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之后的莫言研究述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Mo Yan after He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 作者:丛新强
  • 英文作者:Cong Xinqiang;School of Literature,Shandong University;
  • 关键词:莫言研究 ; 诺贝尔文学奖 ; 世界话语 ; 中国传统 ; 文本叙事
  • 英文关键词:Studies on Mo Yan;;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World Discourse;;Chinese Tradition;;Text Narration
  • 中文刊名:SD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山东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5-05
  • 出版单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No.228
  • 基金: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团队项目“海内外文化论争中的‘莫言现象’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13&ZD122)
  • 语种:中文;
  • 页:SDZS201803019
  • 页数:10
  • CN:03
  • ISSN:37-1100/C
  • 分类号:173-182
摘要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五年中,莫言研究形成新一轮高潮。作为首位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原因自然成为研究热点,而其作品英译本以及主要英译者葛浩文受到特别关注,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以及"翻译"角色等问题也被广泛讨论;莫言作品的世界性被再度提起,与马尔克斯、福克纳以及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等作家的比较研究一起形成新的热潮。与此同时,莫言和中国叙事传统的渊源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莫言与《聊斋志异》的精神、与鲁迅传统的继承创新以及与其他本土作家的比较研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另外,研究者将目光重新回归莫言作品本身,立足文本细读和辨析,从创作整体、文本叙事等层面进行了再解读。
        In a period of years 2013 to 2017,after Mo Yan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studies on Mo Yan has reached a new climax.As the first winner of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China,the reason for his success has naturally become a hot issue in research.As well,his work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 main translator,Howard Goldblatt,have received special attention.Issues like how Chinese literature can"go out"and the role of"translation"have also been widely discussed.The internationalism of Mo Yan's works has been brought up again.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Mo Yan and other writers,like Marquez,Faulkner,Haruki Murakami and Kawabata Yasunari,have taken on a new upsurge.At the same time,studies on the origin of Mo Ya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narratives have been further deepened.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Mo Yan and the spirit of"Liao Zhai Zhi Yi",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Lu Xun,and other local writers have all received different level of attention.Moreover,the researchers put their eyes on Mo Yan's works again,and based on close reading and text analysis,they reinterpret his works from the creation,text narration and so on.
引文
(1)丛新强、孙书文:《莫言研究三十年述评》,《东岳论丛》2013年第6期。
    (2)高旭东等:《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1)温儒敏:《莫言历史叙事的“野史化”与“重口味”——兼说莫言获诺奖的七大原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4期。
    (2)庄森:《莫言小说的自由思想》,《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2期。
    (3)李钧:《新历史主义的立场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深层原因探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4)赵奎英:《规范偏离与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生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5)陈晓明、唐韵:《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意义》,《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6)张毅、綦亮:《从莫言获诺奖看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作家、译家和评论家三家谈》,《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7期。
    (7)王淑玲:《从文学翻译变通的角度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的英译》,《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8)何丽、王筱依:《〈红高粱家族〉方言翻译的语言学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9)蒋骁华:《〈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特点研究》,《外语与翻译》2015年第2期。
    (10)邵璐:《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中国翻译》2013年第3期。
    (11)史国强:《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1期。
    (12)侯羽、刘泽权、刘鼎甲:《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译者风格分析——以莫言小说英译本为例》,《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
    (1)丁旭辉、袁洪庚:《“谋杀”抑或“重生”: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
    (2)李建军:《直议莫言与诺奖》,《文学自由谈》2013年第1期。
    (3)晚钟:《莫言获诺奖是场误会》,《争鸣》(香港)2012年第35期。
    (4)陈思和:《在讲故事背后——莫言〈讲故事的人〉读解》,《学术月刊》2013年第1期。
    (5)张若琳:《莫言小说中的“世界性因素”——以“恶魔性”与“狂欢化”为中心的讨论》,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17 30页。
    (1)周卫忠、宋丽娟:《复调理论与生存世界的主体间性——从巴赫金诗学看莫言小说的复调叙事》,《齐鲁学刊》2017年第5期。
    (2)张裕:《莫言小说民族化叙事中的世界性意识表达》,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21 28页。
    (3)何媛媛:《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世界文学语境下的莫言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57 90页。
    (4)于晓华:《莫言与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6 35页。
    (5)朱晓琳:《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比较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14 66页。
    (6)刘一静、李汶柳:《以〈生死疲劳〉为例谈莫言对马尔克斯的接受与发展》,《名作欣赏》2013年第3期。
    (7)翟瑞青:《童年经验和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73页。
