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明辉
  • 关键词:阿替普酶 ; 急性脑梗死 ; 溶栓治疗
  • 中文刊名:ZWYY
  •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 机构:铁岭市中心医院;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年:2019
  • 期:v.13
  • 语种:中文;
  • 页:ZWYY201906047
  • 页数:2
  • CN:06
  • ISSN:11-5581/R
  • 分类号:84-85
摘要
目的探究与观察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与观察组(阿替普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指标[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平均血流量(Qm)]。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08,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m、Qm及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4、0.184、0.887, P>0.05)。治疗后1 h,对照组患者的Vm、Qm及PI分别为(55.45±4.72)cm/s、(8.46±0.86)ml/s及(0.90±0.05),观察组患者的Vm、Qm及PI分别为(58.98±5.10)cm/s、(9.53±0.90)ml/s及(0.82±0.03),观察组患者的Vm、Qm及P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19、5.955、9.505, P<0.05)。治疗后12 h,对照组患者的Vm、Qm及PI分别为(58.87±5.24)cm/s、(10.02±1.01)ml/s及(0.80±0.03),观察组患者的Vm、Qm及PI分别为(63.15±5.37)cm/s、(11.45±1.13)ml/s及(0.75±0.02),观察组患者的Vm、Qm及P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2、6.537、9.608, P<0.05)。结论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态。
        
引文
[1]于丽君,邱学荣,强家奇,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疑难病杂志, 2015,14(4):346-348.
    [2]张载潜,黄定良,张会香,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北方药学, 2015, 12(7):108-109.
    [3]程超婵,涂汉明,应爱娟,等.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31(23):2293-2296.
    [4]鲍宇,李国忠.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比较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633-635.
    [5]陈娜,李虹,陆连生,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同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河北医药, 2017, 39(1):69-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