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与构建:民族节日的位育功能——以苗族独木龙舟节和赫哲族乌日贡节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贾桢 ; 葛玲
  • 关键词:社会学 ; 位育理论 ; 民族传统节日 ; 研究
  • 中文刊名:GHAI
  • 英文刊名:Songs Bimonthly
  •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3-15
  • 出版单位:歌海
  • 年:2018
  • 期:No.178
  • 基金:2017年度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经费支持的硕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复兴的文化:民族节日的位育功能——以赫哲族‘乌日贡’和苗族‘独木龙舟节’为例”(项目编号:10301-0170040601-107)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GHAI201802030
  • 页数:7
  • CN:02
  • ISSN:45-1228/J
  • 分类号:122-128
摘要
潘光旦先生的位育理论,是分析和探讨民族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内在规律的社会学理论,是我们认识和理解民族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学术性工具。利用潘光旦的位育理论,对苗族独木龙舟节和赫哲族乌日贡节的位育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两个民族传统节日在时代变迁过程中进行民族文化调适的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文
[1][日]君岛久子.张真译.贵州清水江苗族的龙舟竞渡[J].贵州文史丛刊,1985(2).
    [2]尹绍亭.民族文化生态村:理论与方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贵州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二十集·民国年间苗族论文集》[C].内部资料,1983.
    [4][日]鸟居龙藏.国立编译馆译.苗族调查报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5]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6]徐昌瀚.赫哲族文学[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1.
    [7]孙玉森,吴慧联.赫哲族“乌日贡”漫议[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3).
    [8]张敏杰,李伟国.“乌日贡”大会与赫哲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5).
    [9]崔玉范.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3).
    [10]张鸿雁,于晔.从赫哲族“乌日贡”大会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艺术研究,2008(1).
    [11]邹晓华.“乌日贡”大会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黑龙江史志,2011(5).
    (1)杨心恒:《潘光旦的位育论》,载《南开大学报》1138期,2011年10月14日第3版。
    (1)王嗣鸿:《台江边胞生活概述》,载《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二十集·民国年间苗族研究论文集》(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编),第181页。
    (2)据《划龙船》一文描述:“清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挖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桨,险极。”“(苗人)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为端节,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载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办公室编:《贵州省台江县苗族的节日》(贵州、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调查资料之四),1958年版。
    (3)付占祥,饶河县原文化局的干部,现为赫哲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吴宝臣,赫哲族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在街津口赫哲族乡文化站工作三十余年。
    (1)路易莎:《贵州苗族文化复兴的动力》,载《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
    (2)钱星:《浅述清水江畔苗族的龙舟文化》,载《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1)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页。
    (1)潘乃穆、潘乃和编:《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79页。
    (2)贾仲益:《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载《中国民族报》2006年1月23日第006版。
    (3)潘乃穆、潘乃和编:《潘光旦文集》(第8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39页。
    (4)潘乃穆、潘乃和编:《潘光旦文集》(第4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0页。
    (5)[清]徐家干著,吴一文校注:《苗疆闻见录》(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书中“汉民变苗”条:其地有汉民变苗者,大约多江楚之人。懋迁熟习,渐结亲串,日久相沿,浸成异俗。清江北岸皆有之,所称“熟苗”,多半此类。“苗疆木”条:苗疆木植,杉木为最。产于清江南山者为更佳,质坚色紫,呼之曰“油杉”。木商出入,彼此呼为“同年”;李宗昉《黔记》卷三:清江黑苗,……种树木,与汉人通商往来,称曰“同年”。田汝成《炎缴纪闻》:(苗人)与其曹耦善厚者,曰“同年”,同年之好逾于亲串。与汉人善者亦曰“同年”。苗族社会中强调地缘关系、加强地缘纽带的风俗,包括招龙(村落的招龙)、议榔(依脊)、清寨(或扫寨)、芦笙、打同年等。
    (1)黄任远,原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
    (2)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2卷),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第31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