    (8)刘向辉:《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伦理学对比》,《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9)盛平娟:《莫言与福克纳笔下故乡神话比较》,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9 40页。
    (10)杜翠琴:《福克纳与莫言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11)胡铁生、夏文静:《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与莫言的自主创新》,《求是学刊》2014年第1期。
    (1)段鲜维:《川端康成和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41页。
    (2)李红:《川端康成与莫言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其民族性与世界性为中心视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3)黑古一夫:《何为文学表现中的“介入”——村上春树〈1Q84〉与莫言〈蛙〉的区别》,《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年第3期。
    (4)尚一鸥:《〈透明的红萝卜〉与〈且听风吟〉的文学起点——莫言与村上春树的小说艺术比较研究》,《学术研究》2015年第3期。
    (5)林少华:《莫言与村上:似与不似之间》,《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第1期。
    (6)林少华:《莫言与村上春树的文体特征——以比喻修辞为中心》,《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年第3期。
    (7)晏阳红:《莫言在日本的全方位评价研究》,《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宁明:《莫言作品的海外接受——基于作品海外销量和读者评论的视野》,《南方文坛》2016年第5期。
    (2)季红真:《莫言小说与中国叙事传统》,《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
    (3)王磊、李爱华:《中国叙事传统和莫言叙事艺术承继与发展向度》,《石家庄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4)孙俊杰、张学军:《莫言小说中的鬼话人情》,《小说评论》2017年第5期。
    (5)孙俊杰、张学军:《莫言小说中的创世纪神话》,《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6)赵霞:《蒲松龄莫言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11 22页。
    (7)张立群、吴繁:《从本地到本土——论莫言对〈聊斋志异〉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南都学坛》2015年第6期。
    (8)喻晓薇:《从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走向蒲松龄——莫言小说创作与〈聊斋志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1)张旋子:《〈聊斋志异〉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11 22页。
    (2)钟颐:《浅析〈聊斋志异〉对莫言文学创作之影响——以〈檀香刑〉、〈生死疲劳〉、〈蛙〉为例》,《语文建设》2016年第24期。
    (3)刘勇、张驰:《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魔幻的交融——从莫言到鲁迅的文学史回望》,《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4)张立群、杨洋:《论莫言对鲁迅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5)王学谦:《莫言与鲁迅的家族性相似》,《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3期;《魔性叙事及其自由精神——再论莫言与鲁迅的家族性相似》,《文艺争鸣》2016年第4期;《摩罗二重唱——莫言的〈铸剑〉阅读及其与鲁迅的家族性相似》,《求是学刊》2016年第4期。
    (6)栾梅健:《从“启蒙”到“作为老百姓写作”——莫言对鲁迅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7)姜玉琴:《启蒙主义传统与“食色性也者”传统——论莫言与鲁迅创作思想之不同》,《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
    (8)吴义勤、王金胜:《“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从〈狂人日记〉到〈酒国〉》,《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
    (9)彭秀坤:《〈故乡〉与莫言〈白狗秋千架〉的互文性》,《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10期。
    (10)赵雨佳:《心慕笔追:莫言对鲁迅短篇小说的模仿与继承》,《文艺争鸣》2015年第10期。
    (11)莫言:《莫言对话新录》,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第193页。
    (1)吴福辉:《莫言的“‘铸剑’笔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4期。
    (2)张志忠:《莫言与〈铸剑〉:说不完的情缘》,《文艺争鸣》2016年第11期。
    (3)张志忠:《〈我们的荆轲〉:向〈铸剑〉致敬——莫言与鲁迅的传承关系谈片》,《南方文坛》2017年第1期。
    (4)张永辉:《鲁迅〈铸剑〉与莫言〈月光斩〉的对比阐释》,《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4期。
    (5)丛新强:《论鲁迅〈铸剑〉之于莫言的意义》,《东岳论丛》2016年第12期。
    (6)周文慧:《“十七年文学”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齐鲁学刊》2017年第5期。
    (7)杨汉瑜:《沈从文与莫言之民间创作比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9期。
    (8)闫石:《张炜与莫言——民间立场选择的比较研究》,《运城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9)李金璐:《莫言、陈忠实小说中女性观念及其创作成因的比较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10)刘梓晗:《浅说莫言、王小波小说刑罚暴力叙述的根源及差异》,《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11)贺立华:《童年记忆文学境界男性视角——艺术内外说莫言》,《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2)张志忠:《论莫言小说》,《文学评论》2013年第1期。
    (1)张清华:《莫言与新文学的整体观》,《文学评论》2017年第1期。
    (2)李晓燕:《莫言文学创作自身原型探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3)张瑞英:《“感物”与“感悟”——论莫言创作中的感觉与悟性》,《齐鲁学刊》2017年第5期。
    (4)王德领:《莫言与幻觉现实主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5)张瑞英:《一个“炮孩子”的“世说新语”——论莫言〈四十一炮〉的荒诞叙事与欲望阐释》,《文学评论》2016年第2期。
    (6)董国俊:《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15 48页。
    (7)谢有顺:《感觉的象征世界——〈檀香刑〉之后的莫言小说》,《文学评论》2017年第1期。
    (8)陈晓明:《“歪拧”的乡村自然史——从〈木匠和狗〉看中国现代主义的在地性》,《文学评论》2017年第1期。
    (9)分别参见张学军:《〈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论〈酒国〉的结构艺术》,《东岳论丛》2016年第1期;《反复叙事中的灵魂审判——论莫言〈蛙〉的结构艺术》,《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第1期。
    (10)张瑞英:《一个“炮孩子”的“世说新语”——论莫言〈四十一炮〉的荒诞叙事与欲望阐释》,《文学评论》2016年第2期。
    (11)李茂民:《论莫言小说的苦难叙事——以〈丰乳肥臀〉和〈蛙〉为中心》,《东岳论丛》2015年第12期。
    (1)朱永富:《论莫言小说的叙事策略与审美风格——以〈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中英雄形象为中心的考察》,《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2)林洁:《莫言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8 47页。
    (3)敖倩影:《论莫言小说的身体叙事》,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7 30页。
    (4)翟瑞青:《莫言小说儿童叙述视角和叙事方式的演变》,《齐鲁学刊》2016年第3期。
    (5)张志忠:《莫言研究的新可能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4期。
    (6)2017年9月第9期的《人民文学》发表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和组诗《七星曜我》,2017年11月第11期的《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天下太平》,2017年11月第5期的《收获》发表以“故乡人事”命名的3个短篇小说《地主的眼神》《斗士》《左镰》,2018年1月第1期的《十月》发表短篇小说《等待摩西》和诗歌《高速公路上的外星人》,2018年1月第1期的《花城》发表短篇小说《诗人金希普》《表弟宁赛叶》和诗歌《雨中漫步的猛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