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经史之间:蒙文通对法家的阐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etween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istoriography:Meng Wentong's Interpretation of the Legalist School
  • 作者:喻中
  • 英文作者:Yu Zhong;
  • 关键词:先秦 ; 法家 ; 经学 ; 史学 ; 秦晋之学 ; 蒙文
  • 中文刊名:WSZZ
  • 英文刊名: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 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05
  • 出版单位:文史哲
  • 年:2018
  • 期:No.367
  • 语种:中文;
  • 页:WSZZ201804010
  • 页数:15
  • CN:04
  • ISSN:37-1101/C
  • 分类号:112-125+169
摘要
蒙文通之学,具有经学与史学相互交融的风格。在蒙文通的经史之学中,对先秦法家进行了多个方面的阐述与建构。从法家的范围来看,兵家、农家、纵横家都可以归属于先秦法家。从地域特征来看,先秦法家之学是秦晋之学。从思想观点来看,先秦法家的关键词是法、术、势,先秦法家主张"抑贵族而尊君权",要求"强公室,杜私门",这些观点建基于法家所特有的历史哲学。从思想语境来看,法家是周秦时期中国思想的两大主流之一,是周秦时代有别于儒家的新思想,法家与儒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冲突到融和的转变。蒙文通立足于特定的经史立场对先秦法家作出的阐释,为当代学界理解法家提供了重要的镜鉴。
        Meng Wentong's science shows the style of Confucian classical studies blending historiography.In his science, the legalist school had been explained and constructed aspec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ism,military strategists, farmers, and Political Strategist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pre-Qin legalists.From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learned of pre-Qin legalist school is the learned of Qin and Jin.From the ide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key words of the pre Qin Legalists are the law, the art and the power.The pre-Qin legalists advocated "suppressing the aristocracy and respecting the monarchy," and called for "the strong public room and thestop private door," which wer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philosophy of the Legalis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context, Legalists were one of the two main streams of Chinese thought in the Zhou and pre Qin Dynas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ists and Confucianism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from conflict to integration.Based on a specific historical position, Meng Wentong's interpretation of pre-Qin legalists provided an important mirror for contemporary academic circles to understand legalists.
引文
(1)罗映光:《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11年。
    (2)蔡方鹿、刘兴淑:《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7年。
    (3)王汎森:《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廖平与蒙文通的例子》,《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4)罗志田:《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文通先生与思想史的社会视角》,《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5)童恩正:《精密的考证,科学的预见---纪念蒙文通老师》,《文史杂志》1986年第1期。
    (6)罗志田:《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走向中心》,载氏著:《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2页。
    (7)从经学转向史学,是一个大趋势。“从其历史发展来看,史由附属于经,而次于经,而等于经,以致现在的经附于史,有其一定的过程。”(周予同:《经学与经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7页)蒙文通的这种转化,恰好就是这个大趋势的一个缩影。
    (1)蒙文通:《井研廖师与汉代今古文学》,《蒙文通全集》第一卷,成都:巴蜀书社2015年,第288页。
    (2)蒙文通:《井研廖师与汉代今古文学》,《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298页。
    (3)蒙文通:《井研廖师与汉代今古文学》,《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295页。
    (4)蒙文通:《经学导言》,《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202页。
    (5)蒙文通:《经学导言》,《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214页。
    (6)蒙文通:《经学导言》,《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221 222页。
    (7)蒙文通:《古史甄微》,《蒙文通全集》第三卷,第5 6页。
    (1)蒙文通:《古史甄微》,《蒙文通全集》第三卷,第16页。
    (2)蒙文通:《治学杂语》,《蒙文通全集》第六卷,第25页。
    (1)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1页。
    (2)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0页。
    (3)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97页。
    (4)蒙文通:《周秦学术流派试探》,《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106页。
    (5)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6页。
    (1)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1页。
    (2)蒙文通:《周秦民族与思想》,《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14页。
    (3)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1页。
    (4)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第262页。
    (5)蒙文通:《周秦民族与思想》,《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18页
    (6)蒙文通:《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40页。
    (7)蒙文通:《杨朱学派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37页。
    (1)蒙文通:《经学抉原》,《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266 270页。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70 171页。
    (3)单纯:《论古代儒家辨析齐法家与三晋法家的意义》,《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4期;王仲修:《齐与秦晋法家思想之差异》,《齐鲁学刊》2001年第6期。
    (4)蒙文通:《周秦学术流派试探》,《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106页。
    (5)蒙文通:《周秦民族与思想》,《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12 13页。
    (1)蒙文通:《秦之社会·法家起源与秦民族》,《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126页。
    (2)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91页。
    (3)蒙文通:《秦民族与战士》,《蒙文通全集》第六卷,第152页。
    (1)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92页。
    (2)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4 85页。
    (3)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2 83页。
    (1)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3页。
    (2)蒙文通:《孔子和今文学》,《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356页。
    (3)蒙文通:《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76页。
    (4)蒙文通:《秦之社会》,《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123页。
    (5)蒙文通:《孔子和今文学》,《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356页。
    (1)梁治平:《法家把公私对立推到极致》,《东方早报》2013年10月27日,第A04版。
    (2)蒙文通:《中国史学史》,《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360页。
    (3)蒙文通:《中国史学史》,《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361 362页。
    (1)蒙文通:《中国史学史》,《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363页。
    (2)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6 87页。
    (1)蒙文通:《致汤锡予书》,《蒙文通全集》第六卷,第74页。
    (2)蒙文通:《孔子和今文学》,《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356页。
    (3)蒙文通:《孔子和今文学》,《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355页。
    (4)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7 88页。
    (5)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89 90页。
    (1)蒙文通:《非常异议之政治学说》,《蒙文通全集》第六卷,第92页。
    (2)蒙文通:《儒家法夏法殷义》,《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100页。
    (3)蒙文通:《孔子和今文学》,《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375页。
    (4)蒙文通:《答洪廷彦》,《蒙文通全集》第一卷,第356页。
    (5)蒙文通:《论先秦传述古史分三派不同》,《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561页。
    (6)萧公权:《法家思想与专制政治》,《迹园文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2页。
    (1)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蒙文通全集》第二卷,第93 95页。
    (2)喻中:《法家分光镜下的中国现代思潮》,《文史哲》2016年第5期。
    (3)陈寅恪:《审查报告一》,载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3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