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学史学观与史论诗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韦春喜
  • 关键词:南宋 ; 理学 ; 史学观 ; 史论诗
  • 中文刊名:WSZ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
  • 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2-11-05
  • 出版单位:文史哲
  • 年:2012
  • 期:No.333
  •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宋型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咏史诗研究”(10YJC751093);;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0WD05)“宋型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咏史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SZZ201206014
  • 页数:12
  • CN:06
  • ISSN:37-1101/C
  • 分类号:97-108
摘要
在理学成为社会化思潮,且重视历史研治、重视教育的条件下,以理学史学观为指导进行史论诗创作成为士子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因以史经世、探究治乱的理学史学观有其独特性,南宋史论诗多以道观史,行道则兴,废道则衰,成为基本的史论立场,呈现出一种"道理"品格;史论诗掀起了评论上古历史、圣君的潮流,而对三代以降的君主持法甚严,形成了强烈的历史批判思潮。本着识统察机、以心论史的史学观,史论诗既注重历史态势的总体把握,更强调从幾微之处、人的心理意识等方面探讨历史发展,表现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新的历史探索视角。受义理史学观影响,史论诗形成了儒学义理化、道德化特征,同时扩大了历史人物关注层面,鸿德大隐特别是社会底层人物成为关注对象,反映了史学从政治性史学向社会文化史学的性质转变。在注重正统的史学观影响下,史论诗很少涉及少数民族政权,促成了以三国题材为关注点的史论热潮,以民族英雄作为史论对象,体现出鲜明的民族主义意识。
        
引文
[1]关于史论诗的产生原因,可参见拙文《试论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四川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魏泰:《东轩笔录》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723页。
    [2]脱脱等撰:《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0册,第10550页。
    [3]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卷十三《明道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册,第538页。
    [4]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4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35页。
    [5]脱脱等撰:《宋史》卷三二一《陈襄传》,第30册,第10419页。
    [6]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卷十五《伊川学案》,第1册,第591页。
    [7]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册,第636页。
    [8]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七,第2册,第231页。
    [9]胡寅:《斐然集》卷十九《鲁语详说序》,胡寅撰,尹文汉点校:《斐然集.崇正辩》,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第375页。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一,第3册,第107页。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三,第3册,第434页。
    [1]脱脱等撰:《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第11册,第3630页。
    [2]脱脱等撰:《宋史》卷三八一《王居正传》,第34册,第11737页。
    [3]陈亮:《龙川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1册,第632页。
    [4]李心传:《道命录》卷七下,《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75页。据李心传按语,此奏乃宗正寺主簿杨寅轮对时所上。
    [5]周密:《癸辛杂识》,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第5739页。
    [6]周密:《癸辛杂识》,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第5806页。
    [7]袁燮:《絜斋集》卷十《东湖书院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7册,第122页。
    [8]赵宁纂修:《长沙府岳麓志》卷三《书院》,赵所生、薛正兴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志》第4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06页。
    [9]杨简:《象山先生行状》,钟哲点校:《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90页。
    杨万里:《廖氏龙潭书院记》,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3111页。
    [1]纪昀等原著,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345页。
    [2]徐元杰:《楳埜集》卷十一《延平郡学及书院诸学榜》,《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1册,第776页。
    [3]马光祖修,周应合纂:《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九《儒学志二》,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2册,第1813页。
    [4]胡寅:《斐然集》卷十八,胡寅撰,尹文汉点校:《斐然集.崇正辩》,第348页。
    [5]胡寅:《斐然集》卷二十二《无逸传》,胡寅撰,尹文汉点校:《斐然集.崇正辩》,第427页。
    [6]真德秀:《西山文集》卷二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4册,第436页。
    [7]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64165页。
    [8]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八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6册,第2218页。
    [1]吕祖谦:《左氏传说.看左氏规模》,见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7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页。
    [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45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8202页。又,陈造(11331203),字唐卿,“身笃操修,道兼体用”(纪昀等原著,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2149页)。由其“夫求天理者于人事”(陈造《江湖长翁集》卷二十三《送赵节推介卿序》)、“私克于理,理澈于思”(陈造:《江湖长翁集》卷二十三《送程总郎序》)等言,可知他深受理学影响。
    [3]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六《元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册,第157158页。
    [4]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一《宣帝纪》,第1册,第20页。
    [5]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58册,第36739页。又,刘克庄深受理学影响,与朱熹高第多有交游,并师事大儒真德秀。可详参王宇《刘克庄与南宋学术》(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四章“刘克庄与程朱理学”。
    [6]胡宏:《知言》,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10页。
    [7]朱熹:《晦庵集》卷三十九《答范伯崇同吕子约蒋子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4册,第137页。
    [8]袁燮:《絜斋集》卷十二《罗公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7册,第154页。
    [9]关于二程的历史观,可参见吴怀祺主编:《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第一编第二章,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
