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木人”與“愚公移山” 季羡林《列子》成書於西晋說續貂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范子燁
  • 中文刊名:ZGWH
  • 英文刊名:Chinese Culture
  • 机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6-05-31
  • 出版单位:中国文化
  • 年:2016
  • 期:No.43
  • 基金:國家教育部、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人文共建基地項目“陶淵明集版本匯刊與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2JJD750004;;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陶淵明作品互文性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4BZW176
  • 语种:中文;
  • 页:ZGWH201601017
  • 页数:10
  • CN:01
  • ISSN:11-2603/G2
  • 分类号:244-253
摘要
<正>關於《列子》的成書和旨趣問題,從宋代到近現代學術界一直都在討論,參與討論者不乏國學大師一流人物,今人甚至有篇幅不小的專著間世~1。古今研究者公認的事實是:《列子》的思想、語言和故事與佛學有一定的聯系。而在先秦時期,佛敎尚未進入中國,如湯用彤先生所言:"佛敎自西漢來華之後,自已有經典,惟翻譯甚少,又與道流牽合附益,遂不顯其真面目。……及至桓靈之世,安清、支讖相繼來華,出經較多,釋迦之敎乃有所據。"~2也就是說,在東漢中後期,漢譯佛典才開始較多出現,而佛經的廣泛流行,則
        
引文
1馬達《<列子>真僞考辨》,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2《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敎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頁。
    3《季羨林文集》第六卷《中國文化與東方文化》,江西敎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3頁。
    4《大正藏》,第15冊,No.0606,以下簡稱爲“《大正藏》”。
    5《大正藏》,第08冊,No.0224。
    6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敎史》,第34頁。
    7《大正藏》第08冊No.0227。
    8《大正藏》,第10冊,No.0279。
    9《大正藏》,第10冊,No.02790。
    10《大正藏》,第11冊,No.0310。
    11《大正藏》,第12冊,No.0374。又見曇無讖譯《大般涅盤經》卷第五《四相品之餘》,卷第十三聖行品之下,卷第十四《聖行品》第七之四,卷第十七《梵行品》之第四,卷第十九《梵行品》第八之五。
    12《大正藏》,第13冊,No.0397。
    13《大正藏》,第14冊,No.0482。
    14《大正藏》,第14冊,No.0564。
    15《大正藏》第16冊,No.0671。
    16《大正藏》,第16冊,No.0671。
    17《大正藏》,第23冊,No.1435。
    18《大正藏》,第24冊,No.1451。
    19《大正藏》,第25冊,No.1509。
    20《大正藏》,第25冊,No.1509。
    21《大正藏》,第36冊,No.1736。
    22《大正藏》,第39冊,No.1787。
    23《大正藏》,第39冊,No.1788。
    24《大正藏》,第48冊,No.2014。
    25《大正藏》,第48冊,No.2016。
    26《大正藏》,第51冊,No.2076。
    27《大正藏》,第51冊,No.2076。
    28《大正藏》,第85冊,No.2761。
    29《卍新纂續藏經》,第78冊,No.1553。
    30《文苑英華》,第一冊,中華書局1966年版,第134頁。
    31如九年義務敎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敎科書《語文》第四冊,北京出版社、開明出版社2002年1月第5版,第188-191頁。
    32楊伯峻《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59-161頁。
    33范文瀾《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309頁。
    34《大正藏》,第02冊,No.0135,第857-859頁。
    35《全晉文》卷一百三十八,《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編,第三冊,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2256頁。
    36所謂“王粲遺書”實際上來自蔡邕。《三國志》卷二十一《王粲傳》:“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三國志》卷二十八《鍾會傳》附《王弼傳》裴松之注引《博物記》:“初,王粲與族史凱俱避地荆州,劉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凱有風貌,乃以妻凱。凱生業,業即劉表外孫也。蔡邕有書近萬卷,末年載數車與粲,粲亡後,相國掾魏諷謀反,粲子與焉,既被誅,邕所與書悉入業。業字長緒,位至謁者僕射。子宏字正宗,司隸校尉。宏,弼之兄也。”又引《魏氏春秋》:“文帝既誅粲二子,以業嗣粲。”可知蔡邕藏書的流傳順序是:蔡邕>王粲>王業>王宏、王始周(佚名)、王弼>張湛祖、張湛父,劉正輿(劉陶),傅穎根(傳敷)>張湛、趙季子(王弼女婿)等。特別是張湛序听說的“幾將萬卷”,與《博物記》所說“蔡邕有書近萬卷”是完全吻合的。這就是蔡邕藏書下江南的一條主要渠道。《列子》在江南的傳播實際上依托於北方文化南下這一總體背景之上。陶淵明所讀之書,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南渡士人,譬如,由傅敷帶到江南的《傅玄集》(見前引張湛《列子注序》)在陶詩中就有明顯的印記。陶淵明《雜詩》:“愁人難爲辭,遙遙春夜長。”古直注引傅玄《雜詩》“愁人知夜長”。因此,盡管我們難以確定流傳到江南的蔡邕藏書究竟有哪些典籍,但可以肯定,這批典籍在江南流傳很快限廣,東晉初建,這也是當時國家文化發展的實際需要。我推測,蔡邕藏書大部分毀滅在公元554年11月(蕭梁承聖三年)的江陵焚書,那是一個自號爲金樓子的讀書人——代政治庸才梁元帝親手制造的一場空前的文化浩劫!可能是因爲《列子》抄本大多,所以幸存下來了。
