏贸易谈到中苏商约[J].中苏文化:第2卷第4/5期,1937-05-01.
    [38]中国经济学社武汉社员座谈会纪录[J].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1936-06.
    [39]中国经济学社南京社员座谈会纪录[J].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1936-06.
    [40]辩论会各家讲词原稿[J].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1936-11.
    [41]蒋廷黻.南京的机会[J].独立评论:第31号,1932-12-18.
    [42]伯庄.愈贫弱愈要有为[J].独立评论:第96号,1934-04-15.
    [43]涛鸣.双十节应如何纪念[J].独立评论:第172号,1935-10-13.
    [44]郑林庄.漫谈社会改革[J].独立评论:第227号,1936-11-15.
    [45]吴景超.讨论“中国农民何以这样多”[J].独立评论:第45号,1933-04-09.
    [46]梁漱溟.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之特殊困难[J].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1933-12.
    [47]朱惠之.论苏联工业建设的经验与中国经济建设———献给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之运动者[J].中苏文化:第2卷第4/5期,1937-05-01.
    [48]李权时.评马著中国经济改造[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1935-03.
    [49]蔡爟民,何有藻.统制经济之基本建设[J].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1935-03.
    [50]张素民.发展中国经济的简单途径[J].独立评论:第200号,1936-05-10.
    (1)胡适称,“宋士英先生的文字是从清华大学寄来的”,他是山西人。参见适之《编辑后记》(《独立评论》第108号,1934年7月8日)。
    (1)徐恩曾,笔名为徐思予。参见刘恭《我所知道的“中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12卷(总第36辑),第63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1)翁文灏,字咏霓,号君达,后号悫士。
    (1)区少干自称:“我是一个逐末的商人,在昔看起来,是不配插嘴谈什么国家大计的。”参见区少干《单靠政府去建设便成了吗?》(《独立评论》第108号,1934年7月8日)。
    (1)吴宪,笔名为涛鸣。胡适称,涛鸣是《独立评论》社里的一个科学家。参见适之《编辑后记》(《独立评论》第172号,1935年10月13 日)。胡适又称,“他在国内一个最好的医学校做过十几年的教授”。参见适之《编辑后记》(《独立评论》第201号,1936年5月17日)。《独立评论》社中的医学教授只有吴宪一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