    朱熹编:《伊洛渊源录》卷六《横渠先生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48册,第456页。
    朱熹:《晦庵集》卷二十三《辞免两次除授待职名及知江陵府奏状》,《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3册,第494页。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70册,第44147页。
    [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51册,第32209页。
    [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9册,第43779页。
    [4]关于此点,可参见拙文《中晚唐史学精神与史论体咏史诗》,《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1期。
    [5]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12册,第500页。
    [6]朱熹:《晦庵集》卷三十六《答陈同甫》,《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4册,第18页。
    [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41册,第25782页。
    [8]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9册,第43846页。又,陈普为南宋后期理学家,字尚德,号惧斋,《宋元学案》卷六十四有传。
    [1]朱熹:《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卷首上,《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89册,第3页。
    [2]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十一,第1册,第196、页。197
    [3]吕祖谦:《东莱吕太史别集》卷第十四《读书杂记》三,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1册,第561页。
    [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50册,第31520页。又,曾极,字景建,曾滂之子。滂首师陆九龄,为陆九渊爱重。曾极“绍其家学”,应为理学之士。事见《宋元学案》卷五十七《梭山复斋学案.曾先生滂附子极》。
    [5]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44册,第27372页。又,项安世(11291208),字平甫,号平庵,为理学之士。据《宋史》卷三九七《项安世传》,他曾“坐学禁久废”,与朱熹深有交往。宁宗时,朱熹落职罢祠,他“率馆职上书留之”。《宋元学案》列之于卷四十八《晦翁学案表》。
    [6]班固:《汉书》卷九《元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册,第277页。
    [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9册,第43794页。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2册,第39176页。又,萧立之(1203?),字斯立,号冰崖。据清厉鹗《宋诗纪事》卷六十六,他为淳祐庚戌()进士,应是活动于理宗以后时期的人士。此时理学已为官学,为士子崇尚,又据其“向来濂溪卜庐山,1250莲花峰下溪之源”(《寄题李叔谊莲峰书院》)、“稍解忍饥知道进,未能守口坐诗狂”(《书罢偶成》)等诗句,可知他服膺理学。
    [2]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九,第1册,第152页。
    [3]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一三六,第8册,第3244页。
    [4]张栻:《南轩先生文集》卷第十六,张栻撰,邓洪波校点:《张栻集》,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635页。
    [5]吕祖谦:《左氏博议》卷十,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6册,第241页。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9册,第43841页。
    [1]刘义庆著,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29页。
    [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71册,第44521页。
    [3]杜牧著,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第271页。
    [4]王安石著,李壁注:《王荆文公诗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279页。
    [5]程颢、程颐撰,潘富恩导读:《二程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80页。
    [6]朱熹:《晦庵集》卷十一《戊申封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3册,第181页。
    [7]真德秀:《大学衍义》卷三十一《逸欲之戒》,《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4册,第794795页。
    [8]真德秀:《大学衍义》卷一《帝王为治之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4册,第509页。
    [9]胡宏:《易俗》,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208页。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十三《进唐鉴表》,《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0册,第198页。
    [1]胡寅:《致堂读史管见》卷十六,《续修四库全书》第44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2]胡大壮:《读史管见序》,胡寅:《致堂读史管见》,《续修四库全书》第448册,第409页。
    [3]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十一,第1册,第195页。
    [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53册,第33350页。又,刘宰,字平国,主要活动于光宗至理宗时期。据《宋史》卷四○一《刘宰传》可知,理学为其“平生所学”。
    [5]班固:《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9册,第2619、2633、2628页。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5册,第40637页。
    [7]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8页。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56册,第35303页。
    [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38册,第24199页。
    [3]欧阳修:《原正统论》,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550页。
    [4]欧阳修:《魏论》,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第1560页。
    [5]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九,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第5册,第2187页。
    [6]张栻:《南轩集》卷十四《经世纪年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7册,第537页。
    [7]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一○五,第7册,第2637页。
    [8]黄震:《古今纪要》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84册,第73页。
    [9]郑思肖:《心史.古今正统大论》,见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资料一》,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123页。
    周密:《癸辛杂识》,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第5761页。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6册,第41456页。
    [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8册,第42846页。
    [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7册,第42240页。
    [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51册,第32207页。
    [5]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6册,第41329页。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43册,第26943页。
    [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68册,第4304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