    37見金高守元編《衝虛至德真經四解》卷首,《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冊,第1頁;宋林希逸《衝虛至德真經膚齋口義》,《道藏》,第14冊,第734頁。
    38《衝虛至德真經》,見《道藏》,第11冊。
    39《列子》的歷代注本主要有《冲虛至德真經義解》(宋徽宗趙佶撰),《冲虛至德真經解》(宋杭州州學內捨生江遹撰),《冲虛至德真經鬳齋口義》(宋林希逸撰),見《道藏》,第14冊;《冲虛至德真經四解》(晉張湛注,唐通事捨人盧重玄解,宋政和訓,宋左丞范致虛解,和光散人高守元集),《冲虛至德真經釋文》(唐當塗縣丞殷敬順撰,碧虛子陳景元補遺),見《道藏》,第15冊。
    40轉引自季羨林《<列子>與佛典——對於<列子>成書時代和作者的一個推測》。
    41《列子》中有非常多的晉代漢譯佛典的語詞。這也是其成書於西晉時代的一個方面的鐵證。奧地利學者溫特尼兹(Maurice Wintemitz)在《印度文學》第二卷《佛敎文學》中指出:“對於《法華經》來說,要想確定其確切的時代完全是難以成效的,因爲它包含的部分屬於不同時期。用純梵文書寫的散文,用混合梵文書寫的偈頌,不可能處於同一時期,因爲,在內容裹,其彼此間相互背離。”University of Calcutta,1927,第302頁。《列子》呈現的是上古語與中古語的混合狀態,其上古語部分來自先秦典籍,其中古語部分主要來自晉人口語和晉代之漢譯佛典。因此,正與《法華經》的情况相反,根據語詞的使用情况爲《列子》之最後成書斷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張永言先生所撰《從詞匯史看<列子>的撰寫時代》一文可以爲此做千古之定論。譬如,《列子·周穆王篇》說:“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張先生指出,“化人”當作“幻師”,相當於見於《史記》、《漢書》的“眩人”,即魔術師,但“《列子》作者爲了自示‘不知有漢'而暗襲佛典用詞,卻又不自覺地用錯了。”如此以今日之眼光掘發古人因弄巧成拙而造成的失誤,實乃曠世罕見之大家手筆,而此文亦堪稱我國當代中古語言研究領域的絕唱。《語文學論集》,增補本,語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68-392頁。
    42《陶靖節詩箋定本》,中華書局1935年版。
    43《陶詩的深度—評古直<陶靖節詩箋定本>》,《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68頁。
    44東晉初期,以建康(今南京)爲中心,張湛注本《列子》在長江流域迅速傳播開來,幷逐漸進入文化經典的廊廡。在《列子》經典化的過程中,陶淵明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通元年(527),即在距陶淵明去世一百年之際,蕭統完成了八卷本《陶淵明集》的編纂,此後又有北齊陽休之編纂的十卷本《陶淵明集》出現。於是,陶淵明的詩文裹挾着御風而行、泠然而善的列子流傳於黃河南北。
    45楊伯峻《列子集釋》,第221頁。
    46楊伯峻《列子集釋》,第234頁。
    47楊伯峻《列子集釋》,第152頁。
    48《出三藏記集》,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35頁。
    49《大正藏》,第55冊,No.2146。
    50《大正藏》,第55冊,No.2154。
    51晉法炬、法立譯《法句譬喻經》卷第一,《大正藏》,第04冊,No.0211。
    52《大正藏》,第04冊,No.0212。
    53《大正藏》,第17冊,No.743。
    54《<三國志·曹衝華佗傳>與佛敎故事》,《寒柳堂集》,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180頁。
    55因此,古天竺雅利安人深邃細密之因明學(即佛家邏輯學)對其理性思維和理論建構必然有直接的影響,這或許就是體大思精的《文心雕龍》如奇峰突起、橫空出世的深層原因。
    56清倪璠《庚子山集注》,許逸民校點,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51頁。
    57同上,第252頁。
    58同上,第618-619頁。
    59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92頁。
    60如《山海經》誇父逐日的神話被《列子》攝取,其文本位置緊隨“愚公移山”之後,見楊伯峻《列子集釋》,第161-162頁。
    61向宗魯《說苑校證》,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48頁。
    62參見陳奇猷《韓非子集釋》,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156頁。
    63倪璠《庚子山集注》,第241頁。
    64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81頁。
    65同上,第135頁。
    66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124頁。
    67司馬昭的岳父王肅曾經僞造《孔子家語》、《孔叢子》和《聖證論》等書,肆意綁架孔子。孔子的言論在《論語》之後不斷遞增,今人甚至發現了孔子說詩的講稿(即所謂“孔子詩論”),真不知孔子一生能說多少話。這種現象很令人回味。
    68這是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總結八年抗戰經驗時說的話。
    69陳寅恪《蓮花色尼出家因緣跋》,《寒柳堂集》,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174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