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楚辞研究的开拓与反思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Study of Chu Ci in the New Period
  • 作者:秦玮 ; 刘培
  • 英文作者:Qin Wei;Liu Pei;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dong University;
  • 关键词:新时期 ; 楚辞 ; 骚体 ; 集中 ; 偏离
  • 英文关键词:The new period;;Chu Ci;;Sao style;;Concentration;;Deviation
  • 中文刊名:SD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5-05
  • 出版单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34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赋学编年史”(17ZDA240)
  • 语种:中文;
  • 页:SDZS201903018
  • 页数:7
  • CN:03
  • ISSN:37-1100/C
  • 分类号:177-183
摘要
楚辞研究代不乏人,成果丰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学术观点,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格局,拓展了楚辞研究的学术空间。不可否认的是,新时期楚辞研究中也存在着话题过于集中、选题流于重复、偏离学术性等问题。但随着研究文献日益丰富、研究方法日趋多样以及文体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未来的楚辞研究将迈入新阶段。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Chu Ci.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tudy of Chu Ci has been actively promote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achievements by the predecessors. In the past 40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Chu Ci have put forward many thought-provoking academic viewpoint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different positions, showing a diversifies research pattern and expanding the academic space for the study of Chu Ci.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Chu Ci in the new period, such as over-concentration of topics, repetition of topics and academic deviation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of Chu Ci, it will enter a new stage with abundant research literature, diverse research methods and in-depth stylistic research.
引文
① 本文所说的“新时期”,即指改革开放以来到当下这一时间段。
    ② 褚斌杰:《屈原研究·导论:百年屈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页。
    ③ 龚红林:《屈原封号考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④ 何继恒:《历代屈原图像的人文寄托》,《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1)杨成孚:《〈离骚〉“求女”解新论》,《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
    (2)程海翔:《〈离骚〉与屈原之集——以〈楚辞〉成书研究为中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第1期。
    (3)汤炳正:《屈赋新探》,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年。
    (4)赵逵夫:《突破·开拓·治学方法:读汤炳正先生的〈屈赋新探〉》,《文学遗产》1987年第2期。
    (5)雷盼:《〈屈赋新探·楚辞成书之探索〉指瑕》,《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6)扬雄:《反离骚》,臧励和:《汉魏六朝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16122页。
    (7)许东海:《变骚与反骚:朱熹对李白〈鸣皋歌〉的论述与扬雄赋之对读》,《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8)朱熹:《楚辞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3页。
    (9)王培元:《略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期。
    (10)刘蔚华:《楚国的社会改革与屈原的政治哲学》,《文史哲》1987年第6期。
    (11)利昂·P·巴拉达特:《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张慧芝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第129页。
    (12)郭建勋:《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3)李大明:《汉楚辞学史》,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年。
    (14)周建忠:《楚辞考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15)苏慧霜:《骚体的发展与演变——从汉到唐的观察》,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第7页。
    (16)刘培:《屈骚传统的多角度解读:南宋中期骚体创作》,《文艺研究》2011年第9期。
    (17)罗剑波:《冯绍祖校刊〈楚辞章句〉及其评点学价值》,《文史哲》2015年第5期。
    (18)何新文等:《中国赋论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
    (19)刘培:《论北宋中期辞赋的淑世精神》,《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20)刘培:《人文化成: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中地方意识的凸显》,《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6期。
    (21)过常宝:《楚辞与原始宗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2)刘彦顺:《楚辞中的“江南想象”及其空间感——从人文主义地理学观念来看》,《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3)王岳川:《发现东方》,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208209页。
    (24)周建忠:《〈楚辞〉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文学遗产》2014年第6期。
    (25)王海远:《论日本古代的楚辞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
    (26)张淑娟:《〈楚辞〉在俄罗斯的传播》,《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
    (27)卓振英:《The Verse of Chu》,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8)严晓江:《许渊冲〈楚辞〉英译的“三美论”》,《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9)王思豪:《新世纪以来赋学研究的开拓与反思》,《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30)张伯伟:《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31)钱钟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