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方话语的民间传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Folk Legend as a Discourse of Locality
  • 作者:陈泳超
  • 英文作者:Chen Yongchao(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anguag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 关键词:传说 ; 话语 ; 语境 ; 地方 ; 民间
  • 英文关键词:legend,discourse,context,locality,folk
  • 中文刊名:BDZ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3-07-20
  •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3
  • 期:v.50;No.278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传说的动力机制及其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项目编号:11BZW137)的系列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BDZK201304013
  • 页数:10
  • CN:04
  • ISSN:11-1561/C
  • 分类号:96-105
摘要
当代传说研究范式已从文本中心转为语境化研究,在一个限制性的地方人群中,概论式的传说并非都被当做传说看待,它需要与人群发生地方性关联的实感。事实上,传说从来不以娱乐为主要目标,它是地方民众交流的话语形式,它建构了讲述者之间的身份关系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所谓民间传说,绝非均质的流传,它体现了人们在某一场域内的竞争过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凭借不同文化资本而形成的"民俗精英"的松散组合。而作为地方传说,不仅在"地方内"有各种纷争,并且与"地方外"也形成了非常多样的博弈。
        The research pattern on contemporary legends has already turned from text-centered study to contextual study.Inside a limited local group,not all the general legends are taken as legends which require the true feeling based on the local association among communities.In fact,the legend has never aimed at entertainment as its main target.It is a form of discourse used in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local people,and it constructs the ident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rrators and also directly affects their behavior.The so-called folk legend is definitely not a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It embodies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people in a certain domain or field,in which the loose combination of "folk elites" form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cultural capital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As to the local legend,there are not only disputes "inside the locality",but also various competitions "outside the locality".
引文
①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民俗研究》2009年第2期。
    ①杜德桥:《妙善传说》,李文彬等译,台湾巨流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1页。
    ②以上对于“语境”的介绍,参见周淑萍:《语境研究——传统与创新》,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仇鑫奕:《语境研究的变化和发展》,《修辞学习》1999年第3期。
    ③陈春声、陈树良:《乡村故事与社区历史的建构——以东凤村陈氏为例兼论传统乡村社会的“历史记忆”》,《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④王杰文:《直义与隐喻——“十八打锅牛”传说的分析》,《民俗研究》2008年第3期。
    ①万建中:《传说建构与村落记忆》,《南昌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王清:《村落的记忆——马街及周边村落的传说研究》,《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
    ②杨冰、刁统菊:《禁忌:在历史与传说之间——关于济宁马坡梁祝传说的调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庞建春:《传说与社会——陕西蒲城县尧山圣母传说传承与意义研究个案》,《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③程蔷:《中国民间传说》,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④施爱东:《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2页。
    ⑤柳田国南:《传说论》,连湘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①详情可参考刘文江博士论文:《传说:叙事的信仰实践形式——以甘肃省榆中县苑川河流域的民间传说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11年。
    ①施旭:《文化话语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②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③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第60页。
    ①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李猛、李康译,邓正来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9页。
    ①陈泳超:《民间传说演变的动力学机制——以洪洞县“接姑姑迎娘娘”文化圈内传说为中心》,《文史哲》2010年第2期。
    ①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②高文虎《蓼花洲闲录》曰:“温州有土地杜十姨,无夫;五髭须相公,无妇。州人迎杜十姨以配五髭须,合为一庙。杜十姨为谁?杜拾遗也。五髭须为谁?伍子胥也。若少陵有灵,岂不对子胥笑曰:‘尔尚有相公之称,我乃为十姨,何雌我邪?’”引自宛委山堂本《说郛》卷四十一,见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第五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917页。
    ①详情可参考王尧:《新编的地方主流性传说之研究——以湖南永州的尧舜传说为中心》,《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
    ②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人》,梁粤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1页。
    ①“生命树”概念借用自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一文,见《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