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境、进步儒学与美国新儒家——安靖如的儒学研究评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俊
  • 关键词:安靖如 ; 进步儒学 ; 圣境 ; 中国人权观 ; 有根的全球哲学
  • 中文刊名:SKLU
  •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论坛
  • 年:2019
  • 期:No.319
  • 语种:中文;
  • 页:SKLU201901015
  • 页数:12
  • CN:01
  • ISSN:13-1229/C
  • 分类号:139-150
摘要
安靖如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他在宋明理学和儒家政治哲学领域均卓有建树。该文通过梳理安氏的学思历程和研究成果,主要从重新审视和发掘宋明理学的现代意义,举"进步儒学"大旗、提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增稠,方法反思与跨文化视域下的哲学审视三个方面评介其学术贡献。
        
引文
[1]程志华:《由“儒学在美国”到“美国的儒学”:百年美国儒学发展脉络》,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2]何乏笔、马恺之:《圣境与德行:安靖如对宋明理学的诠释研究专辑》,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13年第23卷。
    [3]Stephen Angle.Mou Zongsan and his Nineteen Lectures on Chinese Philosophy.2014.https://works.bepress.com/stephenc-angle/34/
    [4]王堃:《反向坎陷: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的一种方法--评安靖如的“进步儒学”》,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5][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册)第58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6][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第17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7][美]安靖如:《当代儒家政治哲学--进步儒学发凡》译者序,韩华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8][9][10][11][12][13][18][26][美]安靖如:《当代儒家政治哲学--进步儒学发凡》第227、188、83、48、55、57、230、16页,韩华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4]郑家栋:《本体与方法--从熊十力到牟宗三》第350页,[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朱学勤:《老内圣开不出新外王--从〈政道与治道〉评新儒家之政治哲学》,载《探索与争鸣》1991第6期。
    [16]林安梧:《“后新儒家”哲学的构成--对比于康德、牟宗三先生之外的可能发展》,载吴光主编:《当代儒学的发展方向--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1页,[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5年版。另见林文《解开“道的错置”──兼及于“良知的自我坎陷”的一些思考》,载《孔子研究》1999年第1期。
    [17]关于这一点,安靖如亦有清楚的认识,他曾为牟宗三“良知坎陷”说进行了辩护,参见[美]安靖如:《牟宗三论自我坎陷:诠释与辩护》一文,谢晓东、邓彦译,载《中国儒学》2012年第7辑。
    [19][20][美]安靖如:《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第251、196页,黄金荣、黄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1]黄金荣先生在《人权》一书中将Engagement一词译成“接触”,仔细考究,安靖如的用意似并非仅止于接触,还有接触之后的交流和融合,因此笔者以为译成“参与”更符合文意。
    [22][23]黄金荣:《人权的中国特色及其普遍性之途--评安靖如的〈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载《清华法学》2014年第6期。
    [24]托马斯·墨子刻、胡庆祝:《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政治逻辑之间分歧有多严重?--评史蒂森·安靖如的〈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
    [25]杜维明:《体知儒学》第3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费正清指出:“儒学不是民主理念产生的温床,而是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肇因”。参见Annping Chin.2007.Confucius A LIFE OF THOUGHT AND POLITICS.Yale University.(10)79-90.
    [27][30][32][美]安靖如:《圣境: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第5、68-76、205页,吴万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28][美]安靖如、蔡文菁:《比较哲学中的分化--对托马斯·墨子刻之方法论的若干思考》,载《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29]儒家伦理是否属于德性伦理?关于这一点学界还有争论,不少学者持否定看法,最重要的批评者之一当属李明辉,可参见李明辉:《儒家、康德与德行伦理学》,载《哲学研究》2012年第10期。
    [31]参见拙文《“开新式返本”与“创造性会通”: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与范式转换》,载《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